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是如何独立的?一方有难,八方拆台,英国输的不冤

佳霖谈历史 2023-12-31 16:51:00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一百多年后,伦敦弗吉尼亚公司组织首批英国移民迁往北美。

接下来的一百多年,英国人赶跑了荷兰人,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起13块殖民地。

它们是:弗吉尼亚、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马里兰、罗得岛、康涅狄格、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纽约、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特拉华和佐治亚。

英国在北美站稳脚跟的同时,法国也在北美拿下大片土地。

英法素来不和,历史上就没少干架。

1756年,为了争夺争夺世界霸主,这俩又干起来了。这便是“七年战争”。

这场战争除了英法外,奥地利、沙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普鲁士也参加了。

其中,英国和普鲁士、葡萄牙结盟。法国与奥地利、沙俄、瑞典以及西班牙结盟。

大战期间,英国很鸡贼,专心死磕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只负责给普鲁士财力支持,让其拖住欧陆强国。

普鲁士也很厉害,咬着牙,一挑三,与法、奥、俄联军血战。

如此一来,法国就尴尬了。

它既要在欧陆参与围剿普鲁士,还要在印度和北美跟英国玩命。

法国海军向来不如英国海军,靠着海军优势,英国切断了法国本土对海外的增援。

没有本土支持,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军只能孤军奋战。

最终,法国在坚持七年后,只能认输,放弃其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英国则成为“七年战争”中的最大赢家,确立了全球殖民霸权。

但“七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同样不小。

这场大战掏空了英国的家底。

所以到了战后,为了缓解财政困难,英国决定向北美殖民地征收印花税。

根据规定,北美一切公文、契约合同、执照、报纸、杂志、广告、单据、遗嘱等,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流通。

1765年的美国印花税

其实在今天看来,英国当年对北美的征税,数额并不大。

比起后来美国政府的征税力度,英国人简直就是慈善家。

但自从十七世纪初开始,英国王室对北美殖民地的态度就是放任自流,养成了北美人自治的习惯。

也就是说,北美的清教徒,不习惯英国对自己指手画脚。

结果英国这一征税,北美人就不干了。有9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大会。

迫于压力,英国议会撤销了《印花税法案》。

但一转眼的功夫,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唐森德条例》。

根据条例规定,英国要对输入北美殖民地的货物征收入口税; 设立殖民地海关,以关税收入作为殖民政府和驻军的经费;英国关税税吏有权进入殖民地任何民房、堆栈、店铺进行搜查。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当时还颁布了一条皇家公告,禁止北美人开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

英国政府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不难理解。

十八世纪,英国的主要利益来源于海上三角贸易。

北美13块殖民地是作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存在。

如果开发北美内陆,英国可能会对北美殖民地失去控制。

英国颁布的多条法案,严重侵害了北美人的利益。

渐渐地,北美的抗议规模越来越大。

1773年,英国又干了一件让北美人很不爽的事。

为了解决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倾销,英国议会通过了《茶税法》,允许东印度公司向北美出口茶叶,而且免缴高额进口税。

在此之前,北美人喝不起昂贵的东印度公司茶叶,只能从荷兰进口便宜的茶叶。

现在英国政府允许东印度公司茶叶向北美13州倾销茶叶,一方面,损害了北美经营荷兰茶叶商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还损害了北美本地茶农的利益。

结果这一举动,引发了北美茶商和茶农的强烈不满。

抛开茶商和茶农的利益不谈,能买到更便宜的茶叶,对于大多数北美人而言,显然不是坏事。

所以在面对利益受到伤害时,北美的茶商和茶农没有直接反对倾销,而是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无代表,不纳税。

意思就是说,北美13州是英国殖民地,但却没有在英国国会拥有自己的代表。

既然没有代表,那北美就不该向英国纳税。

不得不说,这一招非常高,立时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但面对北美人的合理抗议,英国政府选择置之不理。

既然商量不好使,那就来硬的。

1773年12月16日,趁着波士顿8000多人举行集会抗议之际,北美政治家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组织60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342箱茶叶全部倒进了大海。

这一事件,史称“波士顿倾茶事件”。

被倒掉的342箱茶叶,是东印度公司从福建采购的红茶,价值9000英镑。

这笔损失并不大,但在英国政府看来,简直无法无天。

为了表示惩戒,英国议会在1774年,一口气通过了5项法案。

宣布封闭波士顿港,允许英军强势搜查民宅,取消麻省的自治地位。

如此一来,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便越来越深。

1774年9月,除了佐治亚外的12个殖民地代表在宾夕法尼亚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

代表人商讨如何劝说英国政府收回成命,不要再对殖民地进行高压统治。

此时,大部分北美人对英国王室和政府还抱有幻想,认为谈判可以解决问题。

当然,也有一些人持悲观态度,这些人在私下购买武器,进行训练。试图通过武装斗争与英国分庭抗礼。

1775年4月16日,驻扎在波士顿的英军接到线报,说位于康科德市的克星顿村,有一伙刁民正准备造反。

4月19日清晨,八百名穿着赭红色军装的英军前去镇压。

他们本来打算悄悄地进村,开枪的不要。

但英军正要摸进村子时,忽然发现村前的草坪上,列队站着几十个村民。

这些人个个手里握着枪, 怒视着英国人。

见村民已经有所防备,英军不敢轻举妄动,两拨人便在村庄外围互相骂阵。

僵持一段时间后,也不知道谁开了第一枪,战斗正式打响,双方各有伤亡。

而随着来克星顿的一声枪声,美国独立战争也揭开了序幕。

来克星顿的枪声

美国独立战争历时八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775年至1778年,主战场在今天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1775年6月14日,为了联合抗英,北美各殖民地武装整合为大陆军,并由日后美国的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出任总司令。

来克星顿之战后,大陆军选择向北进入加拿大地区,攻击那里的英军大本营。

但由于大陆军是刚刚组建的,人员素质低下,武器弹药也不充足,这次远征,大陆军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不过,英军的南下也被大陆军遏制。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与之同时,波士顿附近的北美民兵与英军爆发邦克山战役。

此役,英军损失一千多人,被围困数月的波士顿,也在不久后被大陆军占领。

邦克山战役

1776年7月4日,北美13块殖民地的代表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正式与英国决裂。

这一天后来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同年,华盛顿率两万大陆军在纽约与三万英军大战。

在英军海、陆两方面的合击下,大陆军惨败,残余的五千人被迫撤往新泽西州。

随后,英军攻占纽约,控制了这座北美最重要的贸易港口。

1776年12月,华盛顿率两千大陆军趁着英军过圣诞节之际,穿过冰冷的德拉瓦河,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

英军遭此大败,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转到1777年6月,约翰·伯戈因率七千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威廉·豪指挥的纽约英军会合。

但威廉·豪并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1.8万英军南下,于9月夺取大陆会议所在地,美国最初的首都费城。

丢了费城,大陆军惨到了极点。美国这个国家的建国之路,险些就此终止。

为了逆转颓势,美国只能一面调整对内部署,用煽动式演讲,动员全民参战,把原本北美独立派与英国的战争,进化为全面战争。

一面则向外求援,派遣富兰克林等人到法国寻求支持。

富兰克林就是如今100美元上印着的那位。

这位美国先贤的口才极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碰上法国贵族时,富兰克林就说:英国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我们美国决心很大哦,帮助我们吧,只要你们宣战,英国肯定就投降了。这是你们法国一雪前耻的机会啊!

碰上法国自由派时,富兰克林就说:我们美国人都很崇拜卢梭的啦,我们的《独立宣言》就是你们卢梭的思想啊。帮助我们吧,美国要是被消灭了,那全世界唯一没有国王,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就没有啦。

富兰克林的这一通忽悠有没有用呢?

还别说,真有用。

不论是法国贵族,还是法国资产阶级自由派,都被他说动了。

提起当年的七年战争,法国人是咬牙切齿。英国不讲武德,搞代理人战争,让普鲁士拖住法军主力。现在正是法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美国这个代理人一雪前耻的绝佳机遇。

当然,法国人也很现实。

比如法王路易十六就表示:大陆军现在节节败退,你让我跟英国全面开战,万一你们打败了呢?那我岂不是肉包子打狗,前期投资都打水漂啦?你们想要结盟,先得拿出成绩。

此时此刻,美国就缺一场胜仗。

幸运的是,胜仗没有来的太晚。

1777年10月,1.2万大陆军在萨拉托加围住了孤军深入的约翰·伯戈。

英军七千人,最终死伤一千多,被俘五千多。

萨拉托加大捷后,路易十六一拍大腿,打得好啊!

随即,法国与美国建交。美国独立战争也进入第二阶段。

法国的介入,让英国非常被动。

为此,英国宣布废除各种剥削美国的强制法令,试图瓦解法美同盟。

美国很清楚这只不过是英国人惯用的缓兵之计,因此断然拒绝。

英国一看是这个结果,气急败坏,居然对法国宣战了。

这么一搞,美国的独立战争,就变成了英法两大列强的霸权之争。

为了扳倒死对头,法国在英国宣战后,对美国是有求必应。

除了援助军火,路易十六担心华盛顿打不过英国的那些名将,还派出了法国海军上将格拉塞伯爵和陆军中将罗尚博伯爵,率领140多艘战舰,载着三万多法军,漂洋过海,跑到北美跟英国人对砍。

1779年6月,英国的二号死敌西班牙见英军被打的首尾不能相顾,想起当年自己被英国欺负的屈辱历史,也跳了出来,与法国结盟,以图收复被英国霸占的直布罗陀。

又过了一年,即1780年底,英国的三号死敌荷兰见英国被打得狼狈不堪,想起当年被英国欺负的屈辱历史,也宣布参战。

同时,荷兰还拉拢沙俄、普鲁士、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了英国对美国的海上封锁。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英国当年惹是生非,现在它栽了,大家蜂拥而上,都来趁机踩上一脚。

1781年,随着参战国家越来越多,英军陷入多线作战。北美独立战争进入第三阶段。

也就是所谓的反攻阶段。

此时的英军,多线作战。

在西印地群岛,英军与法军互有胜负。

在欧洲战场,西班牙舰队小胜了几场。

在北美大陆,英军与大陆军打得有来有回。

凭借独一档的国力优势,英军以一敌众,居然扛下来了。没有崩溃。

但英国是个海权国家,它的海军规模庞大。陆军平时不超过五万人。

为了单挑欧陆列强和美国,英国政府临时将陆军扩充了三倍。

很显然,这已经是英国的动员极限了。再扩充陆军,战争就变成了赔本买卖。

赔本打仗,这不符合英国人对战争的一贯认知。

所以当战争进入到第八个年头,英王乔治三世幡然醒悟,决定止损——如果不能收回北美殖民地,那英国就做美国第一个盟友吧……

乔治三世

1783年9月3日,英美代表在巴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有意思的是,美国独立后,英国转头就与美国继续做生意。

一直到南北战争前后,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都是英国。

要不说英国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呢。

瞧人家的智慧和脸皮厚度。能屈能伸,一看就是成大事的料。

而反观法国,什么好处也没捞到。

201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自美国独立以来,历次重大战争的耗资。

按通胀率折算成2011年的币值,整场独立战争,美国的开支仅24亿美元。

没办法,国家穷,掏这点钱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法国则耗费了130亿美元!

战争期间,法军的阵亡数字比美国大陆军还多。

由于用力过猛,本就因为七年战争欠下一屁股债的法国,财政直接崩溃。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后的第三年,法国爆发金融危机。

又过了三年,这场金融危机催生出了法国大革命。

这样的结果,说路易十六才是美国国父,好像也不为过。

6 阅读:1601
评论列表
  • 2024-01-03 15:01

    法国帮美国获得了什么呢,除了报仇什么都没获得,既然要打代理人战争那法国就不能下场,用力过猛了当时嗨,还不是便宜了美国人,这个度还是盎撒人拿捏得最好,就比如现在的俄乌战争英美就做得很好[鼓掌][鼓掌]

  • 2024-01-04 01:40

    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海外安保公司,自己尽量不下场。不坐赌桌就不会输

    暗夜之舟 回复:
    买马没买对也会输
  • 2024-01-03 08:28

    [笑着哭][笑着哭]来到这里。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