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是先有止损点,再有仓位,仓位是根据离止损点的远近设置的。
现价离止损点越远,那么仓位就要越轻;反之,离止损点越近,仓位就可以重些。
仓位的设置是门很大的学问,而且是交易系统的重中之重,这又恰恰是大部分书籍跟所谓老师所忽略的。
控制仓位就是控制心态,也是一种对冲行为。
打个比方,你买一个股,仓位该怎么设置呢?就是先有止损点,先轻仓入场,仓位轻到什么地步?就是轻到你反而希望它跌的地步,因为它跌了,靠近支撑位了,你就可以补仓了,这样你就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不管涨跌你都开心,涨了虽然仓位轻,但至少有赚啊,跌了也好,就是给补仓的机会——这就是一种对冲思维,我建议大家尝试去建立这种心态。
但市面上的书籍跟大师培训班却是反了过来,是先有仓位再有止损,因为他们的止损纪律就是固定亏损多少个点就止损。然而这么做的时候,往往是本该补仓的时候你却清仓了,然后眼巴巴的看着行情延续却与你无关了。
关键是,止损点该如何设置?
做多的止损点就是支撑,而做空的止损点就是压力位。
为什么会存在支撑与压力呢?
想象下现在有一组数量有限的茅坑,就假设它只有10个,现在来上茅坑的只有两类人:1,拉完屎就走的人;2,占着茅坑不拉屎,永远赖在那里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所有的茅坑必然被第二类人,也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占满。因为第一类人,拉完屎就走,他们不会霸占着茅坑,但第二类人,他们来一个,可用的茅坑就会少一个,因为他们赖着不走。
所以,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只要有增量,哪怕100个人里面只有1个是这类人,随着时间推移,所有茅坑被这类人完全占光只是迟早的事情。
而当茅坑被这类人占光了,那么就没有多余出来可以使用的茅坑了。
现在,我们把上面第一类拉完屎就走的人,换成股票市场里的短线投机者,而第二来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则是长线投机者。
长线投机者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他们只会等待到相对较高的价位,才会抛售,在此之前都会坚定的持仓。
正如上面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股价还在原来的价位段区间震荡,长线投机者必然会挤占大部分的流通股,短线投机者必然会挤占出去。当一个股票的大部分流通股都被这类长线投机者持有了,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价上方的潜在卖盘会越来越少,相当于股本大部分被“冻结”了,而卖盘越来越少,买盘却是没上限的,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多解释了,于是股价迎来爆发性上涨只是时间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股价无法永远维持在一个价位,它必然在波动当中。
而上面的短线投机者与长线投机者,永远是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概念。例如看涨到10块的人,相对于看涨到5块的人是长线投机者,但在看涨到20块的人面前则属于短线。
所以,看涨的人永远被更加看涨的人挤占,这就导致了股价在原来价位附近震荡一段时间后总会突破区间进入更大的区间,而经过一段更长的时间,又会进入更更大的区间。于是股价总会处于上行趋势,只是过程中总会出现来回震荡。
当然,以上成立的前提是这只股本身没什么经营不善等负面因素,还有就是市场处于长期通货膨胀。
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就能推出,如果一个股的股价在低位横盘越久,累积的成交越高,那么暴涨的可能性越大。
因为随着长线看涨者持仓的比例越大,其潜在卖盘不断往上方移动。
于是在现价上方附近的潜在卖盘量就越稀疏,我们可以称之为潜在卖盘“真空带”(当然不是绝对真空)。
我们假设股价现价是10元。
于是,我们从上帝视角看,潜在卖盘的分布是大部分在10元上方的较远处,而越接近10元,潜在卖盘越少,如下图:

这图里面,小红圈代表了潜在卖盘。
我们可以看到,潜在卖盘越往上方就越密集,但越接近下方10元的时候就稀疏。也就是越接近10元就越没人卖。
因为真空带的存在,只需要较少资金,就能把股价打上去。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交量的累积,这个真空带会不断往上扩大,也就是潜在卖盘密集区会不断往上移动。
但如果你认为股价永远不可能跌破10元,那就大错特错了!
接下来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如果跌破10元支撑位,趋势就会转空,股价会惯性下跌,10元成为了压力位?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新股发行后,往往第一天上涨了一段后来下跌,如果跌破了发行价,就会头也不回的一直下跌。为什么跌破支撑后,股价就会进入空头趋势?
理解这点至关重要,这是散户操盘的核心所在。
散户操盘的核心在于止损点的设置,而做多的止损点就是支撑,如果跌破支撑就要坚决止损。而仓位的设置就是根据离止损点(支撑)的远近来设置,如果这时候股价离止损点远,那么仓位就要轻些,等回调到止损附近的时候可以加仓,而跌破止损点的话就要坚决清仓。
如果按这样的方法,哪怕胜率只有50%甚至更低,但每次亏损都是小亏,而盈利的话就是无上限。
要做到这点,首先学会如何识别支撑点,还有对支撑位或压力位的真突破与假突破。
而要能够识别出,首先得理解为什么跌破支撑后就会趋势由多转空,而涨破压力后趋势就会由空转多。
在此我推荐以下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