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知:正确认识冠心病,不要过度治疗,不做重复检查!

风韵评好身体 2025-01-01 08:08:5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冠心病,一个听起来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许多人一听到冠心病,脑海中便浮现出心脏骤停、生命危急的画面,紧接着便是铺天盖地的检查、治疗甚至手术。而是否所有的冠心病都需要如此“全面”的干预?

是否每一次胸闷都代表着心脏问题?在诊室中,有患者因为过度治疗导致并发症,也有患者因为盲目恐慌,反复检查却忽视了真正的健康管理。冠心病的真相,往往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却也比你以为的简单。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它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高达900万。而尽管冠心病的危险性毋庸置疑,过度治疗和重复检查的问题却在医疗实践中频频出现。

有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中有高达30%的病例存在重复检查、不必要治疗的现象。这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医疗风险。正确认识冠心病,科学管理疾病,才能真正守护健康。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复杂,西医认为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均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除此之外,长期的精神压力、缺乏运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在慢慢侵蚀着心脏健康。

中医角度则认为,冠心病多由“气滞血瘀”、“痰浊阻滞”、“心肾不交”等原因导致。正是因为发病机制的多样性,治疗冠心病也需要因人而异,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案。

某位年过六旬的患者李先生,因胸闷就诊,被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在地方医院,医生建议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配合支架植入术。

李先生担忧病情,接受了建议,但术后却发现胸闷症状并未明显改善。随后,他到另一家医院复诊,医生通过详细评估发现,李先生的冠状动脉病变较轻,完全可以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控制症状,手术并非必要。

此类案例并不少见,提示我们在面对冠心病时,过度治疗和重复检查可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健康收益。

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胸痛或胸闷,尤其是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感到肩颈、背部、左臂等部位的不适,甚至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

而心脏并不是所有胸痛的“罪魁祸首”。调查显示,因焦虑或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非心源性胸痛在普通人群中占比高达50%以上。

很多患者因为对冠心病的恐惧,反复接受心电图、冠状动脉CT等检查,却忽略了症状背后的真正原因。

在治疗上,中西医各有优势。西医治疗冠心病以药物和介入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需要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快速恢复血流。而介入治疗并非万能,尤其对于非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药物治疗往往同样有效。

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注重调整整体,强调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制剂(如丹参、三七)在改善微循环、抗炎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此外,中医还提倡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缓解冠心病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但需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避免盲目迷信。

冠心病的预防尤为重要。数据显示,80%以上的冠心病病例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

首先,科学饮食是基础,建议采取地中海饮食,多摄入鱼类、坚果、蔬菜水果,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其次,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度运动同样重要,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游泳、瑜伽等。心理健康不可忽视,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紊乱加速血管病变。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通过养心安神的方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常用的中药黄芪、枸杞等具有益气补肾、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对于冠心病的管理,医生建议患者与其反复检查,不如注重长期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早期发现风险因素。

对于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坚持药物治疗,并根据症状调整方案。而对于没有明确诊断的轻微胸闷患者,应避免过度医疗,综合考虑症状、检查结果与病史,避免因过度检查造成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在于个体化。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精准治疗可以相辅相成,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中医调理可能是一个更为温和的选择,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病情,西医的介入治疗显然更为必要。医生在治疗时应避免“一刀切”,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优方案。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高危疾病,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手术或频繁检查。科学认识冠心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关注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医生提醒,每一次检查和治疗都应基于科学依据,过度医疗浪费资源,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只有在充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

信息来源: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心血管疾病相关报告;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发布的冠心病诊疗指南;

4. 中国中医科学院关于冠心病中医治疗的研究成果;

5. 《柳叶刀》(The Lancet)关于冠心病过度治疗的研究数据。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2 阅读:430
风韵评好身体

风韵评好身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