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聚餐后,3小时内吐血6次,一定要注意这些!

桐乐说健康 2025-01-30 19:02:36

春节近在眼前,年会、聚餐活动接踵而至,人们在欢聚畅饮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过量饮酒会带来的严重健康风险。近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急诊室就接诊了一例因饮酒过量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情况危急,令人揪心。

35岁的顾先生是丽水人,他平日里就酷爱饮酒,逢年过节更是酒不离手。随着春节的临近,他也开始频繁参加各类聚会,几乎每天喝酒,而且喝的酒比起之前大幅增加。有一天晚上喝了快一斤的白酒,到第二天早上,顾先生突然出现呕血症状,短短三个小时内呕血达6次!家人见状,慌忙将其送往市一医院城北院区急诊室。

急诊室里,急诊科董双勇副主任医师迅速接诊,只见顾先生面色苍白,神情痛苦,吐血不止。董双勇立刻联系消化科会诊,沟通后决定立即气管插管,以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发窒息。

随后,消化内科杨晶副主任医师安排了急诊内镜检查。内镜下,食道的状况触目惊心:食道静脉显露,食道黏膜自贲门撕裂至食道中段,更糟糕的是,撕裂处恰好有一血管,血管破口正不断喷涌鲜血。

杨晶沉着冷静,凭借精湛的医术,在内镜下精准地使用钛夹进行止血,经过一番紧张操作,终于将汹涌的出血止住。据初步估计,顾先生此次出血量高达1000~2000毫升,将近成年人整体血量的一半,如果不是正在医院里救治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顾先生已经从ICU转出到普通病房,转危为安。

哪些原因会导致酒后消化道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乙醇会损伤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出血水肿、渗血。消化性溃疡有消化性溃疡的人饮酒后,乙醇会延缓溃疡的愈合,可能会造成出血和穿孔。食管贲门黏膜撕裂贲门附近黏膜较薄弱,黏膜肌层伸展性较差,周围缺乏支持组织,在腹内压或胃内压骤然升高时,可发生食管远端贲门黏膜撕裂,并发出血。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或加重乙肝肝硬化。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容易造成食管静脉的曲张破裂出血。消化道出血了该怎么办?慢性、少量出血不必过于紧张,及时就医,主要是原发疾病的治疗。急性、大量出血立即禁食禁水,卧床休息,侧卧位,或将头偏向一侧,及时将呕吐物吐出,避免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同时尽快送往医院急诊治疗。

长期饮酒的危害

饮酒可直接造成胃黏膜损伤

空腹过量饮酒使胃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疼痛、呕吐等症状。如本身有溃疡病,可致溃疡复发,久治不愈,甚至出血、穿孔等。

长期饮酒,因酒精和饮食结构的不同,可使胃内酸性环境发生变化。由于细菌繁殖,亚硝胺类物质增多,可能引起胃癌或加速溃疡恶变。

饮酒对心脏有损害

现代研究认为:原发性心血管病患者大都是由喝酒引起的。中量的酒精可引起血管扩张,特别是皮肤血管扩张,使皮肤温暖、发红。酒精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脏的氧消耗和负担,使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肌进一步缺血,易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或心律失常;使功能较差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使血压波动,容易引起脑血管意外。

饮酒对肝脏有损害

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如饮酒过量,可使乙醛形成增加,过氧化氢积聚,脂肪酸堆积,出现酸中毒。另外,还可导致脂肪肝,尤其是长期过量饮酒,使肝不能进行正常解毒。大量乙醛使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不可逆的慢性肝细胞损害,最终导致肝硬化。

出现“2黄4痛”趁早戒酒

2黄

尿液发黄

当肝脏受到损害时,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会上升,导致尿液可能呈现深茶色。若非因饮水不足等常规原因,频繁饮酒者若发现自己的尿液持续偏黄,应警惕可能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信号。

眼睛发黄

长期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其正常功能,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引发眼睛出现黄疸症状。所以,对于那些习惯长期饮酒的人而言,一旦发现眼白呈现黄色,应当警惕可能是酒精性肝病的信号。

4痛

肝脏疼痛

长期过量饮酒会引起肝部不适,甚至造成肝脏疼痛等问题。

肌肉关节疼痛

饮酒会促进体内水分的流失,进而可能给肌肉和关节带来额外负担,引发肌肉与关节的疼痛不适。

胃部疼痛

酒精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促使胃酸分泌加快,进而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最终引发胃痛症状。

心脏疼痛

过度饮酒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并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引发胸痛、胸闷、心脏刺痛以及呼吸急促等心脏不适的症状。

过年期间,饮酒要注意什么?

饮酒要适量

饮酒要适可而止,一般认为成年男性每次摄入酒精量不超过25克,约等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或白酒75毫升;成年女性受到雌激素影响,要少喝一点,每次摄入酒精量不超过15克,约等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或白酒50毫升。

不要空腹饮酒

饮酒时搭配食物和补充饮用水很重要。食物可以减缓酒精吸收速度,降低血液中酒精浓度,减轻酒精对身体的损害。

服药期间不饮酒

酒精影响肝脏代谢功能,使药物的代谢速度加快或减慢,可能会改变药物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同时,临床上一些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2(ALDH2),使乙醇不能顺利代谢,造成乙醛蓄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致死率可达到10%以上。

综合整理自都市快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广州日报、浙江省肿瘤医院等

0 阅读:0
桐乐说健康

桐乐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