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又称永嘉之祸,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黑暗的一个时期。五胡乱华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个游牧部落,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的时期。
五胡内迁公元48年,匈奴内乱分成两派,其中匈奴日逐王比单于率众南下归附汉朝,被汉朝安排在河套地区,史称南匈奴。魏晋时期,曹操击败叛乱了南匈奴,并将匈奴分成五部,分别安置在山西、陕西以及河北一带。
匈奴被击败汉朝击败后,源于东北地区的鲜卑族逐渐控制蒙古草原。而羯族原本是匈奴的奴隶,匈奴南迁后,羯族也独立出来形成羯族,与匈奴一起归顺中原王朝。
匈奴强大时期,羌族依附于匈奴,但经常受到匈奴欺凌。汉景帝时期,一部分羌人上书汉朝请求归附,之后各朝代屡有羌人归附汉朝。到汉光武帝时期,多次往内迁徙羌族,汉明帝时期更是迁徙羌族到长安附近。氐族原本也是西域一带部落,东汉后逐步迁往今天陕西、甘肃以及四川一带 。
五胡乱华的起因--八王之乱西晋是夺取了曹魏的江山而建立起来的,晋武帝称帝后,分析曹魏灭亡是中央缺少藩王支撑,而导致的灭亡。为了确保自己的江山永固,所以晋武帝,分封司马家族子弟为王,允许藩王都可以自己组建军队,他认为这样晋朝可以千秋万代。
晋武帝去世后,传位太子司马衷,并让汝南王司马亮及重臣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司马衷史书记载,他的智商与小孩一样,但是皇后贾南风却不甘平庸,也想把持朝政。
此时朝政完全由杨骏把持,皇后贾南风联合汝南王以及楚王杀死了杨骏,之后朝政由贾南风与汝南王司马亮共同管理。但是皇后贾南风却不想与他人分享权力,之后又联合楚王杀掉了汝南王。
此后为了争夺权力,先后有赵王、齐王、河间王、成都王、长沙王、东海王参与动乱,加上之前的汝南王以及楚王,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之久,严重阻碍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削弱了西晋王朝统治力,同时也让内迁的少数民族看到了当时朝廷的虚弱。所以说,“八王之乱”是五胡乱华的起因。
五胡称帝公元304年,氐族李雄率领难民攻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并建国,史称成汉。同年,匈奴刘渊在离石起兵建国,史称汉赵。
公元310年即晋怀帝永嘉四年,刘渊去世其子刘聪即位。第二年刘聪命大将石勒、呼延晏等人率军进攻晋朝,后攻破洛阳俘虏晋怀帝、太子、宗室、官员以及百姓数万人,史称“永嘉之祸”。
公元313年司马邺在长安称帝,后被刘聪俘虏。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健康称帝,史称东晋。
从此之后,在北方大地上,先后由匈奴、鲜卑、羌、羯、氐等民族建立数十个政权,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 。
五胡乱华的影响北方长期处在战乱,民生凋敝,北方人口大减,大量北方人员南迁。
《晋书》记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由此可见,当时北方七成左右的人员南迁到了东晋,但是还有一些没有能力南迁的人留在了北方。当时胡人所到之地,可谓是“狼烟四起、十不存二”。
后赵统治者石虎更是嗜杀成性,常常以杀人取乐,每次攻下一座城池,便将城中男女老幼统统杀掉。他的儿子石邃也是杀人不眨眼,常常割掉漂亮女性的头颅,放到玉盘中供人欣赏。
《鸣沙石室佚书》记载:“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百家”
史书也记载:“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在北方遭受磨难的时候,由于大量汉族人员南迁东晋。原先北方的手工业者、商人、士族等纷纷前往南方,促进了南方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