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妇科学》
你好, 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大家分享,中医用活血之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
乳腺增生,这是一个常见的乳腺病,占了几乎所有乳房疾病的百分之七八十。
中医怎么看待它呢?有一个思路很重要,这就是气滞血瘀而来。其中的关键,就是血瘀。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早年看到收集下来的。它最初刊载于1987年的《山东中医杂志》。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 当时是45岁。
她很久以前就知道,自己左侧乳房里头,有一个肿块。这个肿块,在最近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逐渐长大。而且,它隐隐作痛,有的时候还是刺痛感,冷不丁让患者难以忍受。有的时候,还连带着左侧肩背疼痛。乳房里头,仔细摸,确实有结节。
怎么回事呢?患者后来疼得受不了,就到医院检查。
一开始,医院说了,可能是乳腺增生,但也要当心乳腺癌。具体是什么,得做病理。
那好,就做病理,看个究竟。这一做,才发现,确实是乳腺增生。
既然是良性的,患者的心就放下来,于是决定用中医中药的办法,慢慢调养。
刻诊,见患者脉涩,无苔,舌质暗红,有瘀点。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枳壳、赤芍各10克,红花、桃仁各12克,桔梗、川芎各6克,甘草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乳房肿块疼痛的现象就大大减轻了。但是,这个肿块没见缩小。
这时候,原方基本不变,加王不留行和浙贝母各12克。
这方子,患者一口气吃了40多剂。到最后,肿块彻底消失。而且,随访一年,病情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其实,这个患者身上的问题,代表着相当一部分乳腺增生患者的情况。这就是气滞血瘀,以血瘀为主。
你看,此人就诊当时,脉涩,舌暗红,有瘀斑,这是非常典型的血瘀之象。对吧?
你再看患者的疼痛特点,是刺痛。刺痛,我说过多少遍了,它主血瘀。
所以说,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在于乳腺部位血瘀作痛。
当然。血,不可能自己没事儿就淤了。它一定有一个因素。这个诱因,往往就是气滞。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
所以说,这个患者的根本问题,就是气滞血瘀。要想解决问题,就得化瘀,兼行气。来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柴胡、枳壳、赤芍各10克,红花、桃仁各12克,桔梗、川芎各6克,甘草3克。
这个配伍,很显然,属于血府逐瘀汤的化裁应用。其中的柴胡和枳壳,疏肝解郁,行气理气。气行,血才能行。
在这个基础上,配合赤芍、红花、桃仁、川芎,来活血化瘀。桔梗,则作为舟楫之药,带药性上行直达前胸。
至于说后面加入的王不留行和浙贝母,则用于通经活络和散结。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这是很容易被效法的思路。
其实,放眼整个临床,血瘀为主要症候的乳腺增生患者,数量很大。这类患者的主要特点,除了舌脉上的一些血瘀证特点外,还包括其他一些东西,比如说病程可能较长,疼痛逐渐从隐痛,过渡到刺痛,有的人脸色暗淡,眼圈还可能发黑。除了乳腺以外,其他身体局部地区,也可能有疼痛病史。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性格,多内向沉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的。
对此,血府逐瘀汤配合通经活络散结之品,是有效的思路之一。文中配伍,体现得很典型。非专业读者,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希望相关的读者朋友,能受到一点启发。
全文完。
这是
傅青主的药方。银花八两、烧酒八两,水煎服,轻者二副愈,重者三四副愈。”方中银花味甘气微寒,主寒热身肿,解散热毒,为外科痈疡肿毒之要药。以其味甘气微寒而不伤胃气,故大量用之而无流弊,烧酒性善走窜,通行经络,宣通血脉,行药力开郁结。然其性大温大热,似于痈疡不宜。然经煎熬之后,辛烈之气已失大半,借其上腾通窜之性,浮载药力,使达上焦,以治乳痈尤宜也
菲.帝納斯
药方只写了一半,后一半的克数你不懂吧。
[点赞][点赞][点赞]
好
是吗
是的
好方,收藏了!
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