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虽然国内A股对医药企业的上市抱审慎态度,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六合宁远IPO过会良久都没有获得更进一步推进的机会,也说明其自身也存在着瑕疵,如其业绩问题,就有不小的隐患。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赵 擎@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从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到走上上市委会议接受审核,曾足足等待了17个月的北京六合宁远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六合宁远”)这一次再也没有幸运女神的眷顾,纵然深交所上市委员们曾统一给其IPO出具了“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核结果,但也无碍在一年多后的如今被终止审核的结局。
2025年1月14日晚间,深交所以一份名为《终止对北京六合宁远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让六合宁远多年筹备A股上市的梦想随之破灭。
和绝大多数被终止上市的拟IPO企业一样,深交所称是六合宁远自己主动提出撤回上市申请,故按有关规定作出了上述决定。
成立于2010年的六合宁远是一家专注于小分子药物化学合成领域的专业 CRO/CDMO 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服务新药研发核心环节。
所谓CRO,即为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是指通过合同形式为医药企业及相关机构在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研究服务的商业化机构,而CDMO ,全称为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即定制研发与生产业务,通过合同形式为医药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委托工艺研发及定制生产的商业化机构。
在成立十余年来,六合宁远以药物分子砌块研发为业务起源,后续发展过程中,顺应医药行业研发生产外包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服务范围从药物分子砌块业务延伸至化学合成 CRO 业务和化学合成 CDMO 业务,从而形成了现今以化学合成 CRO、化学合成 CDMO 以及药物分子砌块业务为主的主营构成。
早在2022年6月24日,六合宁远便在中信建投的保荐护航之下向深交所递交了其创业板的上市申请并成功获得受理。
此番向A股市场发起冲刺,六合宁远是原计划通过发行不超过4018万股新股以募集10.3亿资金投向烟台宁远药业有限公司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生产服务(CDMO)基地项目。
前期的IPO审核问询环节,六合宁远渡过得相当漫长(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苦候17月,六合宁远IPO终迎闯关之机:大股东配偶替董事长理财,2.8亿股权转让款引代持疑云!三大主业两类受挫已成“偏科生”?》)。
在六合宁远递交IPO申请后的起初,其审核推进还算正常,在其IPO申请正式获得受理后的次月,即2022年7月,深交所便对其展开了首轮问询,六合宁远也赶在同年10月中旬之前完成了相关的意见回复。一个月后,深交所旋即对其进行了第二轮问询,但在六合宁远于2023年1月完成第二轮问询反馈后,六合宁远IPO不但没有迎来上会受审前最后一道审核中心意见的落实函,突然突然陷入了停滞状态。
这一停便是整整10个月,直到2023年11月中旬,六合宁远才终于迎来了上市的转机,其后也终于获得了上会受审的机会。
17个月的等待,也已经让六合宁远这家原本对上市信心满满的企业熬成了创业板IPO待审队伍中不折不扣的“钉子户”——在当年同时期创业板处于“问询”状态的拟IPO项目中,六合宁远已是申报时间最长者。
漫长的等待不一定会换来好的结果。
六合宁远的上市经历就是这句话的完美演绎。虽然在2023 年 11 月 23 日召开的深交所上市委2023年第85次审议会议上,其成功获得了上市委委员们的认可,但之后,六合宁远IPO却并没有顺利进入到注册程序,直到2025年1月14日,其上市申请被深交所终止,其上市申请依然停留在了深交所的审核阶段,也就是说其IPO过会长达一年多时间,六合宁远都没有获允向证监会迈出上市的最后一步。
“六合宁远的此次上市还是较为可惜,其也刚好赶在了国内监管机构对医药类企业资本化审慎以待的特殊时期。”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在六合宁远IPO终止当晚向叩叩财经感叹道。
回顾六合宁远的创立史,可谓是一部高知热血青年的奋斗史。
据叩叩财经获悉,六合宁远之所以以此为名,其背后则是来自于清华大学的六名同窗兄弟的创业梦想。
据六合宁远向深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显示,在实际控制人一栏中,其列出了一连串的7个名字,分别是刘波、陈宇彤、邢立新、任建华、刘建勋、江勇军、苏德泳。
六合宁远最主要的创始人刘波,也是现任六合宁远的董事兼总经理,其生于1980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有机化学专业。从清华毕业后,刘波也曾去国企实习、去地方挂职,但都待不过7天,因在上学时通过勤工俭学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所以刘波感觉“做点小生意应该不难”。
于是自己创业的念头开始在刘波脑海里盘旋。
2007年,在清华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的散伙饭上,其同学邢立新、刘建勋、江勇军、任建华和大学老师徐春艳纷纷响应刘波创业的想法,此后,六人白手起家创办了六合宁远——寓意为六个人合起来做一件宁静致远的事。
随后,清华“六兄弟”凑了50万在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租了一间简陋的实验室开始创业之路。
随着公司渐成规模,刘波的另一名清华大学同学苏德泳在2010年加入了进来。
2011年,六合宁远创始人这群80后又迎来了一名重磅人物的加入,其大学老师徐春艳的丈夫陈宇彤也从中国北方车辆有限公司离职进入到六合宁远,并出任董事长一职。
彼时,受益于行业政策以及药品市场快速扩容,中国新成立的CRO企业数量平均每年在30个以上。统计显示,2007年,国内开展CRO业务的大大小小各类机构有300多家。赶上时代红利的六合宁远就这样趁势而起。
2014年前后,公司每年已有近亿的收入,不满于现状后,刘波开始接触资本扩大实力,投入研发,准备继续做大做强。
六合宁远当年所处的红海行业、业绩的崛起以及创始人的背景,让其在随后的几年间获得了资本的疯狂追捧。
据叩叩财经统计,2016至2020年四年间,六合宁远迅速完成了5轮融资,其中北京君联益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君联资本”)、深圳市招商招银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招商招银”)、中金启辰(苏州)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中金启辰”)、深圳市达晨创联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达晨创联”)等近20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纷纷入驻其中。
尤其是以中金资本主控的中金启辰。其通过三轮增资或股权受让,在六合宁远上市前,其已持有六合宁远6.1%的股权,为最大的外部投资者。
“虽然国内A股对医药企业的上市抱审慎态度,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六合宁远IPO过会良久都没有获得更近一步推进的机会,也说明其自身也存在着瑕疵,如其业绩问题,就有不小的隐患。”上述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经。
1)三大主业两类发展受挫的业绩隐患
六合宁远在提交此次创业板上市申请之初,其基本面也的确可圈可点,符合创业板的上市要求。
在2020年至2022年间,其分别录得营收为2.73亿、4.21亿和4.93亿,三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34.25%,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35.26万、6259.56万和7510.89万。
此外,据六合宁远预测,其2023年中,营收与利润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归母净利润最高将可能突破1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也将达到8000万之上。
伴随着业绩的增长,六合宁远在研发上的投入也同样不遑多让,在2020年至2022年间,研发投入分别为2694.34 万元、4097.52 万元和 5310.63 万 元,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高达 40.39%。
但随着其IPO审核时间的推移,原本看似较为优质的六合宁远基本面却出现了令人忧心的变化。
化学合成 CRO、化学合成 CDMO以及药物分子砌块业务为支撑六合宁远基本面的三大主业。
近年来,除化学合成 CDMO业务依旧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外,六合宁远的化学合成 CRO以及药物分子砌块业务事实上皆已逐渐呈羸弱之态,2023年以来,这一颓势随着下游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更显露无疑。
据六合宁远披露的IPO招股书(上会稿)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中,其来自于CRO业务的营收占比逐年下滑,分别为7200.61万、8344.21万和8608.99万,占当期营收比重分别为26.36%、19.8%、17.46%,但2023年上半年,其CRO业务的收入急速下滑,在六合宁远不得通过大幅降价已导致亏损的情况下,CRO当期营业也仅2888.69万元,占其当期营收仅为9.19%。
在2020年至2022年中,六合宁远的化学合成 CRO 业务营收看似保持着小幅的持续增长,但另一面,却是相关业务毛利率的大幅下滑,这使得其在化学合成CRO业务上的利润不增反降。
数据显示,在此次IPO报告期中,六合宁远的化学合成 CRO 业务毛利率最高为2020年时的44.06%,但此后便陷入了持续大幅下滑中,在继2021年相关业务的毛利率下滑至36.65%后,到2022年更是跌至23.48%。
2020年至2022年三年中,六合宁远在CRO业务上获得的毛利分别为3172.68万元、3057.86万元、2021.75万元。
2023年上半年,为获得更多化学合成CRO业务订单,不惜大幅降价的六合宁远当期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更是断崖跌至-23.38%,该业务当期亏损超过675万。
六合宁远用以起家的药物分子砌块业务,其营收自2020年后便一直保持着持续下滑的态势,从2020年的4902.78万元下滑至2022年的4124.65万元,该业务毛利率也在2021年后出现了持续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的毛利率也从报告初期的超过40%,下滑至16.59%。
“发行人所处行业环境当前存在一定的不利变化,短期内客户需求增长放缓”,六合宁远曾在向深交所递交的一份上市材料中承认,因其所处 CRO/CDMO 行业作为提供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的行业,其收入高度依赖于下游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2018 至2021 年,得益于政策支持、海归创业、工程师红利等多方面利好,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加之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渗透率持续增加,CRO/CDMO 行业显著受益,发展迅速。但自 2022 年起,受到包括投融资规模承压、医药市场增速不及预期在内的多方综合因素短期影响导致2022年实际和2023年预计的中国医药研发花费投入增速与前期相比将有较大程度放缓,导致医药企业研发外包需求增速有所下降,进而将对六合宁远所处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短期产生不利影响。
也正是上述六合宁远所谓的不利影响,已经对六合宁远昔日的半壁江山产生了深远的冲击——在2020年之时,其来自于化学合成 CRO以及药物分子砌块业务的营收和利润皆占4成以上。在2023年上半年中,化学合成 CRO以及药物分子砌块业务的营收占比仅被挤压至15%。
“从三年前的三条腿走路齐头并进,到如今一枝独秀的业务构成,六合宁远业务发展‘偏科’越来越严重,这家较明显地削弱其抗风险能力,就算其IPO上市成功,也将影响到市场对其的估值。”上述投行人士坦言。
实际上除了经营业绩的问题,在一年多前的上市委会议现场,虽然六合宁远成功获得符合上市条件的“通行证”,但这份“通行证”却是有代价的——其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的归集是否准确合理,以及 CDMO 业务小试完成之前的支出均计入研发费用的合理性。”
“研发费用是创业板判定上市审核的重要指标,过往许多基本面不错的企业都倒在了研发费用的归集不准之上。”上述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经。
在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后,2023年12月27日,六合宁远就迅速携其中介保荐机构向深交所递交了一份洋洋洒洒上万字的落实上市委审核意见的回复函。
但也就是这份回复函,成为了六合宁远目前为止留在创业板的倒数第二个印记,一年多时间后,一份上市审核终止决定,断送了六合宁远此次创业板上市之路。
2)下一站港交所OR北交所?
股东名单中有众多知名投资资本的加持,料想六合宁远应是不会轻易放弃上市计划。
不久前的2024年12月27日,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丹娜生物”)的上市申请成功获得北交所上市委审核的通过。
一时间,在A股IPO环节困顿或受挫的生物医药公司备受鼓舞。
丹娜生物北交所上市的成功过审,让国内的生物医药公司看到了上市的另一条路径似乎已为其开通。
事实上,在六合宁远此次终止IPO之前不久,同样在创业板中,有两家已进入注册程序的生物医药企业也分别主动终止了上市,撤回了创业板的申报材料。
有知情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这些苦候多时未获得证监会上市注册的企业,也即是眼看A股IPO上市无望,便计划选择别的渠道完成上市。
“如果六合宁远2024年的业绩不出现大幅下滑,其应是满足北交所的上市门槛的。”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不过其表示,如果六合宁远要继续选择重新上市的话,港交所也是一条可以考虑的路径。
自2024年11月以来,已有近20家医疗健康企业向港交所递表了上市申请。
和A股市场相比,港交所对医药生物企业的上市更具有包容性。
数据表明,在过去的2024年中,至少有10家医疗健康企业在港股成功上市,反观A股则仅有3例。
此前,和六合宁远的遭疑类似,多家在A股市场IPO铩羽的生物医药企业也在日前开启了向港交所进军的步伐。
如在2024年5月才主动终止科创板IPO的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轩竹生物”),在此之前,轩竹生物的IPO申请本已获得上市委会议审核的机会,但其在会议上获得了“暂缓表决”的结果。
2024年11月25日,轩竹生物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在紧随轩竹生物之后,专注于呼吸系统吸入制剂药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在2024年11月28日正式开启了港股的上市之路。
长风药业曾在2023年6月9日申报科创板IPO上市,一年后的2024年6月29日被上交所叫停终止其IPO的审核。
在终止创业板上市之后,六合宁远及其实控人们将作出何种选择?拭目以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