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副科,放弃实职调回县里,任二级主任科员,值吗?

小薇读书 2025-04-12 14:02:52

一48岁的粉丝和我说,刚刚放弃实职副科调回县城,在边缘单位任二级主任科员,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他问我值不值,我说太值了!

另一个粉丝和我说,他在乡镇马上是宣传委员了,一直找不到对象,放弃提拔副科的机会,也准备调回县城了。

这些事儿听起来有些反常,毕竟,提拔意味着更好的前途,可为啥这些人“怕了”?

宁可放着“大好”的前途,也要调县城里。说到底,提拔没什么太大的意思了。

“三门干部”,顾名思义,从家门到大学校门,毕业就进入机关大门。

近年来,乡镇干部的压力是减小了,但大部分乡镇干部宁愿不被提拔重用,也要想办法进城。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时候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完成一定任务,尤其是作为乡镇副职,各种压力可想而知。

人,太顺了,不一定是好事。“三门干部”由于没有经历过社会磨炼,没有基层经历,社会历练,难处或多或少都有点儿。

他们能挺过去固然好,挺不过去,前途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高大上。

比如在乡村振兴,矛盾调解中,缺少和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而“三门干部”往往缺乏这类历练。

比如,习惯机关文风或学术语言,听不懂方言,解释不通政策,群众基础薄弱,甚至因“不懂规矩”而碰壁。

不可否认,工作之初,他们对前途抱有很大期望,入职后发现事务繁琐,提拔缓慢,心理很不得劲。

01 乡镇加班的日常,身体差一点儿的真扛不住

有个在乡镇当副镇长的朋友跟我说,你知道我们这儿的工作节奏吗?防汛抗旱、X访W稳、脱P攻坚……

一年365天,恨不得366天都在忙。填表格、拍照片、留痕迹,干事的时间反而少了。

乡镇干部是典型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部门布置任务,全落到乡镇头上。开会、报表、迎检、走访,样样不能少。

夸张的是,有时候半夜一个电话,就得爬起来处理T发事件。

如果在城里上班,加班还能调休;在乡镇?能按时吃饭都得“烧高香”。

02 家庭成了“宾馆”,心里憋屈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家庭。乡镇干部很多是异地任职,一周回一次家算好的,忙起来一个月见不到老婆孩子。

有个女干部跟我吐槽,孩子上学开家长会,老师问‘爸爸呢’,孩子说‘在乡下’,次次如此。

城里工作再忙,至少下班能陪家人吃顿饭;在乡镇,孩子生病了都顾不上,时间长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全受影响。

03 想提拔?通道很窄

有人说:“乡镇提拔快啊!”但现实是,乡镇的提拔的通道其实很窄。

乡镇正副科就那么多,竞争激烈。很多人从年轻三十多岁就干副镇长,都快退休了,弄个副S记就不错了。想再往上,那就得靠“天时地利人和”。

04 城里条件好太多,乡镇留人太难

现在年轻人更现实了。城里就医好、教育好、娱乐多,谁不想让孩子读个好学校?谁不想周末能逛个商场?

有个90后干部直言,我在乡镇干了3年,感觉自己和社会脱节了。同学在城里聚会聊的话题,和我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如果是你,愿意去乡镇锻炼吗?

0 阅读:124
小薇读书

小薇读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