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分不清孩子之间是霸凌还是打闹,看清华教授的4条标准就懂了

玥妈妈聊育儿 2022-01-04 18:42:58

这阵子,大家都在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很多幼儿园和小学都开展了一些辞旧迎新的元旦活动表演。

本来大家在这些节日活动中都应该高高兴兴,但在某个小学的班级中,却出现了有老师公然霸凌一个女孩的情况,这个视频被曝光后,引来很多人的热议。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在表演活动中,班里一个男生站在台上,用饱满高亢的声音背诵《满江红》,但由于男孩声音太大声,导致坐在前排的一个女生觉得不舒服,就捂起了耳朵,还时不时地回头看站在后面拍视频的老师,但她的求助并没有换来老师的帮助。

等男孩表演结束后,老师对他加以表扬,并且对前排的这个女孩提出了严重的批评,说是批评可能还不够准确,严格来说,是对她进行了霸凌。

她首先批评了女孩的行为,还说视频里面“全是你那讨厌的镜头。”对此,女孩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但老师还是不依不挠嚷嚷着 “让你妈妈看看你的德行,人家家长都看看你都烦,每一个镜头里都在回望,人家搁那表演,你搁那捂耳朵,这叫尊重别人吗?”

此时的女孩非常无助,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一旁的老师并没有消停,一直催促女孩:“快一点,不要耽误我的时间,大家的时间,快点过去,你别让我拽着你去。”

就这样把女孩带走,而且整个过程,老师还煽动其他同学的情绪,让全班的同学都跟着把责任推到女孩的身上,责怪她影响其他人的表演。

当女孩的家长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非常愤怒,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做错,可以接受老师批评教育,但可以单独让女孩到办公室进行,这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手指指着女孩,还多次用“滚”这些词语辱骂孩子,真的非常不恰当。同时还表示,孩子日后产生了自卑的情绪或者被其他同学排挤等后果,由谁来承担。

本来这件事情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处理方式,老师可以适当提醒表演的男孩,声音可以稍微小一点,或者让他往后站一点,又或者让前排的学生往后坐一点,总之办法有很多,怎么都比现在的处理方式要好。

为什么这个视频引来那么多家长的关注,主要是大家都能感受到当下这个女孩被霸凌了,而且霸凌者还是一个老师。

其实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到底孩子和老师之间是被批评还是被霸凌,孩子之间是霸凌还是打闹,我们不要以为这曝光的是个别现象,其实有报告称,在美国有高达10%-20%的人在读书期间受到过“校园霸凌”。

挪威心理学家丹·奥维斯给“校园霸凌”下的定义是:一名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这些“负面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和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一样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也曾经在文章中给出霸凌的4个标准

1、有没有恃强欺弱

如果双方在体力、智力、权力、人数或性别上存在不平等,而且是强势的一方做出的行为,才可以成为“校园霸凌”,如果双方是势均力敌,那就是打架斗殴、违纪违规,而不是霸凌。

2、有没有伤害意图

“校园霸凌”是一方企图给对方造成痛苦,并且从中得到满足或快乐,如果是意外伤害或者是无心为之,就不是。

3、有没有重复伤害

霸凌事件不是偶发的,而是经常性、重复性的,起码出现了至少2次以上。

4、有没有挑衅在先

如果行为的发生是正当防卫、自我保护,那就算不上“霸凌”,只有那些无理由的攻击才有可能构成“校园霸凌”。

很多家长都觉得,有时孩子之间就是打打闹闹,远远算不上霸凌这么严重,而有些家长就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看不得孩子受到任何伤害,所以我们家长需要学会分辨孩子平时是跟同学之间的打骂,还是被霸凌。

在台湾儿童福利联盟的报告中,也提出了7条判断依据,可以帮助我们分辨“霸凌”和打闹之间的区别。

1、面部表情

孩子打闹时脸部表情是自然愉悦的,而霸凌时表情则是狰狞痛苦的。

2、参与意愿

打闹时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参与,而霸凌则是被迫或者因为被挑衅而参加的。

3、用力程度

打闹时孩子会控制自己的力道,担心自己会伤害他人,霸凌的时候会非常激动、失去理智,尽全力攻击他人。

4、角色是否转换

打闹时孩子们的角色会轮流转换,而霸凌时双方通常是固定角色。

5、是否群聚

打闹结束后孩子还是会一起玩,但是霸凌结束后大家则是一哄而散。

6、是不是蓄意伤害

7、是不是重复发生

以上判断标准不但需要家长了解,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提及,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小学,甚至初中,高中,他就有一定的判断力,他有权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正常的社交打闹,还是被霸凌。

如果是被霸凌的话,他需要跟老师、家长进行求助。

那些比较内向的孩子,不敢跟老师和家长坦白,这时就需要家长观察孩子日常生活的变化,例如孩子会不会无缘无故跟你说“我不想上学”,“我不喜欢某某同学或者老师”;生活中会不会整天垂头丧气;身上会不会有一些不明的伤口或者淤青;成绩是不是持续下降,甚至有失眠、厌食、做噩梦等情况出现。

如果有的话,建议你花时间去了解一下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并给予他支持和帮助。

发现孩子被霸凌,家长可以怎么做?

1、稳定情绪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尖肉,当发现他们被霸凌的时候,肯定会很气愤和恼火,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怒火、愤怒、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不然孩子不但会被吓到,还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导致家长的情绪不稳定。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自己需要先稳定好情绪,用一种坚定、支持、倾听的态度去陪伴孩子。

2、引导孩子说出事情

很多被霸凌的孩子,其实是不敢主动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还可能会觉得别人帮不了自己,所以情愿不说出来,自己默默忍受。

那当我们发生孩子的异样时,可以试探性地去问孩子“你最近为什么不想上学?”“我看到你最近心情都不好,是发生了什么了吗?”

你要给孩子一种信任感,让孩子觉得你的关心是真诚的,让他觉得把事情告诉你,你是可以给他提供帮助,而不是不了了之。

只有当孩子对你敞开心扉,你才能更好了解事情的真相,更好地去帮助孩子。

3、跟孩子共情

如果孩子对你还是有防备,不想对你说,你不要用威胁,逼迫的方式去让孩子说出来,这段时间可以一直陪着孩子,而且还可以跟孩子说说你在工作或者读书时期也曾经遇到的困难和类似的经历。

让孩子知道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也不例外。而且,你还可以跟孩子说说,你当时都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困难,让他知道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从而跟孩子达到共情。

如果孩子还不愿意开口,你也不用跟他说太多,可以选择陪着他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陪他打球、画画、看书,用另外一种方式让他感受你的可信度和安全感,等你跟他建立一种信任感的时候,就自然愿意对你说出他的想法。

4、给他坚强的后盾

很多孩子选择不开口,主要是觉得很羞耻,觉得自己被打了,是一件很见不得光的事情,而且还可能觉得就算说出来,家长都不会信或者还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那既然这样还不如不说。

让孩子有这样的感受,可能是家长平时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或者之前孩子遇到一些小事,家长没有去给予支持和帮助,反而会责怪孩子,所以他才会觉得你不值得依靠。

这个时候,你需要让他感受到,无论他发生什么事情,你永远都是他坚强的后盾,无论发生什么,他都可以依靠你。

另外,你还可以跟孩子看一些类似的新闻,并借此跟孩子说,如果我孩子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做,让孩子知道你是一个会保护孩子的人。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跟孩子说,当遇到这些事情,其实被霸凌的人才是受害者,并不应该觉得羞耻或者丢脸,该丢脸的是霸凌者,把孩子从这个错误的认知中纠正过来,他才会勇敢站出来指出那些人。

总结

如果家长发现以上措施都无效,那可能孩子的情况就比较严重,就要考虑借助其他人的帮助,例如学校的老师或者专业的心理治疗师。

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孩子遇到类似的事情,但真的不幸遇到了,我们自己要学会如何给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尽量把伤害降低,陪伴孩子尽快走出来,迎接新的生活。

0 阅读:155

玥妈妈聊育儿

简介:爱分享育儿干货,爱记录宝宝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