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闲篇:40岁以后再看《小马过河》,才形成知行合一的闭环。

婵道评文化 2024-04-03 02:01:57
导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小马过河》的故事,年少时只当故事来听,现在再看,感触颇深。

一、重温一下故事梗概

老马让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途中遇到一条小河,小马询问老牛能不能过河,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就在小马准备过河的时候,从树上跳下的松鼠却阻拦说:河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告诉小马:“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小马再次来到河边,小心地到了对岸,他发现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是作家彭文席创作的童话,发表于1956年2月13日《新少年报》。

原来,“实践”的种子,童年时期就已经埋入我们的头脑。

二、对故事的再思考

1.老牛和松鼠:看事物的视角不一样,结论不一样。

同样的河水: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松鼠说水很深,会被淹死。

最后小马过河以后,结论是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同一条河,没有发生变化。三个小动物是以各自的腿为参照物,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所以说,别人的经验只能参考,不能完全照搬。

2.小马妈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马的妈妈是睿智的,她告诉小马这几句话: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别人的经验,只是别人走过的路,不能完全照搬。告诉小马要用自己的视角去看问题。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马妈妈鼓励小马要自己去动手,自己去实践,只有实践了,才会得出自己视角的结论。

3.小马:会问,会听,也会行。

小马也是个聪明的孩子,看到河水没有贸然下河。先是问了老牛,有了水浅的结论;接着松鼠,有了水深的结论。

两个相反的结论摆在面前,小马懵了。万事不决问妈妈,就跑回去问妈妈。

妈妈告诉它,要自己试试,小马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就自己去实践了。

小马从不同的经验里,得出不同的认知,最后通过实践,得出了最符合自己的认知: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三、小马后来过河的假设

小马肯定不会只过这一次河,让我们假设几个过河场景:

1.汛期到了,河水涨了,水流又快又急。

小马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脚踏进了河里,被水冲的没有站稳,差点摔倒,背上的粮食也掉水里冲走了。小马被老马狠狠骂了一顿,说它不会动脑子。

环境改变了,思想也要跟着改变。

人时刻要保持警惕,河水还是能看到的改变,如果是看不到的改变呢?

2.小马到了青春期了,到了调皮捣蛋的年龄。

有一次驮着盐过河,小马调皮的抖了抖,袋子掉河里了,再放到背上以后就轻快了,小马学到了这个经验。

第二次小马又驮着棉花过河,它故意将袋子抖掉了,再放到背上,就感觉好沉啊。

背不同的东西,掉到河里以后,也不会有相同的结论。

经验主义不可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此的假设,会有很多。

结语

实事求是,知行合一,这是底层逻辑,是树干。

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独立思考、调查研究、认识--实践--认识--实践等单独的思维,是树枝。

再一些小的细节,就是树叶了。

从种子长成一颗完整的大树,需要不断的浇水施肥。

0 阅读:3

婵道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