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模大战”到垂直布局——大模型如何抢抓“新风口”

玩数据还有点懒 2024-08-22 02:20:56

去年,在OpenAI刚刚横空出世的时候,国内的大语言模型还不多见。然而,仅仅一年多后的今天,中国的大语言模型领域可谓“江湖门派林立”,已开始出现“过剩的趋势”。

瞄准需求,引导“百模”形成合力

如今,各类面向细分行业的垂直大模型“百花齐放”,在工业、医疗、气象、教育、科研等领域尽展风采。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大模型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出现了“一窝蜂”“百模大战”现象。

长远来看,大模型相关企业应如何布局“落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抓住应用需求是突围方向之一。

中科院院士姚期智认为,大模型在技术上可分为通用、行业、场景三类。大模型的通用智能必须细化到各个行业,给它“投喂”行业中的专业数据,通过训练形成场景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专有模型,才能给各垂直领域带来人工智能革命。

“大模型研发投入高,需要庞大的算力资源,关键在于聚焦特定领域、专攻细分赛道、解决行业需求。”朱东宇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面向未来,要关注源头技术生态、智能体生态、应用生态和行业生态,实现大模型深度落地。

“落地行业应用将更显大模型的价值,但基础大模型缺乏行业专业知识,需要大模型提供方与垂直行业合作开发行业大模型。”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大模型不仅是一种技术,它重塑了数据要素生态链,引领产业研究开发应用的范式变革,标志着信息化发展从网络驱动到数据驱动转变。

面对大模型浪潮,要在国家战略与规划部署下,统筹推进政产学研用,引导“百模”形成合力,避免资源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实现数据采集汇聚、加工处理、流通交易、开发应用全链条协同。

大战下半场,如何卷出真“刚需”?

显然,所谓“百模大战”其实是各大模型厂商之间的数据竞争,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当年滴滴和快的之间的打车竞争格局,即从商业策略角度而言,现阶段大模型降价的主要目的还是收集数据。

低价或者免费虽然可以暂时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从而累积更多的数据来训练更加智能的算法,但是如果由此导致收入下降,那么也就意味着企业训练机器人所需的大量资金也将会大大减少,那么收集到更多用户数据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而且,在大型模型厂商前期烧掉的资金还没有收回时就开始投身价格战,这无疑大大加剧了资金风险。

从长远来看,“价格战”最有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被整合到阿里、百度、字节跳动和腾讯等少数财大气粗的科技巨头手中,因为这些大公司都是具备“云服务”的,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模翁之意正在云”,他们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大模型来扩大云客户的基数和规模,进而提升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

免责声明:

1、本号不对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声明或保证,并在此声明不承担信息可能产生的任何责任、任何后果。

2、 本号非商业、非营利性,转载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无意构成任何其他引导。本号不对转载或发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确或错误,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3、本号部分资料、素材、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所有转载都已经注明来源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0 阅读:3

玩数据还有点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