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有多重要?看看汉朝和明朝的历史,就全明白了

历史看兴衰 2024-10-16 20:08:25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常见的话题。那么在面对外敌的时候,究竟是先攘外重要,还是先安内更重要?

想要知道这个答案,我们看看汉朝和明朝的历史,就全都明白了。

汉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朝在建立之初,面临着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

在130多年的汉匈战争中,汉朝最终打败了匈奴,并且开辟了西域的广袤土地。

而汉朝真正对匈奴发起反击,还是在汉武帝时期,而在汉武帝之前,汉朝一直实行和亲政策,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汉朝前期的实力并不强大,而且还面临着诸多的内部原因。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分封了许多诸侯国,众多的诸侯国,占据了汉朝的半壁江山。

而且各诸侯国只是名义上属于汉朝中央政府管辖,实际上在各诸侯国内,诸侯王的权力和皇帝无异,各诸侯王拥有军队、土地,还能自己分封官员。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让看似强大的汉朝,并不能集中力量,对付匈奴,所以才会有了前期与匈奴的和亲政策。

到了汉文帝时期,诸侯国的问题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在汉文帝时期,就发生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的谋反事件。

虽然叛乱被平定了下去,但是依然无法解决诸侯国的问题,而且各诸侯国对中央的统治,越来越大了。

等到了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时期,更是爆发了七王之乱。

七国叛乱后,纠集了三十多万军队,并且还勾结了匈奴,一起攻击汉朝中央政权。

汉景帝重用周亚夫,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平定了叛乱。

七王之乱被平定后,虽然诸侯国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汉朝中央政府的实力,得到了加强。

汉景帝死后,汉武帝继位。汉武帝登基后,同样面临诸侯王的威胁。

只是汉武帝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将诸侯王的问题解决,而是采用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的问题。

由于推恩令让诸侯王更多的子孙得到了利益,虽然也就没有人敢起来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的领地越来越小,对汉朝中央政府的威胁也就没有了。

汉武帝解决诸侯王的问题后,才真正的使汉朝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大一统王朝。

也正是在安内这个问题上的成功,才让汉武帝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付匈奴上,并最终打败了匈奴。,让汉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到了明朝末年,明朝同样面临着攘外和安内的问题。

由于明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连年的天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再加上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压力,明朝政府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机。

明朝军队本来还可以抵挡清军的攻击,但是随着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的崛起,明朝军队就无法应付了。

后来崇祯皇帝将主力部队调去了关外抵御清军,于是就让盘踞在西北的李自成军队坐大。

李自成军队打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更是让明朝雪上加霜,导致更多的普通百姓,选择加入了农民军。

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一路打到了北京城下。而当时北京城内,只有一些老弱病残,毫无战斗力的军队。

面对李自成的进攻,明朝军队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就意味着明朝的安内政策,已经失败了。

然后明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军的攻击下覆灭了,崇祯皇帝死后。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由于无法安抚人心,反而是在北京城内进行大肆搜刮,然后就导致了吴三桂与清军联合,最终清军入关,成为了既得利益者。

如果明朝没有内部的农民军起义,也许清军就没有入关的问题了。

然而明朝在处理农民军的问题上,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明朝招降过农民军,比如张献忠,在接收明朝的招抚后,第二年就又重新反叛了。

然后李自成也曾被打到只剩下了17个人,但是随着清军的攻击,明朝军队并没有对李自成等农民军进行彻底的剿灭。

当时明朝大臣杨嗣昌提出的“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因为遭到一些带兵将领的反对,才让崇祯皇帝没有下定决心,与清军议和,全力剿灭农民军。

崇祯皇帝最后的结局也证明了,明朝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上的失败,最终灭亡在了农民军的手上。

对比汉朝和明朝的历史,会发现攘外必先安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如果内部问题无法解决,在面对外部问题的时候,将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局,并且最终会被拖垮。

5 阅读:838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7
2024-11-03 06:59

内安了,可也攘不了外了。比如北宋南宋,西晋东晋。

星空

星空

4
2024-12-01 20:27

外敌时间消耗能打出去,内乱就是换一把手问题了

摇了一夜床

摇了一夜床

3
2024-12-31 12:01

蒙古帝国证明中国是绝不可能杀光汉奸的。

历史看兴衰

历史看兴衰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