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特殊原因,把吴玉芳的巧珍形象彻底定格!李沁超过何其难也?

智胜聊历史 2023-03-28 22:47:01

央视一套黄金档正热播大剧《人生之路》。帅克翻台时也间或看了几段,但并没有引起追剧的兴致。不免联想起近40年前看《人生》电影时,那是怎样的一个心潮澎湃与叩击心扉呀!不免又将吴玉芳的巧珍与李沁的巧珍略作对比,那是怎样的一个掂来思去与生硬对接呀!按说李沁是踩着前人的肩膀,有一定的参照,演技也不差,但为何就是感觉吴玉芳的巧珍已被彻底定格,李沁若想超过这种经典,何其难也?

时代感定格:吴玉芳的巧珍没有一点时代的隔层,这是后来任何版本的巧珍根本没法比的。

作家路遥是于198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人生》,导演吴天明是于1984年推出的同名电影《人生》。而小说的故事反映的也是改革开放后的人和事。这使得故事主体和小说发表的时间、电影上映的时间,基本上都处于同一个时代段。这也使得吴玉芳的巧珍没有一点的时代隔层感。让人感觉吴玉芳的巧珍,演的就是那个时代最本色本真的巧珍,演的就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爱情故事,演的就是那个时代一个农村姑娘最朴素朴实的恋爱脑。这一点,无论是2014年推出的同名《人生》电视剧,还是现在正热映的《人生之路》等任何版本所根本没法比的。

尽管《人生之路》的编导们也是煞费苦心,尽管他们声称《人生之路》是《人生》小说的焕新再现,然而把40年前的时代语境还原出来,哪有那么容易呢?特别是这40年又是改革开放后的40年,又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新变化的40年,若想不留痕迹地跨越这40年,像电影《人生》那样十分自然、十分丝滑地还原再现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语境,即便是编导们再功力深厚,即便是演员们再用功用心,但其主观上的焕新再现愿望很难在客观上实现和达成。所以,仅从时代隔层上来对比,李沁和吴玉芳根本没法比。这也是李沁演绎和诠释巧珍这个形象一个无法弥补的天然劣势。

正是基于以上这一特殊原因,当我们把吴玉芳的巧珍红润透亮,与李沁的巧珍黑黄干瘦立体对比赶来,总是觉得落差太大、断层太大、跳跃太大。尽管李沁演得也算走心,并且敢于放开艺术张力,但帅克作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显然对吴玉芳的巧珍更有认同感。甚至这种认同已经达到一种深深镌刻的程度,以致于每当听到电影《人生》插曲冯建雪唱的那首“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叫一声哥哥哟你快回来”的旋律时,吴玉芳的巧珍形象,便立即映现出来。即便是过了快40年,这种质朴质感的形象,仍是那样的清亮清澈,仍是那样的纯然纯粹......

审美感定格:吴玉芳的巧珍契合了那个时代形象的审美,这种差异化的审美很难再找回来。

中国人对于女性的审美从古至今变化不大。只是唐朝时有些出格,以胖为美。其他的历史年代基本上有一个比较趋同的审美标准和取向。《人生》原作者路遥笔下的巧珍,同样亦是如此。他在小说中对巧珍这样描写道:

“刘巧珍看起来根本不像个农村姑娘。漂亮不必说,装束既不土气,也不俗气。草绿的确良裤子,洗得发白的监劳动布上衣,水红的确良衬衣的大翻领翻在外边,使得一张美丽的脸庞显得异常生动。”

实际上,仅从巧珍的穿着而言,很容易对比。反倒是李沁的穿着与小说描写更为贴近;吴玉芳的穿着显然是导演做了艺术处理,特别是她经常穿着的那身红花布上衣,十分醒目扎眼。说来也怪,帅克觉得这身红花布上衣不但一点也不与原著违和,反倒给角色注入了陕西黄土坡上农村姑娘的鲜明特征与朴实自然。

最为关键的不是体现在衣着上,而是两个人外在形象、形体语言以及内心世界的刻画。这一点,我们反复揣摩路遥笔下的巧珍到底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长相与特点。在对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吴玉芳的巧珍红润透亮,温柔贤惠劲是从内心透出,怎么感觉怎么就是从小说中款款走来,与小说中的巧珍完美契合;而李沁的巧珍黑黄干廋,复杂的心理是从内心迸发,怎么感觉怎么就是从小说中走不出来,与小说中的巧珍对接不上。

分析这种原因,主要还是审美时代差异化造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吴玉芳的巧珍恰好契合了那个时代形象的审美点上。另一方面,时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很难再找到脸上透着当年那种红润的姑娘。更何况是李沁这样的专业演员呢?于是,导演们做了另类处理,把李沁的巧珍扮得又黑又瘦又干。艺术处理虽是足够创新,但却也与路遥笔下的巧珍、与人们心理定格的巧珍形象越来越远,细思起来反倒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代入感定格:吴玉芳的巧珍直触那个时代男人的心扉,这种同频共振的代入感不可能再有。

当年帅克是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在学校的露天操场上看的《人生》电影。记得看完电影与一个同学回宿舍时,这位同学见我始终一言不发闷着头走,便问了我一句:“你觉得电影怎么样?”“我真想踢高加林一脚!”——我的回答显然有些突兀与答非所问。

其实,我当时的心绪依然沉浸在电影之中,依然被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故事而深深地触击着、感悟着、牵扯着。

之所以电影给我们的代入感如此之强,之所以电影那样触击着我们的心扉,因为高加林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我们面临的人生与他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便如我自己,除感怀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故事外,更多的是联想到自己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我虽然比高加林幸运不少,最终考上了大学,但马上又面临着爱情事业选择问题:比如是在老家找一个对象,还是在外面城市找一个对象?比如将来是干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还是选择自己兴趣浓厚的专业工作?

实际上,电影触击的不只是我个人的灵魂深处,我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缩影。相信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故事,触击着每个男人的心扉。我回去后,我们宿舍的4人彻夜未眠,自发展开人生及爱情观点大讨论,便是一个小小的佐证。一部电影,竟然让那么多男人同频共振,竟然让那么多男人展开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的深度思考与联想。这在今天看来,很难让人想象和理解。

总的看,我们在观看《人生之路》之时,特别是在点评李沁的表演之时,更多要放置在时代底色下来思考影视文学艺术及人物刻画问题。既然四十年前吴玉芳的巧珍形象已然彻底定格固化,已然成为永恒的经典,那么我们不妨索性给李沁的巧珍形象多一些的理解和包容......

0 阅读:137
评论列表
  • 2023-04-20 07:15

    那个年代代表性的丰富审美观很值得赞扬和欣赏,时代不同当然观点也不一样了,但作品各有特色和美的一面。

智胜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