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看故事,背宋词悟人生:这俩人啥都能干好,就当皇帝不行

论文史谈哲思 2024-01-04 18:23:01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原名李从嘉。本来皇帝的位子怎么也轮不到他,因为李璟的法定继承人是他的弟弟李景遂,而李从嘉的上面还有一位非常有胆略和军事才能的长兄李弘冀。

李弘冀一心想继承父亲的位置,一面在父皇面前挣表现排挤李景遂,另一面对这个聪敏的六弟很猜忌。

李从嘉为了避祸,经常不做正事,跑去江边垂钓,一混就是一整天,还写了两首著名的《渔父》故意流传出去,以宣扬自己的遁世之心。

其一是: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其二是: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清初诗人王士祯有一首嵌入了九个“一”字的《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语文老师早早就教育我:千古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

李弘冀一看这个六弟醉心于隐士诗人的生活,无意争夺储君,就不再以他为潜在敌人,转头去专心对付叔叔。逼迫李景遂辞去皇太弟头衔后,李弘冀如愿入主东宫。为了斩草除根,他又派人毒死李景遂。

李璟查出实情,盛怒之下,废了李弘冀还没有坐热的太子之位。

次年,李弘冀病死了,李璟就立李从嘉为太子。

这真是不争不抢,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正好砸中李从嘉的脑袋,虽然这个馅饼并非他真心想要。

李璟病逝后,李从嘉即位南唐国主,改名李煜,字重光。

新皇帝登基时经常给自己改一个比较生僻的名字,一来是为了和兄弟辈拉开距离,二来是让臣民避讳起来比较方便。

“煜”是明亮的意思,加上“重光” ,是希望前途一片光明。没想到,事与愿违,前景惨淡无比!

皇帝的名字如果太常见,会带来无数的改动工作,比如唐太宗的名里有个“民”字,从汉朝起就开始设置的“民部”只得改为“户部”。

李煜在25岁时继位,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因为他从小并未被当做皇储培养,而是整日沉浸于文学艺术之中,动乱之际被匆匆推上风口浪尖,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南唐有三位君主,李煜是最后一个,故称为后主。他继位之际,正值天下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的动乱年代。可是从小不问世事的李煜根本不了解国际形势,也不知道如何定国安邦。

之前,他父亲在北方后周的强大压力下已经去了帝号,现在,李煜面对的是篡夺了后周且更加强盛、有一统天下之势的宋朝,自然更加岌岌可危。

李煜对自己所处的困局无力回天,干脆纵情声色,来麻醉自己。他前期的词作主要是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其中最有名的是这首《菩萨蛮》: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李煜18岁时娶了一位名叫周娥皇的妃子,常常“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即位国主后即册封其为国后,史称“大周后”。

周娥皇是司徒周宗的女儿,通书史,且能歌善舞,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当时早在盛唐时曾广为流传的《霓裳羽衣曲》早已被人淡忘,周娥皇找到了一份残谱。她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创作,通过努力,最终恢复了《霓裳羽衣曲》的原貌,开元、天宝之音得以重回人间。周娥皇自己另外还创作了两支曲子,一为《邀醉舞破》,一为《恨来迟破》。李煜和她二人常常会随歌而舞。周娥皇不但擅长音律,于采戏、弈棋也无所不精。

对于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知己,李煜是宠爱不已,朝朝暮暮与她一起,整日沉浸在轻歌曼舞中。

李煜和大周后都沉迷于音律,夫妻俩琴瑟和谐,很有共同语言。婚后第十年,大周后病重,李煜每天早晚都来陪她吃饭,汤药也要自己先尝一下才给她喝下,有时候陪夜几个晚上都衣不解带,作为一国之君实属难得。

可惜这个“娥皇”的名字起得不好,我们知道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是二女共侍一夫,都嫁给了帝舜。父亲敢给女儿起名叫“娥皇” ,就要做好将来两姐妹有类似命运的准备。

有一天,大周后突然发现美貌的亲妹妹出现在宫中,不禁吃了一惊:“你是哪天进宫来的?”妹妹年纪尚小,就老老实实回答: “进宫已经有几天了。”

大周后一听大怒,妹妹进宫几日了自己居然都不知道,那八成是和李煜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立刻翻身向里睡去,一直到病逝再也没有将脸露出来过。

这段故事可不是稗官野史,而是来自陆游所撰的史书《南唐书》。陆游是诗人,同时是位史学家。

娥皇病逝三年后,她的这位妹妹被继立为南唐国后,史称“小周后”。史书有言,小周后自姐姐逝世后就常在宫禁之中,所以后主才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这样的艳词流传于外。可能李煜要等到为亡妻的三年服丧期满,再正式立小姨为后,属于典型的“先上车后补票”。那么这首词所描写的,就是在此之前李煜与小周后一次无票乘车的经历。

小周后的音律才能虽比不上姐姐周娥皇,但却是弈棋的高手,酷爱围棋与象棋,因此而备受李煜的宠爱,二人常常布局厮杀,以此消遣时光。一天,李煜与小周后正在对弈,且杀得难解难分。为了不受任何干扰,李煜下令卫士守住宫门,对前来奏事的大臣一律不予接待。

一位大臣向李煜奏报国家收支的状况已入不敷出,国库空虚,一位大臣奏报宋朝正在调兵遣将,随时来犯,提醒李煜应早做准备,但都被卫士挡在了宫外。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熙载夜宴

虽然李煜在治国上的才能很平凡,但并不是昏君,更不是暴君。他心地仁慈,刑罚宽松,曾经多次亲自到大理寺审案,释放了很多冤枉或者罪轻之人。遇到不得不判死刑的案子,他还忍不住为之流泪。中书舍人韩熙载为此上书李煜说,审案这种事情嘛,自有专业的司法人员掌管,君主亲自驾临那种地方是不合适的,您这是同情心泛滥好心办坏事啊,应该从您的内库私房钱中罚款三百万,以资国用。

李煜没有听从韩熙载的建议,但也没因为受到批评和罚款的逆耳之言而对他打击报复,反而觉得他忠心耿耿有见识,打算重用他。

韩熙载,字叔言,出身于北方的名门望族,曾经在唐朝末年得中进士,从家世到才学在乱世中都是凤毛麟角。他不但擅长诗、文、书、画,精通音律,而且很有政治才能。

李煜对于在南唐做官的北方人都心存防范,生怕他们故土情深、里通宋朝。某天有人密报李煜,今晚有多位朝中官员要去韩熙载家中聚会,对外宣称是吃饭宴乐,具体要谈些什么可就没人知道啦。

李煜心中疑虑,便派宫中最顶尖的待诏画师顾闳中和周文矩想办法夜入韩府,将他们的眼目所见都画下来给自己汇报。

古代没有针孔摄像机这种间谍设备,李煜想出的已经算是走在时代最前沿、最可靠的方法了。

顾闳中和周文矩两人深夜进了韩府之中,只见灯火辉煌高朋满座,来宾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主管礼仪的太常博士、教坊(宫廷乐队)的团长,都是一群文艺中老年,再加上正当红的歌女舞女、娱乐圈明星演艺助兴,气氛high到不行。

万万没想到的是,来到韩府的画师,没见到什么乱臣贼子,放眼望去全是美女,成群的歌伎、舞伎、乐伎,琵琶声、萧笛声、鼓声、牙板声、笑声、嬉闹声,更是此起彼伏。看得眼花的顾闳中才反应过来:这哪是谋反呀,明明是嫖娼!

顾闳中凭借惊人的细节观察力,将韩熙载家中的整个夜宴过程看在眼中,记在心中,一回到宫里即刻凭着记忆挥笔作画,完成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

图中一共描绘了五个不同的场景,每个场景的主角都是韩熙载,将他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详细勾画了出来,包括他兴起时亲自挽袖击鼓的情景。

李煜看了画,原来韩熙载只是喜欢醇酒音乐妇人,并没有背着寡人在和大臣们促膝谈心嘛,戒心一下子就减少了。

之后,韩熙载在南唐累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一直是被李煜信任的近臣,并且得到善终。

宋太祖赵匡胤攻灭南汉之后,李煜慑于宋朝的威势, “唐国主”也不敢叫了,进一步去了“唐”的国号,改称“江南国主”。

三年之后,宋太祖遣使至南唐,诏李煜入京“祭天”。李煜当然深知此行凶险,对宋朝使者推辞说: “寡人体弱多病,受不了舟车劳顿,只怕会客死途中。之所以愿意屈节侍奉上朝,只希望得以保全祖先宗庙,想不到事情竟然发展到这样,那也唯剩一死了。”

做完这一轮外交试探,宋太祖心知对李煜不来硬的不行,便派大将曹彬统兵十万进攻南唐。第二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 人生长恨水长东

江南群臣一看宋军来势凶猛,很多人劝李煜不如投降。李煜大怒道: “你等可知宋国灭蜀时,花蕊夫人所作之诗?”

原来后蜀主孟昶有一位特别宠爱的费贵妃,因其美貌而号“花蕊夫人” ,与卓文君、薛涛、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十年前赵匡胤发兵数万入蜀,孟昶坐拥十四万大军,而且背靠坚城雄关,居然不战而降。孟昶和嫔妃一行俘虏被送到汴京,赵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绝色倾国而且善于作诗之名,立即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且命她作诗一首,想看看是否名实相副。

花蕊夫人当堂做了一首七绝,即《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卧榻之侧山河碎闺诗讽三军

众臣听了李煜说到花蕊夫人此诗,都闭口不敢再劝。李煜决计不降之后,便高筑城墙,收聚粮草,坚壁清野以备战。此时长江下游的邻居吴越王钱俶在宋太祖的要求下出兵进攻南唐的常州、润州,以策应宋军的攻势。

李煜急得修书一封送与钱俶: “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赏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所谓“异地赏功” ,就是将来宋廷必以升赏钱俶为名召他入京,行软禁之实,这是以“唇亡齿寒”之说晓以利害。钱俶哪会不懂得这些粗浅道理?不过是眼看宋朝兵强马壮、君臣同心,一统天下之势已成,再苦撑也是无益,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早已拿定主意归顺宋朝,所以并不答复李煜,只是将来信转呈宋廷。

南唐在两面夹攻之下节节败退,曹彬兵至金陵城下,将城池四面团团包围,水泄不通。

李煜赶紧派遣以能言善辩著称的大臣徐铉出使宋朝,进贡大批钱物,谢罪道: “我们江南事奉大宋,礼节一直甚为恭谨,只是因为国主身体有恙,一时无法胜任来朝贺的义务,并不是敢于拒绝。”

徐铉(xuàn)恳求宋朝缓兵,以保全江南一方百姓的性命,言辞十分恳切。

宋太祖说不过他,懒得再用外交辞令绕来绕去,干脆拔剑而起,直截了当地说: “这个不须多言。江南又有何罪呢?但是天下一家,朕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自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最长的成语就面世了。

徐铉听明白了,不敢再说一句话。

南唐百姓的幸运是,敌军主帅曹彬是以仁恕闻名的宋朝开国名将。在长期的围城中,曹彬常常有意放缓攻势,希望李煜能主动放弃抵抗,并且派人入城劝说李煜: “天下大势已经如此,你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城破是早晚的事情。纵然你誓死不降,只可惜了这一城的百姓都要为你殉葬。及早归降,才是上策啊!”

李煜答应了投降,却又迟迟不行动,显示出极低的决断能力。

眼看金陵城中箭尽粮绝,即将被攻克之时,宋军主帅营帐中突然传出消息,曹彬病重不能处理事务。诸将赶紧都来探望主帅的病情,躺在床上的曹彬见手下大将们都聚齐了,便硬撑起身体,气喘吁吁地说: “我这个病嘛……咳咳……乃是心病,可不是草药针灸能治好的。只要诸公诚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我的病嘛……咳咳……就会自动痊愈啦。”

诸将见曹彬如此拼演技,只能面面相觑。这些将领的士卒已经死伤无数,在城外熬了一年,本来只等破城后大大纵容手下烧杀掳掠一番,现在不得不答应曹彬,一起焚香立下重誓。

第二天,曹彬便宣告自己的病情在众将的关怀下迅速好转。

第三天,宋军攻陷金陵,39岁的李煜与大臣数十人一起被俘。

沈腰潘鬓

李煜按照亡国之君的历史惯例,率领几十位大臣脱光上衣跪在曹彬的军营外,这种羞辱叫作“肉袒出降”。完成这个必须的仪式后,曹彬改以贵宾之礼相待,温言安慰,并请李煜返宫换回正常的衣装,只派了几个骑兵等在宫门外。

曹彬的部下暗地劝说他: “大人您辛苦围城一年,好不容易捉住一个活的李煜,这是天大的功劳啊!就应该对他严加看管,赶紧送回京师献捷。现在放李煜回宫,万一他想不开自杀了,那可怎么办?”

曹彬微笑答道: “李煜为人一向懦弱,遇事不能果断。他若想要自杀,城破时早就玉石俱焚了,何必等到今日?如今既已投降,就一定不会自杀。”

不出曹彬所料,李煜匆匆换好衣装、拜辞宗庙后,依约赶回曹彬军营,随后便踏上了北上汴京的俘虏之路。他在不久之后写下的名篇《破阵子》,就是对这段不堪回首往事的记忆: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朝史学家沈约晚年时身体状况不佳,形容自己消瘦得每过几个月就要把腰带移一个孔,后人就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

西晋文学家潘岳说自己刚过而立之年就出现了白发,后人就用“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李煜描绘了自己做俘虏后的生活,像沈约一样迅速消瘦,得使腰带常常要移孔,像潘岳一样中年就出现了鬓边白发,都是因为心境低沉的缘故。

烛影斧声

李煜君臣和金陵全城的百姓,最终在曹彬的仁心之下得以保全性命。

宋军众将士自出兵到班师都很畏服统帅曹彬,不敢滥杀江南一人,这在自古以来的征服战争中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李煜是被围城一年,城破被俘之后才投降,比起主动献土归宋的吴越王钱俶来说太没眼色,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虽然爵位名称带有侮辱性,赵匡胤毕竟算是仁厚之君,并没有打算从肉体上消灭李煜的意思。

但李煜才过了不到一年好死不如赖活的平静日子,宋朝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饮宴谈心至夜半,所有太监宫女都被屏退,两人共宿宫中,再无第三者在场。据说当晚有人在窗外看见烛影摇曳,听见斧声破空。翌日清晨,一向身体健康的赵匡胤突然被宣布“暴病驾崩”。第三天,晋王赵光义即位(庙号太宗)。

这就是宋朝第一谜案“烛影斧声”。

宋太祖死得太突然,没有来得及留下遗诏。为何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传位于弟弟,而不是按照父死子继的方式传位于儿子赵德昭或赵德芳呢(赵德芳就是演义小说《三侠五义》《杨家将》中鼎鼎大名的八贤王)。

拖了多年之后,官媒终于对此作出了解释,据著名宰相赵普所说,事情是这样的。

赵匡胤、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临终之际,召太祖赵匡胤、宰相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杜太后问太祖: “你自问何以能得到天下?”太祖回答: “自然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这是一个帝王应该给出的标准答案。

太后摇头道: “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又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百年之后将帝位先传弟弟光义,光义再传弟弟廷美,廷美传回于你的儿子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

大孝子赵匡胤流泪拜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号称“金匮之盟”。

宣布这件事情是在宋太宗即位五年之后,而不是宋太祖生前,公信力到底有多少,大家都是在类似环境中成长而富有经验的人,可以自己判断一下。而且当赵匡胤逝世时,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17岁,都不算幼主了。最关键的是,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三人均在宋太宗一朝中以二三十岁的英年早逝,实在太巧了。既然“金匮之盟”的继承者都挂掉了,赵光义自然也就名正言顺地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大家都认为宋太宗做得很厚黑很不地道,包括他的子孙也这么想。到了金兵大举南侵的“靖康之耻” ,北宋灭亡,政权南迁之时,宋高宗赵构的儿子在“苗刘之变”中夭折,赵构本人也在金兵的追击中受到过度惊吓而失去生育能力,继嗣无人。传说这个时候太祖给他托梦讲了“烛影斧声”的故事。内心非常不安的赵构收养了太祖之子赵德芳的两位后裔为养子,三十年后从中选定了赵伯琮立为太子,改名为赵眘(读音同“慎”),即后来的宋孝宗。孝宗为岳飞平反,整顿吏治,百姓生活安康,是南宋一朝最有作为的皇帝。至此,皇位才终于又回到太祖一系的手中。

浮生若梦

宋太宗即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公。看起来是从侯爵升到了公爵,但李煜的日子却更加不好过了。赵匡胤为人宽厚,比如陈桥兵变后,赐给被夺皇位的柴家“丹书铁券” ,柴家后人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就一直以此自傲;“杯酒释兵权” ,不杀功臣;据说还在太庙中为后世子孙立下祖训密誓,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而赵光义为人则猜忌得多,从他对待弟弟和侄子的态度就能够看得出来,对李煜这种降君还能好到哪里去?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李煜反而迸发出巨大的创作才华。他的两首《相见欢》名篇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并非无言可诉,而是无人可听。清冷的秋月、孤独的树影、无人的院落,一派寂寞寥落。萦绕在心间的离愁,让人“剪不断,理还乱” ,最终只能放弃努力,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如今这已经成了在抒发离愁时引用频率非常高的句子。邓丽君唱过一首歌,名为《独上西楼》,就是直接用这首词作为歌词,大家可以找来听听。李煜没有明说这“离愁”是离开什么的愁,我们可以作为离开爱人的愁来引用,但他心中真正想表达的,无疑是离开家国的愁。

另一首《相见欢》,也是隐晦地表达了同样的离愁。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收尾的“人生长恨水长东”乃是名句。这个词牌的正名叫作《相见欢》,有个别名叫作《乌夜啼》。还有另外一个词牌,正名就叫作《乌夜啼》,李煜写了一篇更悲凉、更深刻的:

《相见欢》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这句是一些中年男性的大爱,常被放在微信的签名档里,看起来好像已经对人生大彻大悟了一样。“醉乡”反而“路稳” , “此外不堪行” ,那就是说清醒后的现实世界之路,他已经没有走下去的力气了

别时容易见时难

亡国之君要想全身保命,最好的教材就是“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

蜀汉被魏国灭亡以后,刘禅归降,被封为“安乐公”。有一天晋王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让乐队演奏蜀地的乐曲,并以歌舞助兴。陪同刘禅在座的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低头掩面流泪。唯独刘禅跟着音乐的节奏打起拍子,一派怡然自得,毫无悲伤之意。司马昭便问道: “安乐公听到这些音乐,是否思念蜀地啊?”刘禅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旁边的蜀汉旧臣郤正(“郤”古同“郄” ,读音同“细”)听了,心想这种没心没肺的回答将来必定会成为史书上的笑柄,我们要跟着一起丢人的,便趁着刘禅上厕所的时候劝他: “对于刚才晋王的问话,陛下的回答很不得体。如果下次晋王再问同样的问题,您应该先抬头闭眼沉思片刻,然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的’ ,这样才合适啊。”刘禅听后,牢牢记在心中。

回到席上,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问道: “安乐公想念蜀地吗?”刘禅赶紧抬头看着房顶,仿佛在努力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然后将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便问: “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的口气呢?”

刘禅大感惊奇: “正是郤正教我的。晋王您怎么知道呀?”

司马昭和左右大臣哄堂大笑。见刘禅如此老实,司马昭从此再也不怀疑他了。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恰如他的封号。

通过这个故事,不能不让我们佩服刘禅的大智若愚,郤正在政治上反而不太成熟。

相比之下,李煜的表现就更加幼稚了。

被宋太祖教导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徐铉随李煜归降宋朝后,累官至散骑常侍(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宋太宗即位后的第三年,派徐铉拜见李煜,想借此了解一下李煜的思想状态。

对亡国一直耿耿于怀的李煜见到昔日臣子,两人相见,不发一言,只是抱头痛哭。

哭了好大一会,擦干眼泪的徐铉回去复命,宋太宗问他: “你这次去见陇西公,聊了些什么啊?”

徐铉不敢不据实回答。

宋太宗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转头问左右侍从: “陇西公最近可有什么词作?”

一直受命监视李煜的侍从立即呈上一首刚刚抄录的《浪淘沙》: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是李煜追忆昔日君主的尊贵地位,对比今日阶下囚的悲凉境遇,就像天上和人间的差距般遥不可及,只有在梦里才可能找回一点欢乐。

雨夜最能勾起人的哀思,孤枕难眠,不免想起曾经的温柔缱绻,想起昔日的恣意欢谑,可是世事转头空,曾经的繁华已如落花流水逝去不再,不由得让人感叹人生如梦。

再如这首《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秋风萧瑟,一片肃杀,断烛残漏,更添无限惆怅。这时候枕而思,细数平生,最是苦闷无奈。一句“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千百年来,激起了多少人心底的圈圈涟漪。

除了词学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之外,李煜还是一个能书善画的艺术天才。他的书法造诣很高,曾经自创“金错刀”书法,后人将其喻为“倔强丈夫”。据史书记载,他在世的时候,墨宝就广受士大夫喜爱。在宋徽宗时期,皇家画院中还收藏着他的墨帖24种。

在当时,按宋朝规矩,有封号的女性必须隔段时间进宫朝拜天子。小周后当然也不能例外。想不到的是,唯独她被莫名其妙地滞留后宫,夜不归宿,这就不合规矩了。李煜心急如焚地探听消息。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拖下去,小周后还被囚在宫里。黑暗的阴云笼罩在李煜头上,他几乎嗅到了不祥的气息。半月之后,一乘轿子把形容憔悴的小周后抬了回来。女人头也不抬,径自跑进卧室,扎在床上放声大哭……

据说宋太宗赵光义非常变态,不但对小周后肆意蹂躏,而且还要求宫廷画师画下当时他与小周后xxoo的春宫图。

李煜呆若木鸡般地站在旁边,羞愧、悲愤、恼怒……可是,一个亡国之君三千里地山河都丢了,睡枕边的女人还有什么安全、体面可言呢?

期间有一个小故事。李煜的一个曾经的老部下来拜访李煜,这个老部下由于能说会道,还被赵匡胤封了一个官职,临走的时候李煜还不忘对老部下照顾一番,但是由于实在没有多余的钱财,就把家里的一个白金脸盆送给了老部下。最可恨的是,这个老部下还收了,走后,到处宣扬李煜小气。

话说宋太宗一看到这句“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眉头立刻紧锁。哟,分明是在怀念失去的江山嘛!就算你李煜不怀念,我尚且担心你那些怀念故国的前部下用你当大旗造反呢,何况你自己还告诉人家你在怀念。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不像刘禅那样夹起尾巴装傻做人,还敢公然写出这样的怀旧作品,政治素质不是一般的差,绝对是不稳定因素。为了维护大宋朝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赵光义认为,有必要让李煜彻底消失。

过了几天便是七夕节,一贯冷清安静的陇西公府上居然张灯结彩,大家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喜色,因为今天正巧还是李煜的42岁生日。虽然再没有什么节日能让亡国之君有普天同庆的喜悦,李煜自己也不觉得长命百岁是一种值得庆祝的幸福,但这好歹也是一个让大家苦中作乐的由头。

正当一家人觥筹交错时,突然收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寿礼。宋太宗派弟弟赵廷美给李煜送来了一壶御赐美酒,为陇西公祝寿。

酒里掺了致命的牵机药,书上记载,所谓牵机药就是中药马钱子,这种东西足以破坏中枢神经系统。

李煜立刻明白自己的大限已至,一言不发,回到房内提笔挥毫写下一篇词作,递给小周后: “你来咏唱这首新词吧。”

小周后默然接过,轻抚琵琶,婉转低回地唱出了这首名传千古的《虞美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看着眼前春花秋月的美景,不禁思念故国往事,这只是第一层解读。如果仅仅是思念故国之情,这首词绝对达不到现在的高度。“春花秋月何时了” ,更有叹息时间看起来漫长无尽的意味,那么对比人生的短暂无常,又有谁能逃得出这种悲哀呢?怪不得俞平伯先生评论李煜这首词的头两句是“奇语劈空而下”。在前几首词中,李煜频频使用无法挽留的“流水”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落花、夜风也被他信手拈来。如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将“人生长恨水长东”扩展到“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篇《虞美人》可谓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李煜一面听小周后曼声吟唱自己刚刚所作的这首绝命词,一面斟满了一杯御酒。小周后的“流”字声音一停,李煜长叹一声,仰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不到片刻,酒中牵机药的毒性发作,李煜腹痛难忍、浑身抽搐收缩,以至于头碰到自己的脚尖。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当年“手提金缕鞋”的那个漂亮女子。李煜眼泪汪汪,死在了惊恐万状的小周后怀里。

李煜死了,“江南人闻之,巷哭,设斋”。为了安抚江南民心,赵光义将李煜风风光光的进行了厚葬。

刘禅靠着匪夷所思的情商骗过了司马昭,骗过了所有人,甚至骗过了自己,所以能在亡国后依然活了很久。李煜在活命的本事上远不如刘禅,但他的理想也不是活得更长。既然他根本就不想如刘禅那样窝窝囊囊地活着,现在也算求仁得仁。对他来说,死亡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亡国君主,不装疯卖傻,还想肆无忌惮的吟唱亡国恨,只有一条路可走——死亡!不是自杀,就是被敌人用各式各样的软刀子干掉。

李煜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那些如烟花般绚烂的词句,而刘禅除了一句“扶不起的阿斗”之外,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其他深刻的印象。

李煜生在七夕,死在七夕,连生死的日子都选得如此浪漫,这就是一个浪漫入骨以至于不适合做君王的人。正所谓“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李煜死后不到一年,了无生趣的小周后也随之辞世而去。

尼采曾经说: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王国维接着这句话评论道: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虞美人》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绝命血书,李煜一生的精气神,仿佛都在这一篇血书中喷薄而出。顺便提一句,尼采最为人所熟知的名言是“上帝死了”。上帝有没有死,人不能证明。但尼采自己后来确实是疯了,为“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这句古希腊名言做了一个注脚。

后主转世

李煜死后,面临着官方的盖棺论定。

宋太宗问南唐旧臣潘慎修:“依你看,你的旧主李煜是暗弱无能之辈吗?”

潘慎修恭恭敬敬回答: “假如他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在太祖之世尚能偏安守国十余年呢?”

徐铉则在后主的墓志铭中写到,李煜有“恻隐之性” , “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 ,所以在“当用武之世”的大环境中,不免“终于亡国”。纵然如此,“道有所在,复何愧欤”。对于一位亡国之君,这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南唐旧臣们能够公然给予李煜这样中正的评价,一方面说明李煜的为人品性是众所周知;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宋朝的言论气氛相当宽松,具有了“文明”“自由”等和谐社会所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时间过去一百多年,宋太宗的玄孙宋神宗赵顼(读音同“须”)生了一个宝贝儿子赵佶(读音同“吉”),这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据说神宗曾幸秘书省,在那里看到了后主画像,惊叹于这位亡国之君的儒雅风度,随后赵佶就降生了。有史书甚至记载神宗在赵佶出生时梦见李煜前来谒见。宋哲宗赵煦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弟弟赵佶即位,就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才子皇帝——宋徽宗。

施耐庵的《水浒传》中说徽宗是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会,连足球都是能入选国家队的水准。我一说中国足球队很多人都笑了,但事实是当时的中国足球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你现在看到的完全不同,所以请大家不要小看。在这方面唯一能让徽宗佩服的人就是高俅,此人可谓人如其名,技术精湛能得金球奖。正因为这个投皇上所好的才能,他一直升到太尉的高官,当然他的书法和武艺也是很不错的,算得上文武双全。

徽宗的花鸟画独步当世,书法更是能开宗立派,被后人称为“瘦金体”,是不世出的艺术全才。

但宋徽宗统治期间,大肆任用蔡京、童贯等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奸臣,以“花石纲”等名目搜刮民脂民膏,逼得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在“靖康之变”中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人亡国。

金兵将京城里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加上宋太宗一系的所有皇子、皇孙、公主们来了个一锅端(只有康王赵构这一条漏网之鱼),全部押到北方苦寒之地做了一辈子屈辱的俘虏,自己动手种田洗衣,直到老死。

徽宗投降后,被金国封为“昏德公” 。后世人评价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赵佶就是中国历史上男人入错行的最凄惨代表。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联想:赵佶的艺术天分之高与李煜在一个水平线上,不会做国君比之李煜则更上层楼,很像是李煜转世。许多人怜惜天才而无罪的李煜被宋太宗害死,就为他想出了这个隔代报仇来葬送赵光义子孙的方法。

诗家之幸

几乎所有了解李煜的人,都认同对于他的一生最精辟的一句概括——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诗的出处,是清人赵翼为缅怀金末元初诗人兼诗评家元好问(号遗山)而作的《题遗山诗》:

《题遗山诗》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尾联的意思是,只要诗歌中融入感慨国家不幸的沧桑感情,诗句自然就工整、细腻、深刻了。顺便说一句,赵翼最有名的诗句还不是这首“国家不幸诗家幸”,而是下面这首《论诗五首·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就在李煜被毒死的同一年,吴越王钱俶奉旨入汴梁朝见宋太宗,被扣留软禁不让归国,不得不顺应天下大势彻底献土归宋。第二年,宋太宗率领大军亲征太原,消灭北汉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大部分地区重归统一。

虽然领土比起唐朝时少了重要的燕云十六州,那是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出卖给契丹的。本来宋太宗消灭北汉之后,是想顺手把燕云十六州一起打回来,可惜被辽国人打得单骑而逃。钱俶归宋十年后的60大寿时,宋太宗遣使赐御酒祝贺,当夜钱俶暴病身亡。

这样看起来,赵光义很喜欢一种行为艺术,就是让别人在生日时去死。

在李煜之前,词的题材很狭窄,基本就是以“花间派”为代表的闺阁恋爱、离情别绪、宫廷饮宴,比之“诗言志”的立意高远,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正是李煜将词这种文学形式发扬光大,将国仇家恨、社会生活的内容写入其中,使得词从“艳科”中解放出来。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 “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宋词在李煜之后,才真正开始与唐诗双峰并峙!

参考资料:

《宋词一阕话古今》鞠菟著,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019.6重印)

0 阅读:0

论文史谈哲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