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家校互动”、“家校合作”等的名义下,家长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比如,开学前到学校去打扫卫生,上放学期间在校门口站岗配合指挥交通,以及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当志愿者……
家长的参与,确实减轻了学校的一部分管理负担,让学校变得更加井然有序和安全,但与此同时,却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很多家长都质疑学校这些要求的合理性。
日前,有厦门的家长在教育局的官网上发帖,质疑学校为什么要让家长去值日。该家长提出了两点质疑:
1. 家长为什么要去门口执勤站岗,别拿自愿说事,每学期都安排家长去学校站岗,九年义务教育是说着玩吗?家长不用上班吗?就业环境这么差,还叫人请假去执勤护岗,意义何在?学校安保呢?为什么转嫁给家长?
2. 学校打扫卫生,为什么让家长去扫?孩子在学校内值日没什么问题,为什么让家长去帮孩子值日?这到底是谁上学?
最后,该家长表示,如果有相关规定,需要家长做到以上两条的,请列出相应的条例;如果没有相关条例,请明令禁止。不要拿所谓的自愿来说事,真正的自愿是家长自己有空有时间去,而不是被直接安排。
收到反馈后,厦门市教育局做出了如下回应:
市教育局已多次提醒学校,在组织家长参与志愿服务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得强制参加。学校强制安排家长参加“护学岗”等项目的,家长可以向学校直接提出,或者向该学校的主管教育部门(区教育局或市教育局)反映。欢迎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对于教育局的回应,网友们并不买账,认为其说了跟没说一样,并纷纷开启了吐槽模式。
有网友表示口口声声说“自愿”,实际上老师或者家委会早就排好值日表了,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要上,如果哪个学生的家长不参加,就各种阴阳怪气和“穿小鞋”,“自愿原则”纯属“文字游戏”。
有网友对该家长的呼声感同身受,学校三天两头安排家长“自愿”做这做那,可家长也要工作上班啊,只能请假去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一两次还可以,隔三岔五这样搞,工作就搞没了,家长失业了谁来负责?
有网友认为学校是打着“自愿”的名义随意指使家长、任意扩大“家校互动”、“家校合作”的范围,打扫卫生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应该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不应该交家长去做;上放学期间校门口的交通管制是交通部门的职责范围,更不应该让家长掺和,家长又没有这方面的职业技能。
也有网友为学校抱不平,认为学校其实也不想让家长做这么多工作,但相关部门有要求,学校又没有那么多人手和资源,只好发动家长了。
……
家长投诉、质疑学校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护学岗”、打扫卫生等工作,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近年来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几乎就没有断过,区别在于发声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人直接向教育局或者相关部门提出质疑,有的人在社交平台上发牢骚,有的家长则直接跟老师发生冲突了。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护学岗”、打扫卫生等工作的现象相当普遍,很多家长都反感和抵触,早有怨言。且尽管教育部门屡次强调是为了促进家校关系、基于“自愿原则”,但强制的情况还是很多,家长们也对“家校互动”、“家校合作”的解释并不买账。
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学校扩大、滥用了“家校合作”。让家长到学校去打扫卫生、当志愿者,一开始真的只是为了增进一下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但做下来后发现确实可以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和老师的工作压力,尝到“甜头”后,学校产生了路径依赖,习惯了以“家校合作”给家长安排工作。
第二,学校、老师害怕担责。本来以前打扫卫生,包括放假、开学前的大扫除,都是由值日生或者在老师的带领下由全体学生分工完成的,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一些家长太溺爱孩子,尤其是一些学生在打扫卫生时发生了意外,家长前来闹事,导致不敢再让学生打扫卫生,而学校又没有那么多人手和资源,只好让家长来做。
第三,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以“护学岗”为例,本来学校门口的安全尤其是交通安全问题,本来应该是由公安、交通等专业部门来维持的,但是由于这些部门没有那么多的人手或者不想派专门的人员来负责,便将这方面的工作推给学校来自行承担,学校则安排家长来实现。
不管怎样,加强家校互动合作固然有必要,但也要有个度,将“家校合作”、“家校互动”控制在合适的次数和范围,不能成为困扰家长的因素,更加不能对家长的工作和学生的家庭稳定造成困扰。
既然基于自愿原则,那么就应该是事实上的完完全全的自愿,让有时间、有精力的热心家长去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而不是打着“自愿原则”的旗号,实际上是却是强制性的。
希望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监管,杜绝家长们被“自愿”;也希望各相关部门履行自身的职责,别把相关工作推给学校来承担,最后再转嫁给家长。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