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的血液被抽出来,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加工”后,再回输到患者身上,被提取出来的浓缩红细胞将用于患者本人的手术备血。
近日,41岁患者张先生通过这一方法为肿瘤切除手术顺利完成了术前备血。这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输血科团队首例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
该院输血科副主任赵祎莉表示,临床用血紧张的大环境下,这种方法安全、高效,能为不少备血困难的案例提供新思路。
血液供应紧张,肿瘤手术前夕遇难题
春节假期过后,各大医院的手术量大增,广州市血液供应紧张。张先生因罹患“舌根恶性肿瘤”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定下了肿瘤切除手术时间。
患者在术中用血的可能性大,医院团队进行了充分评估:张先生没有其他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156g/L,符合自体输血条件,在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的方式进行术前备血。
不到半小时,完成术前备血采集
输血科赵祎莉副主任、黎燕珊主管护师马上奔走准备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所需的单采机、储血袋、采血称等,不到2小时,一套完善的采血系统便布置好在患者的床边。
采集前准备 医院供图
红细胞上机采集过程顺利,采集仅历时26分钟,共采集浓缩红细胞4U(相当于传统采集自体全血800ml所含红细胞量),采集过程中控制液体平衡,维持循环稳定,患者没有不适反应。
在肿瘤切除手术中,自体血被回输到患者身上。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张先生正在进行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左) 医院供图
什么是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
赵祎莉介绍,这是一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人体血液中部分浓缩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患者体内的新技术。一次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可采集4-6U浓缩红细胞,相当于800-1200ml的全血中含有的红细胞数量,“例如我们熟悉的无偿献血,每次献出4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为2U。”
这种技术具有节约血液资源和避免输注异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经血传播疾病等优点。与传统式贮存式自体全血采集相比,深度单采自体储血具有一次采集量大、采集时间短的优势,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同时维持患者血容量稳定,刺激造血功能快速启动,安全有效。
另外,深度自体采血可以有效扩大血液来源,减少异体血液的需求量,是应对目前血源紧缺的有效解决办法;同时也可以为稀有血型及因输血产生同种抗体导致配血困难的手术患者解决血液来源困难问题。
(编辑:叶子 通讯员:黄睿、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