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陈州南边有个闭塞的小山村,村里住着一个名叫唐山仗的老汉,他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靠着偷东西维持生计,惹恼街坊四邻,将其行为告之村长。村长私自找来唐山仗交给他两亩田,要他把地种好,不要再做偷鸡摸狗之事。
自唐山仗拥有这两亩土地后,人们果然老实巴交,他们在田里种花生,到收获时节,他们守着花生没日没夜地守着,怕别人偷他们的花生吃。
由于村民们知道唐山仗是个贤良之人,遭其抓住偷吃花生,极有可能被捕暴打,所以没有多少人敢垂涎唐山仗花生的,可偏生出这么几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外来客来,总趁唐山仗夜休之际,偷了自己的花生吃。
这一天唐山仗巡视田间,发现花生挖出踪迹,彻夜不歇,特地等候捉贼,最后于午夜时分,捉得一对偷吃花生之母女俩。
按唐山仗最初的性子,“邦邦”地用拳头挥向母女二人,可今时今昔不一样,唐山仗从村长那里得到善意,人丁兴旺,他正在秘密观察一对母女的情况,结果发现她们两人都瘦骨嶙峋,明显饥肠辘辘了很久。
唐山走到母女两人面前仔细审问两人为什么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母女二人明显被唐山仗吓了一大跳,站起来准备逃走,结果唐山仗死死拉着袖子,只好诚实地交代了唐山仗提出的疑问。
妈妈叫白榆,旁边就是自己6岁的女儿白玉婷了。白榆家贫,一病重受富家少爷看上,嫁回家冲喜气,与富少爷结婚一年就生下白玉婷。
婆婆很反感白玉婷这个女孩。再说母以子为先,白玉婷的降生并不能提升白榆在家族中的地位,相反却使得白榆到处讨喜。
让人更伤心的是富少爷怪病打娘胎带了过来,郎中无法医治,白榆天天苦心经营,还是没有好起来,前几天刚离开人世。
婆婆本来是因为白榆生下的女孩,对于白榆心有嫌隙,这样下去对于白榆的愤恨更甚,一针见血地指出白榆克死夫,就是扫把星。
婆婆帮助儿子处理后事后,马上将白榆母女俩赶出了家,白榆正准备将女儿带回娘家时,半路却碰上了一群劫匪,母女俩为逃命而逃,不幸踩死猎户设下圈套,半月未出,被活活饿死。
故而现下,唐山仗前站立着两位死者。
唐山仗同情这对母女的经历,并说:“以后我家田里的花生你和女儿都过来随便吃吧!”
母女俩生深为感动,跪下为唐山仗磕磕绊绊,从此后的晚上,就到花生地吃花生去。唐山仗还很热心,会端上煮好的花生请客,一直到农忙时节过了,母女二人才来见唐山仗。
白榆母女这段时间将继续待在阳间里,因为她们死的时候胸口有一口怨气,要找仇人解决才可以转世投胎,这些天她们发现劫匪,发现自己背上失败了很多人命,就把他们都杀了、报了仇、身上所有怨气都没了。
她们这次来,正是与唐山仗告别之时,白榆拿出自己身上价值最高的玉佩递到唐山仗的手上,并将自己的女儿带到阴曹地府。
而后唐山仗之日又复归平静,一直到十几年过去,天旱严重,田间庄稼颗粒无收。唐山仗看着荒凉的大地犯愁,道貌岸然的背影在旁边浮现。
一个穿绫罗绸缎的姑娘向唐山仗走来,后面跟着很多伺候她的丫鬟、婆子来到唐山仗面前,姑娘说:“曾送给你的玉佩如今你是否依然保留?”
唐山愣住了,他从屋里找来玉佩,还给了少女。
少女不是白榆,而是白玉婷转世,曾将白榆与唐山仗之言听得清清楚楚、记在心里,以为找唐山仗报了恩,还怕搅乱唐山仗一生,迟迟不来,几天前就知道村子干旱了,以为是唐山仗要来了,就带着人来了。
少女留了两仆从、两箱子黄金送给唐山作战,专为养老之用。而且唐山贫穷一生,哪有那么多银两用,自己只留个金元宝,将所剩银两都返还给少女,然后一直仆从呵护着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