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北方世界风起云涌,数个部落为了增强力量、永续延存,不断结成部落联盟,形成了一个较为强大的民族——契丹族,后来又由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
由于北方地区极为苦寒,游牧民族驰骋马背而生,且豪放、勇猛,皆为勇士,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也能感受到契丹人勇猛矫健的身影。在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即位之后,改国号辽,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正式载入了史册。
虽然契丹族一直生活在苦寒之地,但为了维持本民族的生活,不断地壮大本民族,每年都会集结强大军队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向南人侵,辽宋之战的惨烈,在很多影视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辽宋的战争残酷惨烈,几十年不休,两国边关民不聊生,但在不断南侵的过程中,辽国不断汉化,学习了很多中原的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逐渐摒弃了其游牧民族的野蛮习性,并不断增加文学修养,到耶律洪基统治之时,汉化基本完成。耶律洪基的皇后一萧观音便是一位集汉、辽之长的代表,有着草原人的豪放不羁,也能心思细腻,创作婉约佳句。
萧氏一族本为草原大族,为保证皇权的集中和绝对权力,时代与皇族联姻,萧观音作为一位让萧氏引以为傲的女子,自然也不例外。
自古伟人出生必有传说出现,也许是后人在修史做传之时为了更有说服力,所以,萧观音的出生也要随着一个传说而出现。
萧观音的母亲耶律氏在怀孕之时,时常做一个奇怪的梦:寥廓荒野中,黄沙卷地,夜幕降临,周围一片黑暗,突然腹中暖流涌动,诞出一轮圆月,光芒四射,正当欣喜之际,又现乌云压顶,月光消逝。萧观音的父亲萧惠听闻此梦,深感不安,便寻得一位道士帮其解梦,道士眉头深锁,说:“此梦意味深长,贵人妻子腹中之子,日后必当人中龙凤,只可惜命途多舛,必有一难!”
萧观音出生以后,俊秀眉目,双眸通透,但父母每每想起道士的言语不免有些心生难过,为了护女儿周全,也因为女儿长相俊秀,宛若一张观音脸,于是起名为“萧观音”。
萧观音自幼喜读诗书,善弹琵琶,又非常喜欢汉学文化,对于唐诗宋词更是喜爱有加,父母便给他请了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
时常她对着一首诗,反复推敲,感受音律,欣赏词句,每一个词都细细品味,每一个字都反复推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也能写一首好诗文,小小年纪,已然名声传遍京城。
时年,耶律洪基还是太子,已到了娶纳太子妃的年纪,此时的仁懿皇后萧氏想起了自家弟弟萧惠家中的萧观音在此前与太子定下的娃娃亲,便召了萧观音入宫觐见。
那时的萧观音仅仅十一岁光景,却出落得亭亭玉立、钟灵毓秀。初见耶律洪基,两个人便彼此深深吸引,得知对方都喜欢汉文化,便攀谈了起来,一席话后,竟成了知己之人。仁懿皇后得知两个人的心意之后,便时常召萧观音人官陪她,同时给耶律洪基创造机会。
萧惠隐隐感到了仁懿皇后和太子的用意,又想到那日道士的言语,无时无刻不为女儿牵肠挂肚。无奈之下,只得送女儿去了山中寺庙,一来让女儿学会淡然,二来避免女儿与太子日久生情,想着等太子妃另有人选之后再接女儿回家,未尝不可。
奈何太子已然对萧观音痴情,仁懿皇后劝说太子要用心于国家大事,不可太过儿女情长,待时机成熟,定会回禀了皇上,为他指婚。
两年之后,耶律洪基勤于政务,很多国家大事已经可以替兴宗分忧解难。仁懿皇后看时机已然成熟,便向兴宗回禀了此事,兴宗大喜,便下旨为二人指婚。
萧惠无奈,不敢不遵圣旨,只得接女儿回家,准备出嫁事宜。那一年,萧观音被耶律洪基纳为了太子妃。
在萧观音人宫三年之后,兴宗崩逝,耶律洪基即位,为道宗,改元清宁,萧观音成为萧皇后。
虽贵为一国皇后,却无半分恃骄傲慢之心,反而更加心系皇上,心系太后,心系国家。因为兴宗的驾崩给太后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难以平复,加之国家尚未安定,耶律洪基刚刚登基,很多方面都需要加强巩固,种种这些,难免让太后挂心,那段时间太后身体一直不好,萧皇后日夜服侍在太后身边,并时常向太后说一些皇上心系百姓、国家昌盛的喜事,太后听后,得知皇上治国有方,便不再为琐事忧心,且心情大好,身体也逐渐恢复。
一代贤后,悉心照顾太后已然成为佳话,而心系万民的她,在举国发生旱灾之时,看着皇上整日忧心忡忡,百姓民不聊生,心中滋味如百味杂陈,无法溢于言表。
她不过一介女流之辈,无法为百姓做多少贡献,但看着无数难民流离失所,心中何其不忍,她打算做些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在做了一系列准备之后,萧皇后卖掉了自己的一些金银首饰,买来粮食,在宫女的陪同下,乔装出宫,来到城门之下施粥。言语之中,百姓发现施粥女子竟为当朝皇后,无不跪拜谢恩,尊称她为观音皇后。
辽国建立之初,就有一个习惯,每年皇帝要离开皇宫去过一段时间与游牧习俗相关的生活,以警示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
那一年,为感谢萧皇后为自己的默默付出,也为了让劳累的萧皇后有一个休息的时间,道宗便带上了萧皇后一同前往,一路上夫妻二人策马扬鞭,共赏世外桃源。或许有那么一瞬间,两个人都曾想过,让时间停住吧,永远停留在此刻无忧无虑,倾听彼此朗朗笑声的时刻吧!
马背上的民族,自然要懂得狩猎,此次出行,狩猎是行程的必修课。
狩猎结束后,道宗看到了臣民各个骁勇,十分满意,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席间,萧观音感叹在道宗的治理之下,国家昌盛,臣民骁勇,便作《伏虎林应制》诗一首: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一首诗毕,让众人一时唏嘘感叹,竟无言以对,道宗赞道:“皇后真乃女中豪杰!”
清宁四年(1058年),萧皇后诞下一名皇子,道宗大喜,设宴宫中。宴会中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妻子萧妃衣着十分不得体,举止又十分轻佻,严重有失庄重和威严,萧皇后见她实在有失皇家颜面,便告诫了她几句,萧妃表面点头称是,但一向张扬跋扈的她岂能咽下这口气!
回家之后便对耶律重元说了被皇后训斥之事,还说皇后恃宠而骄,目无尊上。耶律重元本就有逆反之心,如此一来,更是起了谋权篡位之心。
清宁九年,耶律重元反心日盛,趁道宗外出狩猎之际,派兵埋伏,企图暗杀道宗,奈何计划败露,只得兵戎相见。
萧皇后在宫中听闻此事,大吃一惊,立即下令封锁消息,并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最后萧皇后下令,京中官兵,部分留守,部分支援道宗。道宗胜利之后,安全回宫,深知如若没有皇后在后方为自己坐镇,关键时刻果断决策,自己或许已经命丧黄泉,从而导致天下易主。
为了犒赏萧皇后,也却是佩服其勇敢果断和处理事情的从容不迫,便想让其辅政,萧皇后断然拒绝,并表示只想做一名贤后,辅佐君王与左右,不想干涉政事,况当今皇帝能力卓群,也无须自己干涉。
尽管道宗一世骁勇,怎奈朝中奸佞暗自枉法,结党营私。在此前兴宗时期有一官员名为耶律乙辛,相貌出众,知书达理,但内心狡诈,又懂得隐藏自己的内心,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中,十分讨兴宗喜欢。
道宗即位之后,念其为前朝重臣,继续委以重任,官位步步提升,直至封王封爵。耶律己辛本就是野心勃勃的一个人,此时更是暗中膨胀自己的势力,在民间大肆欺压百姓,胡作非为。
道宗虽为一国之君,奈何身居宫中,对民间之事知之有限,朝中大臣畏惧耶律乙辛权高位重,大多也是敢怒不敢言。
当时太子耶律在民间访查时得知了耶律乙辛的罪恶行径,便计划终有一日要将他绳之以法。
怎奈耶律溶年轻,心高气盛,不懂隐藏心中所想,让耶律乙辛察觉到了他的心思,便开始一步一步设计要扳倒太子。
不过,耶律乙辛觉得直接扳倒太子不太容易,所以他便想要从皇后入手,一旦皇后被废,太子身为其子,必定牵连其中。
而此时的萧皇后,效仿唐太宗的徐贤妃,心系国家大事。萧皇后认为自己虽没有徐贤妃的政治才华,但也想心系国家,为国为民,辅佐道宗。
她时常在道宗身边提点、进言,两个人常常针对一件事进行商讨,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开始的时候道宗总是夸赞萧皇后的政治头脑和决断能力,但是道宗终归不是唐太宗,可以接受他人的一时指正,却无法做到一如既往,长此以往,道宗心中不免生出了一些介怀。
望着眼前的妻子,再不是曾经那个与他对酒谈诗、琵琶笙歌的人了,一对琳琅璧人终究渐行渐远。而萧皇后一心想着如何辅佐道宗治理国家,全然没有察觉道宗的疏远,或者说,哪怕是疏远,她也要为道宗尽心尽力。
马背上的民族一生都是热爱狩猎的,道宗也不例外,一有时间便驰骋在草原上。皇后为道宗忧心,写了《谏猎疏》,本为劝谏道宗,谁知竟让道宗恼羞成怒,觉得皇后处处干涉自己,太过放肆,简直不把作为一国之君的他放在眼里,便想惩戒皇后,以正自己的威严。
耶律乙辛一看时机到来,便在道宗面前历数萧皇后的不是,并将民间赞美萧皇后的事曲解给道宗,说萧皇后现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远胜皇上,似有不臣之心,道宗虽不想听信谗言,奈何触动到了自己皇位和权力,怎能掉以轻心?虽未治其罪,也已经分裂了两颗连接的心。
耶律乙辛看没有借此事扳倒萧皇后,便继续伺机行事。
萧皇后被道宗冷落之后,不敢再去过多叨扰。回想曾经的恩爱缠绵,一起吟诗作句,她虽心中失落,却从不后悔,一切都是为了道宗,为了国家,她心甘情愿,哪怕付出终生幸福。
每每想起曾经在一起的点滴,萧皇后心中不免落寞,没有了道宗的陪伴,她便将时光和精力都放在了吟诗作词中。
那时候,善于舞文弄墨的她常常自己填写歌词,然后轻轻弹唱。萧皇后多希望道宗能够听懂其中的琴音和惆怅,多希望那些过往的曾经还能重新来过。
那时,宫中有一乐师名为赵惟一,因弹得一手动听的琵琶,被萧皇后注意到,并常常与其一起谈论音律,如此举动,竟让有心之人抓住了把柄。
被道宗冷落久了的萧皇后,心中愁绪越来越难以疏解,一日回想当初恩爱情景和现在形单影只的悲凉,便提笔写下了《回心院》十首,道出了心中悲凉之感和寂寞之伤,只盼着重获圣宠,以谢君恩。
词中凄苦之情寓于字里行间,让所读之人无不心生悲切。或许在写罢诗词后的一瞬间,她也曾想过如若道宗读到这些哀婉的句子,是不是会想起那些郎情妾意的曾经,从而之动容,回首再看曾经的结发妻子。
然而她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安排,写完词后,萧皇后找来了赵惟一代为作曲,赵惟一深感萧皇后心中苦闷,将曲子弹奏得悲凉恳切,深得萧皇后满意。
耶律乙辛见状,想到有了绝对扳倒萧皇后的利器,不禁心中大快。
耶律乙辛命人做了一首名为《十里香》的诗,然后设计让萧皇后代为抄写,萧皇后心中纯良,怎会察觉奸人的诡计。见此诗所写,虽用词大胆,但不免心生同情,便提笔抄写了起来。
不仅如此,还在后面附了一首自己所感的《怀古》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词写罢,竟落人奸人手中,让其大做文章。
耶律乙辛拿到萧观音抄写的《十里香》之后,便写了一封《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呈与道宗,并找人向道宗诉说萧皇后与赵惟一的往来,当然,所述之人亦为耶律乙辛的爪牙,所言之事无不添油加醋,更改是非经过。
道宗不信萧皇后举止轻浮,耶律乙辛便呈上了萧皇后抄写的《十里香》和所作的《怀古》,并说是萧皇后亲笔所书,赠与赵惟一的,道宗一看,果然是萧皇后笔迹,而用词大胆简直不堪入目。
看罢《怀古》一诗,只觉是劝诫后宫不得争宠乱政的诗文,并无半点与赵惟一的联系,但耶律乙辛却说诗中出现了“赵”“惟”“一便是赵惟一的名字,还不足以证明其二人的奸情吗?
道宗本就与萧皇后心生裂痕,如此一来,更是怒火燃天,急召萧皇后而来,萧皇后为自己百般辩解,怎奈道宗已被谗言蒙蔽,岂肯听她一言半语,一怒之下,拿起铁骨朵向萧皇后砸去,萧皇后当时血流不止,昏死过去。道宗还竟然派了耶律乙辛等人审理此事。
耶律乙辛见所有的事情都如他所愿地进行着,便将赵惟一屈打成招,萧皇后再无法为自己辩解,道宗一道谕令,萧皇后被赐死。
死前萧皇后请求再见道宗一面,道宗心生厌恶,岂肯再见?萧皇后无奈,写下一首《绝命词》,饮恨而逝。萧观音死后,无情的耶律洪基将其.遗.体扒.光,用苇席卷了抬回娘家。
萧皇后被耶律乙辛害死之后,太子耶律对耶律乙辛的恨意更加深重,立誓为母后报仇。耶律乙辛见太子报仇心切,为保自己性命和地位,便设计了新一轮的诡计,企图谋害太子。
耶律乙辛为了快速扳倒太子耶律,便同其党羽一起策划了一场陷害太子的冤案,并向道宗上奏太子有不臣之心,道宗向来对耶律溶喜爱有加,更加相信其为人,没有把耶律乙辛的话太当回事。
耶律乙辛并没有善罢甘休,找来其手下在道宗面前请罪,说自己参与了太子篡位一事,但恐事情败露,殃及族人,便想皇上请罪,并呈上了一本厚厚的名册。道宗竟又一次听信谗言,令耶律乙辛审理此事,耶律乙辛企图再一次屈打成招,奈何太子宁死不屈,便拟了一份虚假的认罪书。
一场由耶律乙辛自编自导的逼供大戏,竟这样轻而易举地蒙蔽了道宗的眼睛,他下令将太子耶律瀋押往上京囚禁,可怜太子无缘无故招得一身罪状,更在押往上京途中命丧黄泉。
今生最重要的人都被奸人所害,含恨而终,道宗却刚刚发现事有蹊跷,彻查才发现耶律乙辛的种种罪恶,这才将其与其同党处死,以泄心中之恨。
可叹!斯人已去,不复生矣!
道宗这才悔恨不已。
一代贤后,尽职尽责,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君上,无愧于祖宗。
一世佳人,词音潺潺,句句痛心,琵琶声响,如梦归魂,天地一曲,悲之叹之!
萧皇后的遭遇终究是应了道士那段预言,皓月当空,明朗星稀,照拂世间,辅佐君王,无心为己,却终遭奸人暗害,不似英雄,却胜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