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在发布三季度财报后,均因股价大幅下跌导致汽车板块整体走低。原因在于财报表现与投资者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文 /《汽车人》张恒
近期,港股市场围绕20000点上下波动。11月1日,恒生指数上涨0.93%,收于20506点;恒生科技指数则小幅回落0.34%,收于4483点,且已连续四个交易日出现下跌。
当天,恒指的成交额为1414亿港元,相比前一日的1544亿港元有所减少,这也是自9月23日以来的第二低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行业的表现尤为疲软,整体下跌1.95%,不仅明显弱于大盘的整体走势,还在各个行业中排名垫底。这种低迷的表现主要归因于新势力车企股价的走低,尤其是理想汽车股价大幅下挫9.59%。
汽车板块当日共有7只股票的成交额超过了1亿港元。其中,理想汽车的成交量最为突出,成交额高达33亿港元,几乎占据了整个汽车板块成交总额的40%。该股开盘即遭遇重挫,最大跌幅达到了11%以上,最终以9.59%的跌幅收盘,市值2060亿港元。
消息上,理想汽车于10月31日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隔夜美股大跌13.58%,港股则跌了9.59%。
根据财报数据,理想汽车在当季度实现营收429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28亿元,同比微增0.3%;毛利率提升至21.5%。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也创下新高,达到44亿元,同时经营现金流为110亿元。
尽管这份三季度财报看起来表现不俗,但为何未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关键在于理想汽车对未来业绩的预期。公司预测2024年第四季度销量将在16万至17万辆之间,同比增长21.4%到29.0%。然而,考虑到第三季度销量为15.3万辆,这意味着第四季度的环比增长仅为4.6%至11%。据此推算,第四季度的收入预计在448.6亿元至476亿元之间,中位数约为462亿元。
真正令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是,这样的四季度业绩指引实际上等同于公司公开承认无法实现此前承诺的全年销售目标(80万辆)。因此,理想汽车将全年的销售目标下调至56万至64万辆,这仅相当于原定目标的75%,可谓大打折扣。
当日成交额排名第二的比亚迪股份同样表现不佳,股价下跌了1.35%,市值8070亿港元。而在前一个交易日,比亚迪的股价已经大幅下挫4.61%。虽然比亚迪刚刚公布了较为亮眼的三季度财报,但财报公布后股价的大幅下跌,一方面反映了“买预期、卖现实”的市场规律,另一方面也表明部分投资者对公司的期望值过高。
除了比亚迪外,其他几家新能源车企当日也未能幸免于股价下跌的命运,蔚来下跌了3.36%,小鹏汽车下跌了1.88%。值得注意的是,蔚来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收跌,并且成交量也连续四天下降,11月1日的成交额仅为9627万港元,未能突破亿港元大关。
相比之下,传统主流车企的表现则相对较好,长城汽车上涨1.94%,广汽集团上涨1.83%,吉利汽车上涨1.32%。这些主流车企的股价普遍呈现上涨态势。
《汽车人》观察到,理想汽车的财报数字看起来亮眼,但市场反应却很不乐观。这次财报发布后,股价的大跌反映出市场对理想汽车未来业绩的担忧。
过高的目标虽然提高了公司的估值,也让投资者的期望值水涨船高,一旦实际表现没能跟上预期,股价自然就会受到冲击。理想汽车的管理层或许需要重新审视目标设定的方式,同时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毕竟高波动的股价对投资者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与此同时,主流车企的表现,比如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虽然股价比较稳定,也以上涨收盘,但成交量却与它们的体量不太相符,甚至比不上一些新势力车企。这说明主流车企在吸引投资者注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它们可以通过增加与投资者的互动和改进治理方式等手段,如定期召开线上会议,公开长期愿景,来提高自己的市场能见度,提高股票的金融属性。
而整个汽车板块的表现之所以不如大盘,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近一段时间,成交量一直在减少,这对于那些依赖高流动性的新能源和科技股来说显然不是好事。失去了流动性支持,这些股票的价格自然容易大起大落。【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