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大众三季报:净利骤降63%,中国销量下滑15%

汽车人时刻变形 2024-11-02 21:08:36

大众汽车三季报延续了上半年的下滑趋势,为此,公司高层推出了大规模裁员和关闭工厂的计划以削减成本,此举引发了当地官员的反对。

文 /《汽车人》张恒

10月30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

报告显示,大众汽车集团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84.78亿欧元,同比下降0.5%;营业利润为28.55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41.7%;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2%降至3.6%,为四年多来的最低水平;净利润为15.8亿欧元,同比下降63.7%。

今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累计营收为2372.79亿欧元,同比增长0.9%;营业利润为129.07亿欧元,同比下降20.5%;净利润为89.2亿欧元,同比下降30.7%。这意味着第三季度的降幅进一步加剧了。公司解释称,前三个季度的业绩表现受到了固定成本上升和重组活动的影响。

大众汽车集团的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Arno Antlitz表示,这样的业绩反映了当前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他强调了集团内部持续推进绩效改进计划的重要性。

销售方面,大众汽车集团在第三季度的全球销量为217.6万辆,同比下降7.1%。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为18.9万辆,同比下降9.8%。

尽管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至71.15万辆,同比下降15%,但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实现了增长,销量达到5.75万辆,同比增长5.2%。

今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销量652.4万辆,同比下降2.8%。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205.7万辆,同比下降10.2%。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4.8万辆,同比增长26.5%。

展望全年,大众汽车预计2024年全球交付量将达到约900万辆,低于去年的924万辆;同时预计全年销售收入约为3200亿欧元,略低于去年的3223亿欧元。

虽然第三季度的业绩并不理想,但大众汽车的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是因为公司高层早就给投资者打了多次预防针。过去一年,大众的股价下跌了14%。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大众汽车集团面临着愈发复杂的挑战,包括德国制造业的放缓、市场需求的减弱以及当地能源价格的上涨。为了保持竞争力,大众汽车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成本削减措施。

9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公布了更为重磅的计划,其中包括大规模裁员以及关闭德国境内的部分工厂。这将是大众汽车自成立以来首次关闭本土工厂。同时,大众汽车还宣布计划终止一项已持续了30年的就业保护协议。

10月28日,也就是三季报发布的前两天,德国大众汽车劳资委员会主席达妮埃拉·卡瓦洛在沃尔夫斯堡的一次员工会议上透露了更多细节。她表示,公司管理层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德国本土工厂,并裁减数万名员工。而未被关闭的工厂员工也将面临薪资下调。

据悉,大众汽车董事会已经制定了一项旨在为表现不佳的乘用车品牌削减大约40亿欧元成本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了一系列措施,如所有员工的工资减少10%,并在2025年和2026年冻结工资增长。大众汽车集团的员工们都对管理层的这些举措感到不满。

德国下萨克森州、萨克森州、黑森州和柏林的政府官员都明确反对在其区域内关闭大众汽车工厂和裁员。这些州的经济部长联合签署了一份文件,强调“所有工厂都应该保留下来”。这些州政府也反对任何损害员工利益的成本节约措施,并提出应该签订保障就业和收入的协议。

据报道,从10月初开始,大众汽车集团管理层每周都会与德国工厂的员工代表会面,探讨削减成本的办法,并确定各地将生产的车型。

《汽车人》认为,2024年是大众汽车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第40个年头,但如今的情况却让人有些唏嘘。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昔日的40%滑落到了20%,这对合资品牌来说是个不小的警钟。

面对本土新能源品牌的迅猛崛起,合资品牌的困境越来越明显。特别是BBA(奔驰、宝马和奥迪)作为德国豪华车的代表,销量在中国市场集体下滑,这揭示了整个行业的变革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需求的增加,这些跨国品牌没能及时调整策略,导致市场份额加速流失。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在中国的市场策略了,特别是产品定位、定价和与本土企业的竞争策略。

比如,大众汽车与本地新能源车企的合作,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还是只是走过场?我们认为,真正需要的是更深入地整合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通过与电池制造商、充电设施提供商和智能化科技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大众汽车可以彻底重塑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流程。这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大众汽车的成本削减措施和工厂关闭计划显示出它们面临的生存压力,但这也引发了员工和当地政府的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需要在短期财务健康和长期品牌价值之间找到平衡。过于激进的裁员和关厂措施不仅会影响企业文化,还可能导致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下降。

大型车企集团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得关注政策变化对员工和社会的影响,以避免引发广泛的不满和抵制。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可能会成为重组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之,汽车行业正面临大变革,如何应对将直接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26

汽车人时刻变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