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出将入相,权倾一时

清浩谈军事 2023-11-25 08:48:03

北洋武备学堂,又称天津武备学堂、陆军武备学堂,为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晚清培养新式陆军军官的著名学校。相对于后来开办的速成武备学堂等,北洋武备学堂又称“老武备”。

清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人为了改变清朝军队的落后状况,曾由当时世界闻名的陆军强国——德国选雇了一批军官,派往驻防天津的水陆各营帮助训练。这些人中,“或熟精枪炮阵式,或谙习炮台营垒做法,技艺优良,堪充学堂教师之选。”不久,根据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兄弟二人的建议,仿照国外设立军事院校的办法,李鸿章在天津设立了北洋武备学堂,荫昌任督办,杨宗濂为总办,以造就将材为宗旨,拉开了清朝新式陆军建设的序幕。由于洋务运动期间,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的建设中心。在坐镇天津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推动之下,天津的一些洋务设施、发明创造,乃至杰出人物,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堪称第一。学堂校址选在了天津河东区大直沽与唐口之间,利用了原乾隆皇帝柳墅行宫原址的一部分。

北洋武备学堂(1900年被八国联军烧毁的景象)

学堂占地1000余亩,四周围以方形大土城。土城墙上,筑有通道和女墙以为护墙。临白河一面之南北两城角处,筑炮台两座,台内地下凿空为贮存弹药之地下室。城墙外面围以壕堑引水形成护城河,并在河边遍植杨柳。城西与城北,各开一营门,均设吊桥。城内中央为堂址,建旧式瓦房500间。北面有演武厅,东面有弹药军械库和轻汽球房及马厩,南面为职员住宅。东南隅开一人工湖,引白河水流人为练习架设军用桥梁之用。湖之中心有一小岛,上植花木,以为全体人员游憩之地。

正门西向,六扇大门,门上绘有“神荼郁垒”彩色立像,如同旧式衙门。堂内六进,分六大部分。大门内左为卫队房,右为号令房、号房、杂物库房;第二进为办公室及大堂;三进为讲堂、中德教习室、仪器室;四进为饭厅,大、小厨房,剃头房,浴室;五进为学生宿舍和自习室;最后为步枪暂存室及修械室。堂外大部分为大操场所占,平坦开阔。学堂土城外以东附近辟有打靶场,为学生实弹射击练习的地方。土城北方距离老龙头火车站(旧东站)约5里,距东局子(北洋机器局)约8里,距北洋水师学堂也约8里。

学堂设总办一人,会办一人,监督一人,总教习一人,中外(德)教习十余人。

北洋武备学堂最初属轮训性质,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进修学校。首期百余学员,系从淮军中选拔精健聪颖、略通文义的弁兵。学制一年。学堂初设步、马、炮、工程四科,另由汉教习讲授经史。

北洋武备学堂学子上课的情景

学堂开办不久,学员名额由原来的100多人增加到300人,后又增至500人。全体学生编为4个大队,每大队126人,共编为步、马、炮、工、辎5科,每科100人,另有18人学习氢气球及修械。

学制由原来设想的一年,改为两年,然后又改为三年,课程安排也渐入正轨。课程设置分学、术两科,学科教授中国经史、天文、舆地、格致、测绘、算学、化学、战法、兵器等;术科教授马、步、炮队操演阵式,枪炮技艺和营垒工程等。意在通过新式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学堂取德国教学法,注重实际演练和考核。每日教习以德语授课,学生靠翻译听讲。每日上午半天,无论何科,均须进操场加入步操练习,一律由德国教习发口令(用华语)。隔三五日到军营一次,演练筑垒、操炮技术和步、马、炮、工各队攻守战法,检验所学军事知识。精神教育内容陈旧,每日摘“古训”于黑板,令学生背诵,以激发“忠义”之心。考试制度严格,每逢月考、季考,李鸿章或派司道大员前往监考,或亲往检验甄拔。毕业考试成绩合格者派回本营,量才任用,不合格者留堂补学。

招生条件:年龄在18至25岁,粗通文理即可。家庭出身不拘,但凡考取学生均要有保证人(由军营保送者例外)。

学堂教官、学员军装一律中国制,夏黄卡其布、草帽、镀金铜帽章、铜钮、铜皮带扣、黄皮弹盒;冬黑呢衣裤、呢帽、黑羽缎高腰靴、黄皮背包、发辫垂在背包下面。

北洋武备学堂学员冬服

当时中国各军政机关均无周日制度,惟年假延长达一个月之久。北洋武备学堂则为之破例,由于洋人须作礼拜,4个德国教习每逢星期日自动不来。为了迁就,其他人只好也休息。礼拜日这天,学堂教官、学员们,大都过河逛紫竹林(英租界)。

光绪十三年(1887年)后,北洋武备学堂又先后在开平、山海关、威海设立随营学堂,亦称天津武备学堂开平班、山海关班、威海班,或开平武备学堂、山海关武备学堂、威海武备学堂。王士珍即是开平班学员之一。吴佩孚也是开平班肄业的。1890年后天津武备学堂增设铁路工程科,培养了中国最早的铁路工程人才科。

开平武备学堂的一部分

北洋武备学堂的学规章程,奠定了晚清陆军学堂内部制度的基础,后为湖南、安徽、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创办武备学堂所参用。1889年学堂曾派段祺瑞、商德全等5名学生赴德国留学。

1900年初拍摄的北洋武备学堂师生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170余人,在德军少校帕斯特指挥下,将天津武备学堂包围,学堂内近百名师生,在军事教官翟泰及韩宇霖率领下,凭借四周高墙进行殊死抵抗,并与来犯敌兵展开肉搏,联军久攻不下便放火焚烧房舍,引起学堂内弹药库爆炸,战斗中90余名学员英勇殉国,学堂在炮火中被焚毁。此后学堂停办。

北洋武备学堂从创办起,到被八国联军彻底破坏为止,虽然仅仅存在了16个年头,但做为中国第一所培养近代陆军人才的军事院校,武备学堂人才辈出,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

天津小站练兵

北洋军阀是由袁世凯在小站练兵起家的,而袁世凯组建新建陆军时,就启用了以“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为代表的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130多人,在新军中担任要职。这些人在后来的北洋军阀中,多数都成为握有重兵的领军人物,出将入相,权倾一时,形成了号称“北洋武备派”的政治和军事集团,相对于蒋百里、蔡锷、李烈钧、许崇智、唐继尧、阎锡山、孙传芳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日本士官系”,是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他们当中,冯国璋、曹锟后来都当上了大总统,段祺瑞、张绍增、靳云鹏当上了国务总理和执政,吴佩孚成为直系首领,王士珍、鲍贵卿、段芝贵当上了陆军总长,李纯、陈光远、王占元、田中玉、赵倜、卢永祥、陆洪涛、蔡成勋、陆建章、张怀芝等分任各省督军,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军政大权。

北洋将领合影,第一排右起:王士珍、冯国璋、袁世凯、铁良、曹锟、言敦源。第二排右二为段祺瑞

北洋武备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 阅读:505

清浩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