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啥又是财政收入全国第一的城市?

水蜜桃洞见 2024-03-08 09:09:00

不出意外,上海又是中国财政收入第一城。

根据新发布的2023年财政收入排名,上海以8312.5亿元位列第一,北京依然排名第二,为6181.1亿元,差距和上海进一步拉大。

2022年时上海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608.2亿元,北京则为5714.3亿元。

钱从哪来?

谈到财政收入,就不能不谈GDP,因为只有企业创造出GDP,政府才能收税,才能有财政收入。

2023年上海市GDP达4.72万亿元,北京的GDP则为4.38万亿元,上海依然保持着国内GDP第一城的地位。

分产业来看,上海市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96.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612.97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35509.60亿元,增长6.0%。

汽车、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

第二产业虽然总体增长较低,但重点行业增速高。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1.6%,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29.4%。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5.6%,支柱产业今年金融业同比增长5.2%,房地产虽然行情不好,但也仅仅下降0.3%。

可见上海搞产业的能力还是很高,每个产业里都能搞出来飞速增长的行业,同时保持住原有产业的优势,进而实现GDP的快速增长。

2021年的时候,上海曾经发布《上海市战略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里面提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是三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六大重点产业。

从2023年的结果来说,上海市规划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三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六大重点产业中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速明显优于其他产业。

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上海市就实现了产业从规划到赚钱。

制造业“造王”

GDP有了,但是想要增加财政收入,最好的路径是发展制造业。

制造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率为11%,而金融等服务行业一般纳税人则为6%,相同的产值,制造业企业缴纳的税款更多。

同时从事制造业的企业规模较大,因此不会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而服务行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仅为3%,所以当一个城市制造业越多,财政收入也往往越高。

以2022年全国各省份财政收入与其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来看,北京、上海是财政收入前十的省份中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的省份,其中北京略高,为84%,上海略低为74%。

北京和上海的优势产业基本相同,而2022年北京市的GDP约为4.16万亿元,上海市的GDP约为4.47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13.7%、17.02%。

可见在GDP和构成GDP的行业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谁的制造业越多,谁的财政收入就会越高。

而北京这些年在逐步搬离制造业,比如把首钢迁往唐山,把一些高污染的企业转移到河北、天津等地,上海则是在制造业上持续发力。

在去年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李政表示,到2025年,上海的工业增加值将超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5%。

以上海今年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最快的普陀区为例。其于去年上半年一共完成了三次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6月16日的第三次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共有33家来自生命健康、科技金融、AI技术、智能营销等行业的企业签约。

上海普陀区区委书记姜冬冬介绍,普陀区的重心在于“中华数武”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宁创新共同体、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为基础,吸引企业入驻,前10个月落地税收亿元级项目11个、千万元级项目123个,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都是制造业。

以反映制造业增长情况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23年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8%,而北京市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则只同比增长了4.9%。

作者:七霖

0 阅读:580

水蜜桃洞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