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35)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10-09 10:46:16

原文:问:“孟子言‘执中无权犹执一’。”先生曰:“中只有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如后世儒者要将道理一一说得无罅漏,立定个格式,此正是执一。”

\ 精 讲 \

孟子说:“执中无权犹执一”,这是一句技术含量很高的话。“执中”,就是扣其两端执中而用。“执两用中”是《中庸》的方法论。

你号称执中,如果不通权变,你还是“执一”。“执一”就是死守一个东西,就是刻舟求剑。刻舟求剑是典型的“执一”,他就根本不知道船在动,水在流,而且掉下去的物,哪怕它扎进泥里面,它也跟着泥在流。

要与时俱进,与时俱化,坚决不能刻舟求剑,不能够胶柱鼓瑟。柱就是那个把弦支起来的短木,你把那个短木用胶粘了,你再弹琴,那就弹什么都一个调子,那叫执一。

《周易》说君子通权达变。《论语》里面有句话叫作“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我说话算数,就是忽略了条件因素的变化,这个硬做,这种人叫硁硁然小人哉。

这个权变后来被人弄坏了,就是那些搞阴谋诡计的、口是心非的、借钱不还的,权变成了没标准、没底线。

鲁迅说没有标准就是流氓,就是中国人太讲权变,没有“经”,就是没有底线,没有原则。

“权”,就是古代秤的秤砣,为什么叫权衡利弊,一斤的时候秤砣在这儿,八斤的时候,秤砣在那儿,秤砣必须跟着秤的东西走,不能把砣拴死在这儿了,上来多少都不动,那就不叫秤了。

鉴空衡平,比如说,《中庸》的中那么金贵,你保持在中的状态,镜子是空的,秤是平的,要偏了中,就把秤砣拴死了,秤就不能够随机地、准确地测量事物的变化了,在人情事变上就成了傻瓜了。

“执中无权犹执一”,为什么王阳明说中是天理,天理就是易。易不变,易还叫易吗?易有简易、不易,还有刚才说的交易。聪明的或者是达到圣贤境界的,都能够看问题有纵深,因为与时俱进。

只有与时俱进的理才是真理,在近代史上,关于维新、守旧、改良、变法和抗拒变法的整天辩论。

其中有个辩论词特别好玩,问保守派:你夏天还穿棉袄?冬天你还穿衬衣吗?你必须得随时调节,但是执中,执两用中,是一门艺术。

艺术在于什么?就在于权衡的精准。所以王阳明说只有天理,只是个易,随时变易,千万不能执着。

执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在相上看事,佛教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要着在相上,就学不了佛,为什么佛反对偶像崇拜,农村老大娘弄个佛像贴在墙上磕头,她认为这就学了佛了,其实那是给那纸人磕。

佛无处不在,佛可以在纸上,也可以不在那张纸上。所以说须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粮于敌,这个因字诀,就是中国智慧的一个一级艺术。

我曾讲,中国智慧叫“中而因通”,因字诀最简单讲是顺势而为,你不能戗着,因时制宜,时就是整个经验世界的变化元素。

这就看出易道英明的地方,所以很难预先定一个规矩,预先定一个规矩就是条条框框的形式主义。“后世儒者,要将道理一一说得无罅漏,立定个格式,此正是执一。”

在明清小说、戏剧乃至散文里面,写那些腐儒、迂儒,都面无表情,语言乏味,走方步,端个架子,自己当根葱就得装蒜,这些都是内心里面已经僵化了的。他那生命不是活泼泼的,王阳明说这种人叫拘拘如囚,自己把自己弄得跟个囚犯似的,低眉顺耳,不敢越雷池一步,让这种人去剿匪、平叛,那肯定被匪剿了,被匪杀了,因为他不能够因时制宜。

因此执中必须得有权变。为什么中前面加个时字,时中。中不是说一把尺子,正中间那个地方叫中,不是。

中是动态的,时中就跟打飞靶似的,它不是死靶,鸟在天上飞,你得打活靶,在它运动中把它打中,这就叫时中。时中就要不停地换准心,不能胶柱鼓瑟,刻舟求剑,那都是蠢到头的。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