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自觉大限将至随即召见诸葛亮和李严,与二人共同商量汉室之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并且还对诸葛亮说了一句让其十分震惊的话:亮啊你的才华顶得上十个曹丕,有你在定国兴邦之大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我那小儿刘禅如果有些天赋可以辅佐,那你尽可辅佐他,如果他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就直接自己干吧。
而后就给年仅16岁的刘禅做了最后的嘱托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此来告诉刘禅做人做事的道理。
而刘备之所以希望诸葛亮在刘禅不值得辅佐时取而代之原因就是怕刘禅真就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让这样的刘禅来执掌蜀国,最后结果无不是把自己好不容易的江山拱手让人。

所以倒不如让才华横溢的丞相诸葛亮直接自己接收蜀国来的放心,但历史上的刘禅真的就如刘备所认为的“昏庸无道”,不值得辅佐么?
在刘备撒手人寰之后,刘禅即位登基称帝,在位期间谨遵其父刘备的遗诏对自己的相父是谋听计行,关于政事无论大小,尽皆听从其相父诸葛亮的政策。
就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禅稳坐了蜀国的江山11年,直到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在五丈原重病离世刘禅开始了独立执政的时代,

如果刘禅正如那“扶不起的阿斗”一般,可能在诸葛亮去世的一两年就能将蜀国剩下的那点基业给败光导致灭国。
但事实却是在诸葛亮离世后,由刘禅独立执政的蜀国又在这乱世之中矗立了30余年,虽然在诸葛亮之后还有其早先培养的蒋琬来接收辅佐刘禅之事。
但这并不能说这三十年都是靠着蒋琬和这一系列大臣的辅佐才撑下来的,所以还是要刘禅本人有一定的城府才可让蜀国延续这么多年。

在刘备称帝之后,刘禅被封为太子,作为皇帝接班人的刘禅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够在长大之后从其父刘备手中接过大位继续延续刘备复兴汉室的心愿。
所以刘禅从小就学习由诸葛亮抄写的《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各类书籍,并且还让刘禅拜师昭文将军伊籍。
而在那个时代光有文化也是不够的,李婵还要学习武艺,而刘禅也和电视剧中的那个十分贪玩角色完全相反,刘禅幼时十分好学,再加上父亲刘备与其相父诸葛亮的悉心培养,刘禅可以说是能文能武虽不说武艺高强但也算是学过。

而在刘备所写的《遗诏敕后主》中,也可见刘禅所读的书所练的武也都有了一些成果。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在文中写到诸葛亮对刘禅的智慧和器量都十分赞叹,如此来看对你的教育都没有白下功夫,而刘禅的进步也让刘备深感欣慰,因为远远超出了刘备对刘禅原来的期望。
并且还在文中嘱咐刘禅应该多多涉猎一些诸子百家的著作《六韬》和《商君书》来增长见识与智慧。

由此可见刘备对刘禅的教育还是十分上心的,如果刘禅真的是电视剧那个形象刘备下再大的功夫也不会有如此的成效,更别说在《遗诏敕后主》写出对刘禅的叮嘱了。
而刘禅也没有辜负刘备和诸葛亮的悉心教导,之后的独立执政时期也表现出了不差的政治能力和帝王心术。
延熙五年,越隽郡的蛮夷发动叛乱,在当地搅起血雨腥风,刘婵立即派张嶷前去评定判断,由此打通了越隽郡与成都的道路,也算是壮大了蜀国的一部分力量。

同年还与蒋琬费祎和姜维拉拢羌胡人一起对抗吴魏,而在夏侯霸投奔蜀国之后,将其收留并赐予优渥的待遇,让夏侯霸对刘禅十分信服在之后于姜维共同成为刘禅手下的得力干将。
由此可见刘禅的用人之术运用的也是十分熟练,不仅能将外族联合壮大力量甚至还让曾经效力敌国的重要将领对其忠心耿耿。
而刘禅不仅在用人之术上十分精通,在使用帝王心术上也是手拿把掐,最开始诸葛亮去世,留出师表给刘禅让其认清之后的可用之才治理国家。

其中就有蒋琬和费祎,而刘禅将蒋琬委任为大司马,而费祎也提拔为大将军二人同为录尚书事。
这就让在军政势力都高过费祎一头的蒋琬在辅佐朝政时不可能一家独大,毕竟同为录尚书事的费祎同样也能管理军政之事,如此就可以做到让二人的权力相互制衡,使得朝堂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不会让自己拥有权力危机。
而在蒋琬死后,刘禅直接可以从蒋琬手中收回大权让权力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在刘禅时期的三国中,只有蜀国没有发生过血腥内斗的事件,虽然这不能代表蜀国的朝堂就是一片太平之象。

在后期姜维,诸葛瞻,黄皓等大臣之间也有不和,但是在刘禅的“制衡”下各路大臣之间并没有发生像魏国那种逼着夏侯霸逃跑投奔刘禅一样的朝堂之争,由此可见刘禅对于朝堂的管理和权力之间的制衡做的也是相当的好。
所以刘禅如果真的是阿斗,摆平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每一件都是难如登天一般,更别说处理的如此之好了。
除了权力和用人之外,刘禅对时局的判断也是十分的精准,虽然最后还是投降做了敌国的安乐公。但是刘禅在位长达41年,上文又说到诸葛亮辅佐了刘禅11年就撒手人寰,所以刘禅仅仅是自己执政就与吴魏之间斡旋了30年之久。

这个结果再次说明了刘禅不进不是那“扶不起的阿斗”,他还是个有一定智慧有谋略的皇帝,毕竟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下,没点本事可能早就被灭国了。
虽然刘禅在用人方面和权力制衡方面做的十分不错,但在带兵打仗上其父辈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虽然蜀国灭国的原因依旧在于刘禅那颠覆性了政治理念,但如果说刘禅就是那“扶不起的阿斗”那也确实是有失偏颇,毕竟在用人理念和帝王心术上刘禅还是有些见解的,否则这位在位41年的堪称魏晋南北朝第二的成绩由怎么可能是他创造的呢?
参考资料文言文 - 《遗诏敕后主》
刘禅 - 百度百科介绍
《魏略》- 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征,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