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要点事件回顾:
1.名创优品装万店掌摄像头被立案调查,顶风作案令人失望
2.阿里云盘开启公测,免费、永不限速是亮点
3.良品铺子手撕面包比代工厂贵三倍,又是收智商税?
4.H&M碰瓷新疆棉花惹众怒,品牌危机事件变“政治事件”
NO.1:#名创优品装万店掌摄像头被立案调查#最近,名创优品因安装万店掌摄像头被立案调查。
江苏省张家港市执法人员发现辖区名创优品门店所使用的摄像头被胶带包裹,撕下之后,赫然发现万店掌的logo。
并且通过检查内部使用的“名创巡店”手机App发现,该App人脸识别功能仍在正常使用,并能够识别进店顾客的性别、年龄段,且能自动将顾客识别并打上“新顾客第一次到店”“熟客第11次到店”“会员”等标签。而这些行为消费者一概不知情。
3.15晚会刚曝光万店掌存在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名创优品便堂而皇之地继续知法犯法,真是让人倍感气愤和失望。
若是店长的个人行为也便罢了,没想到竟还是公司的统一行为。这种“暗渡陈仓”的行为,实在有损品牌形象。即便本次不被查出来,后续如果被消费者曝出来,那对品牌的影响恐怕也是极坏的。
从品牌意识来看,名创优品不可能不知道3.15晚会的巨大威力;但从领导决策来看,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不是拆除相关摄像头,而是迅速采取胶带包裹的形式。这种狡黠的小动作,不但给外界传递了不好的印象,更树立了极坏的示范。作为上市公司,名创优品实属不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前有喜茶的自证清白,后有名创优品的蒙混过关,什么时候企业才能真正重视消费者的担忧,用实际行动去回应消费者关切呢?
我们都理解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迫切,可是收集方式要合理合法,而不应该知法犯法。
像科勒一样,直接拆除不就完事了吗,非要整这么一出舆论大戏?
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瞒得了一时,还瞒得了一世?
一旦怀疑的种子种下,品牌损失可不只是消费者的热情和信赖那么简单了。
NO.2:#阿里云盘: 免费,永久不限速#阿里云盘来势汹汹,这两天开启公测后,便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短短两天,阿里云盘APP也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里登上畅销榜。
不得不说,以“免费、不限速、大空间”为卖点的宣传,完美击中了用户的痛点,迅速收割了网友的好感。
由于需要完成“开启相册备份、上传10张照片”等一系列操作,才能享受免费升级至700 GB的最大空间量,并且有效期只有一年,第二年需要重新申请,因此引发了一些人的吐槽。但我觉得,这更像是阿里为了增加用户黏性、提升用户活跃度,而采取的运营手段——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当然,阿里云盘要想赢得“个人云盘”这一战,远比想象中艰难,首先便是百度网盘这座大山。尽管总是搞限速,会员收费价格不菲,但凭借8亿用户和超80%的市场份额,百度网盘已成为个人云盘市场无可争议的一哥。
数据量越大,迁移成本越高,阿里云盘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解决方案,从零开始进攻,恐怕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后来居上。
此外,个人云盘市场上,除了百度网盘,还有腾讯微云、迅雷云盘、移动和彩云等多方势力,大家各有优劣,但也不可小视。
和彩云虽然也采用付费模式,但是收费和权益上比百度网盘阔绰不少;迅雷云盘则凭借影视内容上传下载的优势,成为不少娱乐党的心头好。
阿里云盘背靠的基础是什么呢?如果没有内容链接点,只有不限速、界面清洁、不打扰等现有优势,阿里云盘的用户活跃度似乎很难起来。
比如很多人领取福利,扩充空间之后,便放在那里不管了;当需要上传下载东西时,可能还会下意识地找百度网盘。
至于阿里所言的永不限速的承诺,我个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用户量越大,运营成本也越高,阿里也不可能只烧钱不赚钱。
所以未来一定会有一些动作,至于商业模式如何,阿里自己也在摸索中。而喜欢尝鲜的网友也不妨用用看,反正不花钱。
至于阿里云盘未来会有哪些规划,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NO.3:#良品铺子手撕面包比代工厂贵三倍#经历“鸡胸肉肠风波”之后,“高端零食”良品铺子又被媒体曝出一款手撕面包的价格比代工厂生产的贵三倍:同样是330克,同样的配方、同样的生产场地,代工厂自己卖5.1元,经过良品铺子贴牌后,摇身一变价格涨到17.9元(券后)。
初看来,良品铺子的产品有收智商税的嫌疑,无论是鸡胸肉肠还是手撕面包,其实都算贴牌产品,良品铺子在整个产品研发、生产、质检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多少,的确令人生疑。
但当我们把眼界放宽,便能发现,我们所知的很多产品都是代工生产的,比如阿迪、耐克、奔驰、宝马、海澜之家,还有最知名的专做吊牌生意的南极人,以及恒源祥、花花公子等。
要说贴牌和代工厂质量有多少差别,恐怕我们很难分辨。可一旦上了牌子,我们便很容易确认“孰优孰劣”,购买知名品牌的概率要远远大于非知名品牌,即便名牌产品比非知名品牌贵出好几倍。
说白了,我们买产品其实买的是品牌,而并不全是产品本身,多花的钱也多是品牌溢价。
从这点来说,良品铺子手撕面包卖得贵,似乎也说得过去,并没有多少可以指摘的地方。
当然,从良品铺子的巨额营销投入(占营收比重超20%)和研发投入(不足2%)对比来看这件事,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又是大面积铺广告、又是明星代言的,花钱阔绰,却不舍得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委实有点撑不起“高端零食”的称号。
高端毕竟不是价格贵就高端,而首先应该是品质高端,否则终究难以服众。
在零食行业低门槛、产品趋同的现状下,仅凭产品力已经不足以胜出了,唯有打造品牌,实行品牌化策略,才有可能脱颖而出。三只松鼠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然而品牌化之后,也不能忽略产品端的问题,代工无可非议,毕竟产品生产已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如何严控品质,保证上架销售的产品,对得起牌子,其实是良品铺子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品牌化之后,与消费者的沟通也很重要,不能仅仅停留在销售和售后环节,品牌管理化、产品服务化、消费者运营化,其实也是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NO.4:#H&M碰瓷新疆棉花#党媒一条批评“BCI组织和HM关于终止采用新疆棉花的声明”的微博,引爆了网络舆论。
随后,各方势力接连入场,耐克、阿迪、巴宝莉、新百伦等品牌纷纷卷入其中,将这一由HM引起的品牌危机事件逐渐扩大为“政治事件”。
人民日报、新华社、外交部、共青团等党媒打头阵;各路明星一边表态、一边解约;李宁、安踏、海澜之家等一众国产品牌纷纷“蹭热点”站队;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轮番下架HM相关产品;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纷纷屏蔽HM地址搜索;微博热搜破天荒的全是一股“正能量”,娱乐花边新闻纷纷向后站;网友们群情激愤,同仇敌忾,骂声抵制声一片……
这是舆论的胜利,同时对于那些带有偏狭视角的品牌来说,也是核弹级的灾难。
HM首当其冲,成为靶心,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不做调查,不去取证,不考虑用户感受,第二条声明也语焉不详,“死不认错”,活该被骂。
一边听信BCI的单方面言论,跟着起哄抹黑新疆棉花,一边继续大摇大摆地挣中国人的钱。只能说品牌方没脑子,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如果不想被“政治”,就不要参与“政治”;如果参与了“政治”,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认错道歉或卷铺盖走人。非要一边嘴硬,一边傲慢地还想挣钱,只能说HM想多了。
难道当初“DG辱华事件”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HM们不吸取经验,一个消费品牌,不好好做生意,非要裹挟进“政治”里面,闹到如今的地步,只能说是罪有应得。
当然,这一次公共事件能持续多久,其实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就涉事的这些外国品牌来说,大多已经深入渗透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里了,不可能完全摆脱偏好和依赖。就像当初抵制NBA、乐天玛特、日本产品一样。等风头过了,这些品牌仍旧有可能会卷土重来,重新焕发生机。而这样的现状既让人无奈,也让人悲哀。
然而,不管怎么样,我们总要让这些品牌看到我们中国消费者的态度,让他们看到今日的中国已然今非昔比。
总的来说,西方世界对中国一直是存在偏见的。这个有历史因素,也有政治因素,没有办法。在让世界重新认知中国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