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体制内,没有一个人从来没有顶过会的。没有顶过会的公务员,是不完整的公务员生活。
一
特别是在当下,各类稳增长、强动力、增创新等等专题工作会议特别多,而这种会议一般都是涉及全盘内容。
除了经济工作外,还有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营商环境、创文、创卫、创园等等各类工作内容,另外还会有工作推进会、工作督查会、工作视察会、复审会、半年总结、议题协商会、局务会、党组会、干部会、中心组会、领导干部培训会等等。
会议之多,有的时候也让基层单位非常头疼。
现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给会议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动不动就是一个视频会议、电话会议。
不怕你没时间,就怕你没网络。
有的时候,省级,市级,县级的会议同时召开,单位的领导急得团团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这边露一下脸,再到另外一个地方打点蘸水,分身乏术、苦不堪言。
就以一个县级部门,一个局长、三个副局长来计算,每天满打满算可以开8个会议。但很多时候一般也就只有一两个班子成员在办公室。
文件无法签批、工作无法安排落实,于是很多时候在看到会议通知上由副职主持的时候,这些领导就会让一些小兵小勇去参加会议。
二
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奈何人家是领导。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领导只需跟办公室说,“今天下午我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无法参加此会。请另派他人参加。”
既然分管领导无法参加,那就让科室负责人参加,科室负责人无法参加,那就安排科室人员参加,科室人员无法参加再由相关科室、办公室的人员参加。
总之,这个会议的参加人员是需要落实到位的。
对此办公室的人也很苦恼,毕竟基层的人也很少。科室通常就只有1个人来负责。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公益性岗位、辅助性岗位的人员了。
对于一些业务工作还可以由公益性岗位人员参加,但是一些需要汇报、有任务安排的会议却是无法让其参加的。
毕竟,万一领导问起来你是谁,那可是有口难辩,吃不了兜着走了。
笔者曾经就有一次,常委召集,主要负责人参加。因为会议冲突,由我这个小兵去参加。
到了会场,常委环视一圈,“XX部门来了没有?”没人举手,“等会散会发一个通报。”
“XX部门来了没有?”我举起了手。“你是谁?你们负责人呢?你为什么来参会?”
直到我表示,“一定将会议精神传达到位、会议任务落实到位才肯罢休。”
于是白天开会、晚上加班,倒成了科员们的常态。
一些人反问领导,“你们当领导,连会都不愿意去开,还当什么领导?”
这也让领导感觉很无语。
三
在顶替的会议当中,最好的是几十人、几百人的大会。正所谓,“浑水好摸鱼”,人越多,对于会议秩序也很难把握。
自然也就不用很认真地在下面做笔记、听讲。
其次,是视频会议。视频会一般还会在会议结束以后发放会议材料,诸如讲话稿、通知等等,这种会议一般涉及的面比较广、单位比较多。
再次,是一些活动类的。比如什么成立仪式、揭牌仪式、启动仪式,这种只要不上台站着,就是凑人数的,完全不用担心。
曾经,我们单位里出现了一个“会长”,各类理论学习、视频会议都让其参加,一年时间内其理论素质提高了一大截,出口成章。
最难顶的便是一些人数比较好、工作任务比较清晰、工作安排细化比较具体的会议。
比如,整改工作会议,要求对所列的相关内容进行整改,不仅要一笔不漏的记录下来,甚至还需要录音。
又比如,工作安排会,这种会议涉及到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和分工。哪个单位的人没来,是不是领导来,主办方一看就知道了。
再如,主要领导召集或者是比较大的领导亲自召集的,这种会单位的领导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也不会主动请假。如果不得不顶会,那么一定要做好工作准备工作,免得一问三不知。
四
领导开会跑断腿,小兵写稿还被怼。
其实,我也不理解,单位里面为什么这么多的会。
有的时候,我觉得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便签通知就能说清楚的事情,也非要开一个会议。
有的时候,一个会议精神要传达学习,市委召开视频会,套开至街道。区级召开常委会,再次要求街道负责人参加会议,如此重复。
有的时候,为了显示会议重要,还必须主要负责人参加。
有的时候,为了减少发文,而不得不开会。
还有的时候,仅仅是为了拍张照片,补台账。
开会无非就是想表达对此多么重视,对此工作怎么安排而已。
对于顶会,领导无奈,科员也无奈。
用户14xxx69
吃饱撑的
阿破可烈
因为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啊[笑着哭]
一叶高飞
八项规定不好使了?
用户92xxx00
越精简会越多[点赞]
半称心
现在比以前少多了 基层一小兵[笑着哭]
莫明人生 回复 08-25 19:40
五天开了十四个视频会[笑着哭]
Krystallos
的确
沙如雪
我就觉得现在事情比以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