别笑赵括纸上谈兵:能跟白起打成那个样子,他很不错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吖 2025-02-17 16:10:26

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秦国与赵国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战役,这场决战几乎吸引了当时所有诸侯国的关注,成为冷兵器时代的一部血泪史。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后的军事强大,最终在白起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次战争中的赵括,却成为了后世长久以来的笑柄。对他的“纸上谈兵”的评价,显然缺乏对当时历史背景的全面理解。

赵括,无论如何,都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他在长平之战中的表现虽然未能逆转战局,但他所面临的形势,绝非一介徒有虚名的将领能应对。从结果看,他缔造了让大秦锐士“死伤过半”的局面,这是对战斗力强悍的秦军极大的挑战。

长平之战的起因实际上已经埋在更久远的历史背景之中。潜行多年的秦国渐成气候,昭襄王的雄心部署逐渐浮现。再加上赵国接受韩国上党的土地,这使得秦国感到威胁,从而引发全面冲突。赵国的新任君主赵孝成王,显然在决策时面临了巨大的压力。上党的投降不仅意味着锦绣江山的换主,更进一步触动了秦国的神经。

长平之战的一大看点在于战术安排和领导更替。赵国最初选择让老将廉颇指挥,这无可厚非。本土作战,赵军准备在长平一线分段防御。廉颇先设下三道防线,进行长时间的战略对峙,试图拖垮秦军的后勤补给。然而,秦昭襄王的耐心让赵国的这一计划难以维持。始终派出间谍活动,造谣廉颇求富贵的保守战术,甚至威胁送礼被赵军的无能,这让赵孝成王产生了动摇,最后决定换帅启用年轻的赵括。

赵括的上任并非如同传统观念中的“愣头青”上阵。他迅速整编军队,提振士气,指挥初战便告捷。这一局部胜利,使得赵孝成王倍感欣慰,然而也加重了对速战速决的期待。赵括带领的数十万赵军试图一口气逆转局势,然而生死攸关的孤注一掷策略却将后路置于危险境地。

反观秦军,白起一面扛住赵军的攻势,一面使用骑兵队展开反包围,精准切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虽然赵括己端尽全力,数次险逃末路,但白起的经验与决心,即使在强弩之末的秦军仍然难以撼动。赵括面对的,不仅是武力上的残酷争夺,更是心智上的极限考验。

最后,赵军被切断粮草,被困于绝境40余天。在极端困苦中,赵军仍然能维持军纪,做到轮番冲杀,这已经超越了寻常军队的承受极限。赵括的决心和冷静在此刻可见一斑。然而,即使是在最后一搏中,他终究被秦军射杀,赵军才真正崩溃。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之后,秦国内忧外困。即使是最后取得胜利,白起仍形容其为“惨胜”。秦赵两国的激烈碰撞,造就了无数无名将士的牺牲,也让后人更清楚地看到那个时代战争的残酷。

0 阅读:9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吖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吖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