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粟特青铜钱,首先要从“粟特”以及“粟特人”谈起。
粟特青铜钱
“粟特”(或译为“粟弋”)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域传》,指的是中亚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西方文献对这一地区习惯称为“索格底亚那”(Sogdiana)。
“粟特”应该就是“索格底亚那”的汉语音译,在阿拉伯文献中又被称为“河中地区”,现代地理学上则被称为费尔干纳盆地。主要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另有一小部分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粟特青铜钱
“粟特人”顾名思义是指生活在粟特地区的人,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人种上属于伊朗系统的中亚古代民族,语言上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东伊朗语的一支。
粟特文书(穆格山出土)
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文献中,就提到了粟特人。据说波斯的居鲁士大帝于公元前540年征服了索格底亚那,虽然后来居鲁士本人在与塞种人的战斗中死去,但是,直到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9年消灭波斯帝国之前,粟特地区都属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粟特地区深受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影响,粟特人才于公元1–2世纪在源自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帕提亚语的变种阿拉米文字母的基础上,发明了粟特文字母。
粟特文书(敦煌出土)
粟特文母一经发明,就显示出了很好的适用性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过重要影响。它不仅在粟特人后来的商业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当代一些民族文字的使用。
如古代的突厥民族,除了8世纪初上层贵族曾经短暂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如尼文之外,突厥文献一直都是用更适合突厥发音的粟特字母来拼写的。后来的回鹘人,就是现代维吾尔人的前身,也是在粟特文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回鹘文。
粟特青铜钱
回鹘文最初是从右向左横写,后来可能是受汉文影响或与汉字连写的关系,而改成了竖写。回鹘人虽然后来因为改信伊斯兰教而改用了阿拉伯字母,但是蒙古文却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后,由回鹘人塔塔统阿在回鹘文的基础上发明的,满文又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发明的,锡伯族的文字又是源自满文。
因此,我们可以说今天的蒙古文、满文和锡伯文都是来自于粟特文。另外,我们如今以七天为一周,并以星期命名每一天的做法也是源自于粟特人。
瞎编乱造
特,弋。可见特弋同音或近似音。弋的声母是t/d。其实,与的读音问题也如此。
粟特跟满人有毛关系!
不是锡伯,是鲜卑
再次讲讲这个粟特(或译为粟戈)的问题,粟特与粟戈都是古代的音译,特与弋是同音字或近音字,说明弋这个字在古代辅音声母是t而不是现在的y,同样说明北吴语口语中的连词tah/teh,上海人讲"我搭侬两家头"的搭,实际本字是与,即愚公移山中"吾与汝毕力平险",与读tah/t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