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失败后,周逸群和贺龙的决策,对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不留人 2025-03-27 15:05:30

南昌起义失败后,周逸群与贺龙作为红军领导,在转战过程中的决策深刻影响了革命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后果。

1928年1月,南昌起义失败后,周逸群与贺龙转至上海,受命成立湘西北特委,负责在湘西北组织工农武装,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此为应对失败及重组革命力量的关键举措。

1月底,周逸群与贺龙在监利县寻得贺锦斋领导的游击队,随后与石首中心县委及鄂中特委联络,共谋年关暴动计划,意图集结游击队,有力打击反动势力。

2月底,49路工农革命军在周逸群、贺龙指挥下,联合石首、鄂中游击队,发起对上车湾等地的攻势,缴获大批武器,助力南县等七县起义,有效扩大了革命势力。

1928年2月中旬,49路工农革命军攻打监利县城受挫。鉴于国民党军的猛烈攻势,周逸群与贺龙决定调整战略。

3月下旬,贺龙领导的武装在湘西北桑植县洪家关集结,人数增至3000余人,攻克桑植县城,成立中共县委,着手建立新根据地,但随即遭遇敌军快速反扑。

4月初,龙毓仁指挥国民党黔军第43军第3师第5旅占领桑植县城及洪家关。因部队初集,贺龙忙于后勤,工农革命军多处战败,贺龙与周逸群失联。

面对困境,周逸群前往鄂西石首,贺龙则在桑植、鹤峰边境的红土坪重组散兵。5月初,贺龙已集结三四百人,持续在桑植与鹤峰边界活动。

6月,国民党军西撤桑植,贺龙于小埠头伏击李孝渊部,大胜并夺回洪家关,工农革命军增至1500余人。7月初,陈策勋率桑植民团攻洪家关未果,部队撤至乐育。

湘西北特区并入湘西特区后,其特委撤销,成立党前敌委员会,由贺龙等五人组成,贺龙任书记。同时,部队更名工农革命军第4军,贺龙为军长,黄鳌任参谋长。

1928年9月8日,红4军在渫阳遭国民党第14军教导师李云杰部袭击,损失严重。整顿后,人数减至91人。至12月底,经斗争,部队增至600人,并攻克峰鹤城。

1929年,红4军于王炳南、张一鸣指挥下壮大,人数增至千余。3月18日,南岔与赤溪战役大胜,歼敌3000,部队扩至4000人,增设特务营及1、2路指挥部。

红4军持续扩张势力,8月7日击退西教乡团防,下旬占领慈利要镇江娅。历经三月东进,1929年6月,与红6军会师,革命力量显著增强。

1929年7月,红6军在长阳县成立,经多次起义重组后,于1930年2月5日正式改编,军长孙德清,政委周逸群。两月后,红6军与红4军渡江,遇阻后转至普济观等地,组建红2军团。

红2军团由贺龙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及政委,孙德清为参谋长,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军团编制日趋完备,规模扩展至约1500人。

1931年9月,国民党军对洪湖苏区发起第三次大围剿,红2军团联同红6军团,展现顽强抵抗。

红军虽付出巨大代价,损失严重,但仍顽强斗争。经长时间战斗与突围,红2军团恢复战力,于1931年12月底成功占领峰鹤。

1933年,红2军团与红6军团在黔东持续扩张,遵中共中央令,历经多次整编重组。红2军团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指挥,规模增至约1.3万人。

1934年10月,红2军团与红6军团在黔东会师,构建统一指挥,战力大增。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指挥下,两军团整合资源,歼敌并促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

1935年,为应对国民党军新围剿,红2与红6军团决定战略转移,主力部队向南撤退。

1936年6月3日,红6军团历经艰苦行军战斗后在理化与红32军会师,接着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合,圆满完成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

1936年7月5日,中共中央组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萧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委,红2军与红6军团合并,壮大为新的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长征时战略指挥卓越,战斗精神顽强,突破重重围堵,克服诸多困难。1937年七七事变后,部分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投身华北抗日,扩大革命影响。

土地革命时期,红二方面军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贡献显著。红一方面军战果累累,红四方面军歼敌众多。红二方面军在贺龙等领导下日益壮大,长征中与其他部队汇合,共铸革命伟业。

红二方面军历经南昌起义重整,经战斗胜负,至长征胜利会师,成中国革命重要力量,象征工农红军顽强斗争精神。在困苦中壮大,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坚实基础。

2 阅读:758

评论列表

Service 陈

Service 陈

3
2025-03-28 08:31

都喜欢称四军?

历史不留人

历史不留人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