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的503病床,一阵紧促的滴滴声音,一位开国元勋咽下最后一口气,紧握着的双手猛然放松,随即传来一阵悲切的呜咽声。
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李德生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消息一出,全党上下无比悲切无比。
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李德生先生躺在翠绿的翠竹,身披红色国旗,安详的接受世人瞩目,追悼会上人山人海,中央更是迎来重要人物,毛主席的心头宝:闺女李讷,李讷携带丈夫王景清出席遗体告别追悼会。
李讷夫妇带着对毛泽东先生的嘱托和尊重见先生最后一面!
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抬着这位对于新中国来说举足轻重的老人缓缓向陵园走去。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是千里跋涉送他最后一程!哭喊着“希望将军能够落叶归根,新县五万多烈士们等着他回家。”
李德生对中国有何贡献?让全国人民牵肠挂肚,毛主席的闺女亲自送别,又让家乡父老不远万里前来送别?
忆往昔峥嵘岁月
李德生同志1916年4月出生,那时的中国穷的树根都啃不着,李德生一家更是度日如年....
封建思想横行霸道,压迫卑贱下人,剥削母亲的工钱,12岁那年,改变李德生一生的人出现了。
红军长征经过这个河南的封闭小山村,解放了小山村...
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这个半大小子安葬好母亲,踏上了参军之路。
1930天寒冬,李德生跑到军营,红军指挥员看着这个面黄肌瘦的小子。
上下打量“小子,知道上战场可不是开玩笑的吧?”
李德生没见过这么大的首长,也没见过世面,咧着干巴的嘴巴说道:“首...首长,俺知道上战场不是开玩笑,可如果没有红军,就没有今天的李德生,俺娘被地主害死了,俺没有依靠了,俺要去保护更多的孩子!”
首长对这个半大的骨瘦如柴的孩子笑了笑:“红长征两万五千里都是将士们一脚一脚走出来的,你能坚持住?”
李德生眼里闪着泪花开心道:“首长,给俺机会,俺证明给你看!”
1930年2月李德生成功加入革命工作。此时中国的国情和形势已经是非常严峻,但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正确决策,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的根据地建设,国内一片大好。
但以蒋介石为主的国民党深深不安,蒋介石集中兵力向各根据地和红军发动了多次大规模“围剿”。国内形势变得扑朔迷离。
李德生虽然书读得不多,可胜在人机灵,小时候放牛的经历也让李德生练就了一身本领,从来不迷路,记路超强,一有风吹草动立马警觉的本领,直接被提拔成部队的通信兵,李德生后来在整编后的红十二师交通队升成传令兵。
红军面对蒋介石的一路追击,只好从鄂豫皖苏区退回保守的战线,李德生就在面对蒋介石次次的逼人太甚,实在忍无可忍,主席做出重大决定,派人偷袭这个狡猾的敌人。
主席抽着旱烟直叹气:“恩来,你说派谁出去比较稳妥呢?蒋介石对我们的革命事业冲击不小啊。”
周总理沉思道:“伞兵李德生有勇有谋,人机灵,脑子转得快,他去再合适不过了!”
主席喊来李德生,看着这个充满精神头的小伙子,主席满意的派出这个得力干将!
李德生在主席赞许的目光中,踏上了保卫家国的战斗。
可意外发生了,战场子弹不长眼,李德生差点死在敌人的枪炮下。李德生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
他直冲敌军大营,踩着摇摇欲坠的空中栈道,谁知一转身,半个身子踏入鬼门关。敌人一眼发现李德生,抬手就是一枪。
“首长....”随着部下一声呼喊,李德生左胸被子弹打穿,整个肩胛骨被打的血肉模糊。
顺着厚厚的棉衣往下滴血,由于当时的物资匮乏,医疗条件更是落后,左肩神经被伤及,从此左手僵硬无比,落下终生残疾。
首长前来慰问,李德生微微沉思不在意道:“还有一只手能用呢,不碍事的。蒋介石的阴谋没有得逞。”
虽九死其尤未悔
内战刚刚结束,日本开启了瓜分之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时地利,李德生军功赫赫,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参加过无数次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
1942年5月,日军眼红与于我国的太行根据地,集结两万五千余人对改地区进行扫荡。
李德生临危接到通知,稳定输出,面对丧心病狂的敌军,他迅速带领兄弟抢占有利的地形,打垮了敌人的计谋,粉碎了敌人的狼子野心,获得的胜利。成功的掩护总部队和后方机关。李德生对外顽强的抵抗敌人,而刘伯承,邓小平则负责对内突破,带领大部队挺进大别山,以蒋介石为主的恶势力占领了子洪镇,李德生大怒,带领2个军的兵力冲往前线。
此时,李德生做了大胆的决定:“听我命令,全体兄弟白天向敌军发起进攻。”
刘伯承坐不住了:“德生兄弟,这是有何用意?”
李德生微微一笑,胜券在握道:“故意泄露我们的位置,让敌人自投罗网,给他们来个包饺子。”
不出所料,晋冀鲁豫大部队,向逃到老爷岭的敌人援军发起攻击,并且故意在北面留个缺口。诱发敌人突围,国民党自投罗网,直接被我军来了个包饺子。
李德生步步为营,国民党节节退败,以北土落村为主要攻击地点,截断国民党退路;主力沿虒亭实施残兵追击。李德生大胜国民党。
至此,国民党3.5万全被歼灭。缴获大炮24门、枪支弹药两千余挺、200000余支,敌军狗腿子们伤亡约四千,解放部队取得巨大进展,全党士气大大高涨。
刘邓大军成功挺进大别山。这边的李德生并未歇下,两组部队开始了里应外合。
相对于被主席称赞的“开天眼”的“四渡赤水河”,李德生更是想出“刀劈三关”的大措,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口,这三道关口对刘邓大军来说,想要突围,必定跨过这三山。
李德生连夜制定出惊人方案。挖地道从地下打开新的突破口,战士们用长满冻疮的双手挖出两条通往西关的地道,李德生立马带领部队同时从地面和地道同时发起攻略,当夜,整个部队占领敌军大营,建立总攻主要阵地,为胜利攻占襄阳城创造了重要条件!
“刀劈三关”之后,王近山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使用高度集中的战法,李德生在队伍中担任主要的领导人。
王近山嘱咐李德生:“康泽这样的反动势力不把他一局打死,他是万万不会投降的,甚至反扑更猛烈。”
李德生眼露锐光:“我就让他看看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我老李也不是吃干饭的,光杆司令让他当定了!”
总攻开始前,李德生带着兄弟偷偷潜入最前线,认真观察有利阵地,仔细勘察敌军情形,长久的作战让李德生的指挥方式更加的科学,他将敌人的站岗位置,炮楼,以及敌人火炮最聚集的火力点全部在啥沙堆上标记出来。
同时,对应也是把我方的火器一一做上编号,然后对号入座。一一对应攻击,点对点面对面的攻克。
对李德生的这一招,王近山高兴道:“挺科学的嘛!”
在李德生的带领下,7月15日,我军对这个被敌军侵占的襄阳城发起攻势。16日16时,敌军被全歼,恶人头子康泽与其副手郭勋祺被活捉,襄樊战役打响胜利第一炮。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李德生深深意识到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意义,只身前往朝鲜战场,同时,他接到主席通知:“随时准备参加上甘岭战役。”
面对敌人丧心病狂的攻击,我军竟节节退败,李德生详细了解了十几天来的战斗经验和敌人的火力,对敌我防御有大致了解,经过研究,李德生决定换攻击战术。
接着,李德生冒着敌人的炮火,重整作战方案,沿着崎岖山路,直奔指挥所,李德生迅速召开作战会议,面对敌人的这次进攻,李德生运筹帷幄,使用了“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战斗部署。不出所料,这种战斗方式新颖却又充满创造性,既能避开敌人猛烈的炮火,有又能减轻我军的伤亡,有效发挥我军的火力。狠狠地给敌人上一课!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党和兄弟们的艰苦奋战,美军多次反击,却被我军次次打趴下,上甘岭战役取得极大的胜利,美军落荒而逃,这个英勇善战的将士获得朝鲜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这一战,李德生在军队名声大噪,将士们都开玩笑说他:“李德生就是不折不扣的老牛,打仗带病都是死磕到底,有了他,咱都可以回家睡个好觉了”
老英雄的一生跌宕起伏,时光也在老人身上留下深深印记,戎马半生,李德生在老年多次提出要回到故乡。落叶就要归根的念头在脑海深深萌芽...
松柏长青,李德生先生常在
1993年,满头白发的李德生回到了故乡新县,看着家乡穷山恶水的样子。老乡干枯无神的双眼,低低矮矮的瓦房错落在乡间。饶是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他也忍不住湿了眼眶,又一个念头产生。
看到家乡现状,他将自己的退休金如数拿出,在这个红军解放的山村,建了两所学校,路还是最原始的泥巴路,他提议。修建的国家铁路还特意经过家乡的大别山,为的就是牵线搭桥修路。
两年后,李德生再次重返故乡,听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老人露出满意的微笑....
可天不遂人愿,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在北京逝世,高龄96岁,带着病体离开奋斗一辈子的世界。
2011年5月14日,李德生同志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召开。
礼堂内,沉重的哀乐打在全国人民上,礼堂上挂了一幅横幅:“沉重悼念李德生同志。”下方摆放着李德生同志的遗像。他安详的躺着那里,人群中谁说了一句:“将军像是睡着了一般,让将军歇歇也好!”
此话一出,又是一阵低沉的呜咽声....
李德生将军的儿子向所有来告别人民深深鞠躬,并致谢:“谢谢了,谢谢你们。”
送别李德生将军人除了中央的人,不少群众从清晨就赶过来排队等候,现场水泄不通,但每个人都是静静的等待着。
记者却在人群中发现了熟悉的面孔,毛泽东的女儿和女婿,两个老夫妻互相搀扶着来送送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70多岁的李讷和丈夫王景清带着对这位开国战将的敬意和主席的嘱托对遗体深深鞠躬,与他进行最后的告别,并为他献上一束素净的鲜花。
告别仪式结束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抬着李老的棺木缓缓走出礼堂,带着敬意和尊重!围观的全国人民眼睛红肿,群众哽咽说道:“希望将军的骨灰能够叶落归根。”
回顾李德生的一生,我们也不禁感慨,为什么当一个老人去世时候党和全国人民陷入无尽的悲伤。李讷夫妇拖着70多岁的病体也要前来慰问,新县人民集体送别这为慈祥的老人,李德生同志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李德生只是那个艰苦岁月的的缩影,当时有太多革命先辈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勇往直前,莹莹星火点缀中国光明前途 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尽心尽力,为中国的发展前仆后继,成为了祖国强大的中流砥柱。
#历史开讲#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