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的主人公高适被赋予了枪法高手的人设,这人设有其合理性。高适的祖父高侃就是唐军骑兵中的著名猛人,带兵生擒过突厥车鼻可汗。唐军的长枪人手一份,高侃的武器很可能就是长枪,高适的叔叔也是唐军将领,高适极有可能练习过家传的枪法。如果历史上有高家枪,它的武器和使用方法可是和电影略有差别。
在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中,古代长兵器的威力和长度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杨紫琼《咏春》中徐少强饰演的反派BOSS倒是展示了长枪的长度和威力),追光的《长安三万里》也不例外。电影中的高适长枪远远没有达到唐朝长枪的普遍长度,唐代长枪是军人的标配,武举考试也有长枪刺杀的内容,唐朝武举用长枪的标准就是枪长一丈八尺,长枪标准重量是八斤。郭子仪考武状元时用的就是这种规格的长枪,高适用的长枪也应该是这种长度。唐代的一尺有两种标准,小尺是30厘米,大尺则是36厘米,也就是说唐朝的标准长枪是长度至少是5。4米。
唐代的长枪也不遵守明清枪法推崇的“枪头不过(四)两”的规定,高适的长枪枪头可不会是电影中的那个样子。唐朝初年马槊还十分流行,尉迟恭、李元吉等人都是马槊高手,马槊的枪头长度50、60厘米都是起步价,70、80厘米也算正常。
到盛唐时期,唐朝长枪枪头长度在39厘米到19厘米之间(唐朝晚期出土文物有残存的19厘米枪头)。电影中高适的枪头则明显是明清时期枪头的模样,明代高手程冲斗心中的理想枪头就是11厘米左右(《枪法选要》),清朝枪头长度甚至只有6.4厘米(《齐民四术》),这是影片中的一个小小失误,大概是今天的武术指导们擅长的就是明清以来流传的枪法,所以把高适的兵器也改变了。
在历史上,高适的先人和突厥骑兵拼杀,和高句丽具装骑兵对抗,高适还要对抗手持长枪的吐蕃武士,他们使用明清时代的长枪可是自寻死路。高适的爷爷高侃对抗突厥骑兵时,突厥人也有马上长枪手,唐军对抗突厥骑兵的一个常用战术就是用步兵布阵、长枪密集方阵对抗突厥骑兵,唐军也自然喜欢更长一些的兵器。
高侃的敌人中还有高句丽具装骑兵,高句丽军队中有大量靺鞨骑兵,也有全副马甲的具装骑兵,高侃和薛仁贵合作一战斩首过五万高句丽军人,高家枪可没少和高句丽士兵的铁片、皮条铠甲打交道。高句丽的骑兵腿部护理很差,没有唐军骑兵的腿部护甲,估计高家枪法中会有不少扎人大腿的招数。唐朝武举考试中用枪法闪击四个木靶子是基本考试内容,高家人枪法合格应该可以准确做到这一点。
高适还和吐蕃人交战,唐朝时期的吐蕃军队也是长枪、剑法高手辈出。唐代的吐蕃人和后世的藏人骑兵不同,吐蕃战士并不以骑射著称,吐蕃神话中甚至把弓箭当作是魔鬼的武器,吐蕃军队作战的中坚力量是重步兵和重骑兵。吐蕃人马上长枪的典型代表是高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经常拿着长枪骑马刺杀牦牛,吐蕃长枪也是注重穿透力的打发。吐蕃士兵大量装备了防刺性能出色的锁子甲,吐蕃王朝士兵的披甲率超过明军的对手蒙古人,高适用来对抗吐蕃人的长枪可真能参考明军。
高适一家三代人都是唐军中坚力量,高适也和祖父一样成就非凡,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有高适的一份贡献,所以本文就吹毛求疵地给电影挑个刺。
该死的称昵
你说的是步枪吧,骑枪和步枪长度还是有区别的,参考小日本战国时,足轻用的三间枪长度在4-5米,而骑马队用的打枪,只有1.5-2米左右!
暴力输出dps
你说的标准型重量是8斤,5.4米的木头有多少斤,更别提枪头有多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