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三次不收拾房间,我就把玩具都扔了!"
"在公共场合,我只需要一个眼神,孩子就知道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
"当我女儿惹我生气时,我就威胁说要把她换成别的孩子。"
这些听起来像是玩笑的教育暴论,正在外网社交媒体上如野火蔓延——一场名为"贫民窟教育法"(Ghettossori)的“哥特梭利”育儿反潮流正在海外蔓延。
这个奇怪的新词是由"ghetto"(贫民窟)和"Montessori"(蒙特梭利)两个词混搭而成,是对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一种戏谑性反叛。
根据法国蒙特梭利协会的说法,这种教育基于"一种将儿童视为自我建构主体的理念"。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需要一个"完美妈妈"来配合——她们永远善解人意、倾听孩子、永远保持耐心,不会崩溃。
拥有18万粉丝的网红妈妈@Jessicafrenchriviera在看到一位践行蒙特梭利教育的妈妈分享视频时,她觉得这一切太假了。
那些追求完美的育儿内容真的让人倍感压力,到底谁能做到啊!?于是决定她以幽默的方式进行调侃。
"你难过吗?情绪风暴来了?快点冷静下来!"她在视频中以俏皮的语气说道,这种与传统育儿理念背道而驰的态度,迅速获得了众多妈妈的共鸣。
在TikTok上,越来越多的母亲开始以"我是贫民窟妈妈"为开场白,分享她们"不完美"的育儿日常。
拥有8.7万粉丝的@Bonitacaps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视频中说,自从用了“哥特梭利”教育法,她"用一个眼神就能让孩子们明白我的想法,不需要数到三他们就会听话。"
另一位母亲@Caramielle则解释说:"对我来说,贫民窟教育法就是让孩子适应我们,而不是相反。"
当孩子没有吃的,就给他们一碗麦片或薯片;当孩子的涂鸦堆积如山时,就干脆把它们扔进垃圾桶;带着JBL音响和孩子一起听说唱音乐......这些看似不够"优雅上流"的行为被她们坦然承认。
妈妈Helena也不把网友当外人,说自己有收不住脾气和没耐心的时候"当然我会说脏话!我也经常给孩子们点麦当劳,看动画片。"
"如果孩子在一个略显粗糙的环境中成长,反而更容易独立自主,更能面对真实的生活。通过说唱音乐,他们还能学习修辞艺术,提高记忆力。"Jessica如此解释道,并推荐了自己最喜欢的说唱歌手:"Lacrim、Booba、Lartiste,都可以听。"
然而,这股反叛浪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一些母亲承认自己会鼓励孩子以暴制暴······
妈妈博主@shonaa.nash在视频中霸气地表示:"如果有人打你,你也要打回去!""在我们家,不允许做受害者。"
Jessica甚至在视频中建议:"如果你孩子被欺负了,不要犹豫使用威胁,提高声调,甚至动手。"这种倾向于暴力的教育方式,让传统专家们感到深深的忧虑。
根据法国儿童暴力观察组织的定义,教育暴力指"社会中被容忍甚至推荐的,用于教育和控制儿童的强制性、惩罚性或操纵性行为"。自2019年起,这类行为在法国已被法律明令禁止。然而,现实情况却难以控制。
据法国儿童基金会2024年的调查显示,81%的父母承认仍在使用各种形式的教育暴力,这一比例比2022年的79%有所上升。"法国育儿的问题在于,过分强调惩罚和让孩子服从的能力,"奎伦说道,"人们常常混淆了权威和暴力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StopVEO-无暴力童年协会创始人塞琳娜·奎伦无不担忧地向媒体表示,“哥特梭利”这种教育趋势会在使教育暴力变得更加司空见惯。
"哥特梭利教育中充斥着威胁、要挟、嘲讽甚至羞辱。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一旦我们开始纵容威胁、羞辱和惩罚,就可能为其他形式的暴力打开大门。"
但是,“哥特梭利”教育这股潮流的兴起自有其生长地土壤——当代父母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在社会、工作、家庭和社交媒体的多重压力下,完美育儿简直是一种无法企及的理想,才会亟需“哥特梭利”这样的形式来释放焦虑。
"贫民窟教育法"的兴起是普通人对完美育儿神话的质疑,也暴露了人们对积极教育理念仍有误解——做父母是长久的、细碎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苛求完美,也不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