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牙和寿命有关?六十岁的人,牙齿剩多少颗才正常?看看你达标吗

雨广评健康 2024-07-11 22:22:58

李先生发现自己父亲最近瘦了不少,询问他是不是胃口不好,李大爷总是支支吾吾应付过去。后来,李先生察觉,父亲牙齿掉了几颗,还有不少松动的,吃饭随意嚼两口就囫囵咽下。

李先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拉着李大爷要去看医生。李大爷笑呵呵的拒绝,说自己都六十多了,掉几颗牙挺正常,花那冤枉钱干啥。李先生拗不过父亲,却在这方面留了心,有一天他与别人闲聊时,无意听见牙齿和寿命有关,牙齿掉的越快,命也没得快。

李先生吓坏了,这可不得了,回家软磨硬泡,说什么也要带父亲去看牙医。李大爷却很固执,说儿子危言耸听,人老了,头发会掉,牙也会掉,都是正常现象,没必要瞎折腾。

事实到底是什么,牙齿脱落和寿命真的有关系吗?这是谣言还是有科学依据的?这篇文章就来谈一谈关于牙齿的那些事。

一、人老了,就会掉牙吗?掉牙和寿命有关吗?

人体只有从食物中获取足够多的营养物质,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牙齿作为人体最坚硬的部位,通过咀嚼,确保食物更易被消化器官消化吸收。

牙齿与其他器官一样,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衰老脱落。这一观点是有前提条件的。步入老年,牙齿确实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败。而中青年阶段,正常情况下,牙齿虽有损耗,但依旧会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恒牙在人到三十岁后,牙釉质变薄,牙齿发黄;四十岁后,口腔细菌更容易滋生,牙龈被破坏萎缩,牙齿出现轻微松动;五十岁后,牙釉质逐渐流失,牙神经暴露,令牙齿对冷热酸甜更加敏感,牙周问题更为明显。

直至六十岁步入老年阶段,牙齿松动无力,很多食物都嚼不烂,牙齿掉落也陆续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大问题。

所以,人老了,的确是会掉牙的。但过早掉牙却不正常,身体也会遭罪。当口腔出现问题,牙齿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甚至是掉落时,势必会影响健康,更严重的话,还会影响人的寿命。

这不是危言耸听,2008年,丹麦一机构长达二十多年跟踪追访几百名七十岁老人发现:口腔中发挥功效的牙的数量与寿命成正相关。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他们口腔中能够发挥功效的牙齿数目越多,死亡风险就越低。

研究人员以七年死亡风险为例,发现老人的牙齿数量保留超过20颗,老人的死亡风险为22%。单看这个数字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对比同龄死风险达70%的,牙齿完全脱落的老人,就会发现,前者数据是多么令人吃惊。

《牙周病学2000》也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下的人群,牙齿脱落数量超过5颗,会明显加剧早亡风险。75岁以上牙齿没有脱落的老人,他们的寿命预计会超过100岁。

由此可见,老人想要长寿,就要和牙齿“搞好”关系。口腔疾病虽不会直接决定人的寿命,却可间接影响胃肠道对营养的吸收。人体是一个整体,牙齿作为重要的一份子,不只体现在影响寿命上。人的相貌、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记忆力等,也与牙齿分不开干系。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个组织都会发生退化,牙龈也不可避免,出现正常萎缩症状;因机械创伤、慢性炎症等,原因造成牙周疾病,情况严重,也会造成牙齿的脱落。

口腔内所有的牙齿是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一颗牙齿出现脱落,不仅引起咀嚼不便,造成食物镶嵌,引发口臭、龋齿等问题,还令原本口腔内良好的咬合关系发生变化,相邻的牙齿得不到应有的支撑,久而久之就会倾斜,最后松动脱落。面部肌肉整体也会变形,令脸更容易垮掉。

牙齿缺失,使食物“切”的不够细致,这种大的食物碎片被送去消化系统时,会加重胃肠道的“工作量”,后续还会影响营养物质吸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胃肠道功能也会受影响。

牙齿大面积脱落,影响面部美观和发音,咀嚼能力也会下降,情况严重的话,牙周感染通过血管扩散至全身,使本人患心脑血管疾病、胃病、肝肾病等疾病的概率远超牙齿完整者。

牙齿咀嚼时,在咬合过程中,会使唾液腺分泌唾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咀嚼肌的运动,进一步刺激脑部神经,提高海马体区细胞的活跃性,有助于增强记忆。

这看似毫无科学依据,但已被多国印证。日本岐阜大学做过一个简单试验,要求受试者在回答问题前,先咀嚼两分钟的世间,结果令所有人都难以置信:这些受试者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要比平时高30%。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多咀嚼可以加快心脏的运动,脑内荷尔蒙分泌增多,思维记忆都会有所提升。

咀嚼对全年龄段人群都有益的,儿童时期吃饭多咀嚼,会使大脑更好的发育;中青年人多咀嚼,有助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老年人的多咀嚼,对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痴呆有一定功效。

所以,保护牙齿任重而道远。可遗憾的是,很多人不了解牙齿的重要性,对牙齿健康问题视而不见,这就导致我国口腔健康成了一大难题。

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10%!有近三分一的老人甚至不知道,牙龈发炎肿痛是由细菌引起的。

那么,老年人牙齿剩多少才算健康呢?

二、六十岁的人,牙齿剩多少颗才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关于牙齿健康的“8020”概念。

简单来说,以80岁老人为标准,能使用的健康牙齿保留在20颗。

这20颗健康的牙齿,一日三餐充分咀嚼食物,机体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这就足够健康。对于60岁的以上的人来说,最低也要达到这个标准,牙齿保留在20颗甚至更多。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值,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方式还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这个条件看上去似乎很简单,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成年人正常的数量在28~32颗,其中四颗为智齿。日常参与咀嚼食物的牙齿多为前面的28颗恒牙。

也就是说,这28颗牙齿,要尽心尽力为我们工作几十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很难做到。

有关口腔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全国有超过1亿人口存在缺失牙的状况,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为25%,龋齿的患病率高达88%,这些人中平均每人缺2颗牙齿。

老年人的牙齿缺失情况也存在很大问题,平均每人缺10颗牙齿,口腔内牙齿全部脱落者,占其中的20%。按照世卫组织颁布的“8020”概念,那么绝大多数老年人都达不到健康状态。是哪些原因导致牙齿松动脱落,降低了牙齿的使用寿命呢?

甜食、碳酸饮料等垃圾食品,吃完不按时刷牙,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表面,令牙齿成为细菌繁殖场所,牙齿被破坏腐蚀,形成龋齿。

龋齿得不到及时治疗,会恶化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炎症,整个牙冠都被破坏打穿,牙齿更容易掉落。

牙周炎也是引发牙齿脱落的一大原因。牙周围组织感染炎症,逐渐腐蚀牙周组织和牙槽骨,这是一个漫长过程,往往发现时,牙齿已经松动了,牙齿也寿命也大打折扣。

正常情况,牙槽骨会随年龄增长逐渐萎缩,令牙齿出现松动、脱落。骨质疏松加剧了这一过程,牙槽骨骨密度降低,牙齿松动进程加快。这使骨质疏松患者牙齿缺失情况更严重。

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风险也不低。这类人群口腔在高血糖的环境下,内环境被破坏,细菌更易滋生,会出现牙龈反复肿痛感染,这又加剧牙齿的老化脱落。

这么看来,牙齿看似坚固无比,其实又十分脆弱,它同其他人体组织器官一样,也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三、如何给予牙齿最精心的呵护?

要想令牙齿更牢固,减少掉落,必须从日常刷牙做起。

牙刷要选用软毛的,刷牙时力度适中不可过大,牙刷与清洁面呈一定角度,每个角度都要顾及到,牙缝也不例外,舌头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也在刷牙的清洁范围之内。

日常饮食要多吃豆、奶、鱼肉、蔬菜等健康食品,一日三餐要多咀嚼,不可囫囵吞枣,每口饭,咀嚼30次上下最为理想。

甜食、碳酸饮料、酸性食物真的会腐蚀牙齿,还是少吃为好。吃完后及时漱口,避免造成对牙齿的损坏。

烟也是不能碰的。烟叶中尼古丁等成分会沉积在牙齿上不易清洗,令牙齿发黄变黑。烟草中的其他有害成分,还会破坏口腔免疫力,使人更易患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结石、牙周袋等,这是导致牙齿松动掉落的一大原因。

牙齿作为重要器官,需要按时检查。一般建议,牙齿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有无牙结石、牙周炎、缺失、龋齿、错合畸形等情况。

如果有牙周病变,要及时进行修复处理。

一日三餐的食物残渣,不可避免会在牙齿上留下残余,刷牙只能清除掉一部分,剩余部分日积月累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和牙结石。每半年洗一次牙,利用超声波清理掉这些杂质,减少牙齿出现疾病。

对于本身牙齿就有炎症,甚至是出现脱落的情况,牙齿的检查需更频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医生曾建议,对于牙齿出现掉落的患者,有条件的话,最好在3—6个月内及时去医院修复,防止周围牙齿受影响,而出现更恶劣的情况。

牙齿虽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可频繁掉牙,就不太健康,更不可能长寿了。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牙齿维持在20颗以上最为健康。要想长寿,就要从健康饮食,正确刷牙,按时检查牙齿开始。

参考文献

1.《一种会让牙齿掉光的病,很多人年轻时不重视》科普中国02024.3

2. 《“缺牙”不但影响口腔,还让预期寿命缩短了11.7年》 生命时报 2022.10

3. 《牙周病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家庭医生 2019.7

0 阅读:0

雨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