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智慧新蓝鲸为代表的新技术集群,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和AI为新工具,开拓出技术的新维度。长安正在迎来新的技术和品牌的蜕变。
文 /《汽车人》张敏
10月18日,长安汽车在第四届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了智慧新蓝鲸全域动力解决方案(以下称“智慧新蓝鲸”),同时宣布搭载“智慧新蓝鲸”版本启源A07、A05、Q05进阶上市。
此时距离新蓝鲸动力品牌发布(2024年3月13日),只过去了7个月。而新蓝鲸的上一个版本,即蓝鲸动力,则在2019年发布,这也是中国首个动力品牌。很明显,长安在动力域的技术迭代,跑出加速度。
时隔这么短就推出新技术,到底是由于市场竞争的紧迫感,还是技术积累达到了新的临界点,抑或兼而有之?为此,长安汽车新动力开发部总经理邓伟,在长安全球研发中心接受了《汽车人》的专访。
长安汽车新动力开发部总经理 邓伟
3月份发布的新蓝鲸动力,长安创新性提出了电气化时代全域动力的解决方案。长安将新蓝鲸动力的特点总结为:精、净、劲、静。
新蓝鲸创造了一系列记录:混动专用发动机量产热效率44.28%,储备热效率47.03%,油电转化系数3.63kWh/L。新蓝鲸动力车型排放无须GPF(颗粒捕捉器),轻松达到国六B+RDE法规要求,储备国七;在保养方面可以实现最高2万公里换油周期;还有三动力并联实现中压平台200kW的超高驱动功率,纯电峰值功率230kW,怠速充电舱内噪音37.9dB。
不仅如此,500bar超高压燃油喷射、150mJ高能点火、1.45高缸径比、15-16压缩比、深度米勒循环、三火花塞点火、超稀薄燃烧以及电动&废气涡轮复合增压技术,动力域Buff似乎叠到了极致,已经非常接近内燃机可量产理论热效率的天花板(48%)。
在如此高的标准基础上,智慧新蓝鲸还能如何再次升级?
智慧新蓝鲸新思路
邓伟表示,智慧新蓝鲸实现了动力域的跨域融合,动力方案联动了动力、底盘、智舱、云平台。动力不仅局限于动力性和经济表现,还与客户的互动感知融为一体。不仅动力强,而且有很强的动力爽酷感受。
长安汽车研发团队,正向以软件定义动力的方向迈进。这不仅是技术方向的改变,也是工程底层思路的转换。“智慧”就在于此。“动力爽酷”“分分计较”不仅仅可以被感觉得到,某方面也可以通过车机、灯光而直观地看见,这样赋予了新蓝鲸新的活力。
智慧新蓝鲸内核拥有高度集成的控制软件和更加人性化的标定集成。动力域控制系统将发动机、混动电驱、动力总成集成到一个控制器。改板外通信为板内通信,是从微秒级到毫秒级的升级,响应更快,可靠性更高。
为什么说软件定义是一个底层思路的改变?邓伟对此解释称,软件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标定数据可通过远程更新(OTA)实现快速迭代,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智能化能力,对客户更加友好。而且,软件深度赋能动力域,是质的飞跃。
如今,智慧新蓝鲸实现了关键信号的高质量、全数量预埋。这些信号实时传送到云端,不仅为后续开发打下基础,后续新版本也将通过云端推送给客户。客户能够在用车过程中,坐享动力域的智慧升级。
智慧新蓝鲸还与AI结合,开发出驾驶风格识别、场景识别、目的地预测等等算法。从客户角度看,驾驶系统通过学习自己的驾驶习惯、结合路况、天气等数据,自动调整动力控制策略,带来更安全、更节能、更高效的体验。
邓伟举了一个例子:长安按照心理定律,根据意图匹配模型,实现加速度与预期加速感的“感性匹配”(以前认为人类内耳三块听小骨传递的加速体感传感信号,是很难量化的),确保纵向体感的精确控制。而且,AI健康管理技术,全天守候用户的生理指标,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预警。有些超豪品牌正在开发类似的功能,而长安已将这一技术“普惠化”。
买了车之后,用户在意的是持有和使用成本。以搭载智慧新蓝鲸的启源A05为例,假设通勤为主,波谷充电(0.34元/度),每公里不到5分钱;而远郊出游,使用公共桩,也不超过0.22元/公里。按一个月行驶1000km(纯电跑800公里,出去自驾游200km)计算,无论什么场景,客户每月用电和加油的费用也就80多元,比燃油车少了一个数量级。
转向技术价值竞争
对如今市场上插混技术路线,逐渐趋同的演化趋势,邓伟表示,长安始终坚持多动力路线并举的原则。无论P2,还是P1+P3构型,长安都拥有相应技术储备。它们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各擅胜场。邓伟坚持认为,应该将选择权交给用户。
国内市场上确实出现了收敛于P1+P3构型的现象。这是车企大量论证、市场实践、客户群体选择的结果。这种混动构型不存在技术壁垒。
邓伟还提示到,海外市场在中国品牌的经营盘子里也越来越重要。有些国家高速多、车速快,那么P2构型就是更加合适的。而有些国家的充电便利性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相对较多的水平,那么HEV构型可能是他们的更优解。关键在于从高频场景以及用户实际出发,来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合适的选择。
长安在多个动力构型中,很自豪地说,不管是过去的燃油汽车,还是现在的多种混动构型,都做到市场头部。而智慧新蓝鲸的问世,将动力技术推向新的高度。
《汽车人》理解邓伟的观点,现在市场上,价格是竞争手段,市场份额是竞争目标。而竞争的底色,正在从技术路线、技术群的比拼,转向技术的价值竞争,即技术竞争的深化。
长安汽车践行了“具有成本优势的技术领先”,长安不是通过降配置来降本,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支撑成本领先。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技术并非供应商能力,而是扎扎实实掌握在长安自己手中。邓伟称之为“白盒化开发”(技术对于OEM透明化),因此进一步强化了采购议价权。价值链传导的结果,用户享受到了科技平权带来的收益。
这样一来,虽然大技术框架上没有壁垒,但细节充满价值魔力。价值竞争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底色。客户虽然可能未必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但大样本的群体选择,则非常理性地遵循了价值优先的策略。
邓伟将智慧新蓝鲸给用户的新价值,总结为省钱、省心和“更懂你”。利用联合算法和电池Soc自适应(其实也是算法),自动替用户规划能耗分配,即省钱。而省心则意味着用户可以享受智能维保、健康监测,保证用户在用车、乘车和开车、售后服务全程,都能节约精力。
长安建立的云端算力,通过对不同用户、不同场景、不同风格的精准识别,提供超过1000种驾驶模式、100种个性玩法和1个专属驾驶包,实现对用户及全家全场景驾驶心情的关怀,让车更懂人、越开越有乐趣。
领先的路线选择问题
在访谈中,邓伟表现出一贯的技术人员的本色,即有一说一,不浮夸、不伪饰,也不动辄称领先,而是让数据说话,对市场技术竞争的判断,也相当理性。他说,这也是长安汽车研发团队的工作风格。他反感“技术娱乐化”。不严肃、不严谨的参数宣传,对企业形象和产品营销,有害无利。
现在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这一指标,中国企业实现了整体领先。原因是电池和电机介入的情况下,“我们将其做的很极致很简单”(即内燃机只工作在最优工况附近)。欧系和日系,仍在投资燃油发动机,日系的燃油车发动机热效率在41%左右,实现起来很不容易。
跨国车企面对全球市场,动力构成多样化,且偏重燃油车。不可否认,其研发效率如今已经慢于中企。但这是一个路线选择问题,不是能力问题,只要转变方向,欧系和日系有能力在两年内做到这一点。
大众汽车158bar直喷系统发动机在2006年投产(EA888和EA111),而当时长安才刚起步研发类似系统。2012年,长安第一款TGI直喷发动机投产,而大众汽车已经启动第二代直喷研发了。同样,大众汽车和沃尔沃在2015年实现350bar直喷发动机投产,而长安则在2018年做到这一点。
在动力迭代上,中国品牌的追赶与进步肉眼可见。今年3月,长安全球首发500bar新蓝鲸,而大众汽车和沃尔沃也于今年三四季度在欧洲投产500bar发动机,长安领先了大众汽车和沃尔沃半年。长安在1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赶超了这样的国际大牌的水平,像500Bar缸内直喷、150mj高能点火技术,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在这一轮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长安至少实现了某些技术的反超。而真正理念级别的领先,则在于长安的动力域控制器、匹配的一系列软件开发,背后是一整套研发体系的变化。
技术就是在这样你追我赶、不断超越的过程中进化。更重要的是,长安在新技术研发过程中,逐渐从与跨国供应商合作,转变为自己掌握知识产权、自己组建起垂直研发链,从而将技术迭代更新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智慧新蓝鲸是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它不仅解决了研发时间线和成本、质量之间的矛盾,更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自我革命的实力标志。它将持续对长安旗下品牌提供更强的产品力,超越用户的期待,也因此有望成为细分市场的“定调技术”。
长安智慧新蓝鲸为代表的新技术集群,固然令人眼前一亮,但其中真正重要的转变,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和AI为新工具,开拓出技术的新维度,而不是一味跟着跨国车企的路线走。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自己行驶在无人抵达的水域,长安正在迎来新的技术和品牌的蜕变。【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