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曹丕解决了蜀汉和东吴一整代都没理顺的问题?

俇攘 2024-02-24 17:00:29

三国,作为全国老百姓人皆知之的一段历史传奇故事,特别是在很多民间话本、小说及影视作品的加持下,这段历史基本上已经被各类专家分析得格外透彻,基本上算是华夏上下五千年里最透明的一段历史,但是为人们熟知的基本还是东汉末期的那段历史,真正进入曹丕篡汉之后的三国时代,因为战事渐渐减少,三方都以稳定发展为主,所以各方对这段数十年的历史描绘并不多。

在三国时代,随着荆州划分完毕,其实三方的主要矛盾基本就集中在蜀汉和曹魏的汉中陇西一线,还有就是东吴和曹魏之间在合肥和徐州一线的拉锯。除此之外,随着战事减少,对外矛盾减轻之后,国内矛盾就会凸显出来,而三个国家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而只有曹魏基本解决了难题,真正进入了法统时代,而东吴和蜀汉则陷入了无休止的内耗中,最终在和平发展阶段被曹魏远远拉开了差距。这也导致了三国最后的结局,最终由北方强势南下,分别统一了蜀汉和东吴。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联合世家大族统治天下,毕竟在古代,还没有形成民本位政治理念,统治者势单力薄,没有办法真正做到统御万方,所以只能给世家大族分一些利益,团结世家大族的才华之士,帮助统治者完成一个国家的治理,而世家大族都是有派系的,统治者若是不能均衡其间利益,势必会引发国内乱局。

毕竟孙曹刘三家要么是底层起来的家族,要么是到外地创业的军阀势力,团结本地世家大族,是极为重要一项政治举措。

三国初期

首先来看蜀汉集团,蜀汉完全属于异地创业的军阀集团,刘备早年追随过公孙瓒,在华北替人打工,之后又在徐州为吕布效力,再后来在曹操和袁绍集团之间也有很多牵扯,在中原走投无路之下,转而南下投靠刘表,替失去张绣的刘表集团防守北大门新野,也正是在新野这段时间,刘备开始结交荆州世家大族,招揽了一大批名士。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卧龙诸葛亮,除此之外,还有马氏兄弟,黄忠,魏延,杨仪,蒋琬,费祎等。

后来刘表去世,曹操南下,荆州分崩离析,孙刘曹三家在荆州进行了一场大战和利益争夺,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曹操先赢后输,只能占领荆州北部地区,孙权在赤壁之战出力甚多,但是只占领了荆州的东部夏口等地,刘备则趁机夺取了荆州西南部,正式开启了诸侯生涯。

刘备在荆州数年,进一步招揽人才,形成了刘备之下的荆州帮,与最开始的元老团队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糜氏兄弟、简雍等人组成了刘备最早的团队,但是荆州毕竟四战之地,不足以成长为逐鹿天下的一方势力。所以,向西发展,吞并益州,将是刘备集团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蜀汉派系

所以,刘备夺取荆州之后,迅速展开了吞并益州的政治路线,在得到益州内线的支持下,刘备开始向益州渗透,最终出兵成功夺取了益州,但是益州内部也有广大的世族,当时刘备手握荆州和益州,在益州站稳脚跟之后,采取的措施是以荆州帮为核心,同时吸纳益州团队进入核心层的策略,我们把东州和益州本土都划分到这一类,当时来自益州的法正、李严、黄权、谯周,周舒、杜琼、彭羕等人也进入了刘备集团。

在刘备时代其实益州大族虽然在政治层面处于下风,但是有刘备的重视,还是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主动性,至少能在刘备集团说上话,而且为了制衡荆州势力,刘备还可以提携李严起来和诸葛亮分庭抗礼。毕竟那时候刘备有底气,军队基本还是由自己心腹主导,外加关羽坐镇荆州,随时可以支援西川,所以完全可以拉拢益州派为己用,保证政权内部的稳定。

但是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失利,荆州兵马和其他人才等势力几乎损失大半,而刘备则也在白帝城去世了,诸葛亮成为了蜀汉政权的真正核心,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荆州派的实力不足以支撑起荆州高层在蜀汉的统治,如果再给益州派放权,那么益州派势必会崛起掌控蜀汉的朝政,那这时荆州派将会因此受到灭顶之灾。

于是从诸葛亮开始,就全面打压益州本地世族,大量提拔荆州派系掌管蜀汉江山,姜维虽然不是荆州人,但是作为诸葛亮的心腹弟子,自然也算是荆州派。之后有蒋琬、费祎、董允、杨仪、魏延掌管着蜀汉的军国大事,整体而言,蜀汉四英都是荆州派系。尽管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内斗导致了荆州派有所损失,但是随着这二人先后脱离蜀汉高层,蒋、费二人主导的蜀汉政权,仍然可以强势压住益州本土人才。

蜀汉四英

这就导致了蜀汉内部,益州派系和荆州派系矛盾日渐激烈的缘故,益州本土人士为蜀汉贡献了钱粮税赋以及兵源,但是在政治上却处于蜀汉朝廷的边缘,甚至捞不到一个核心岗位,久而久之自然就有想法,与荆州派积极主战,不断挑衅曹魏有所不同,益州本土人才并不想挑起战端,进而承担巨大的战争后勤压力,他们想要和平。

但是蜀汉高层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们失去了上升通道,这让益州世族渐渐人心向背,对于蜀汉争取的支持力度急剧下滑,荆州派为了打压益州派,给益州派冠以投降派的名头,公然将益州世族推向了对立面,这也就是曹魏后期平定蜀汉,邓艾以少量兵马偷渡阴平,却没有收到蜀汉百姓激烈反抗的重要原因。

无独有偶,江东孙家同样也是异地创业,孙家原本只是南方的小门小户,只是因为孙坚太过凶猛,在汉末黄巾起义时期,一人就创下了不小的功业,封他为乌程侯。而且是后来讨伐董卓的绝对主力,因为太能打了,攻破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震撼了董卓,当然,孙坚在当时只是袁术的合作者,相当于是袁术的半个下属。

孙坚去世后,孙策同样为袁术效力,只是后来得到了周瑜等人的指引,才渡江南下创业,周瑜就是孙策结识的第一个江东大族,周瑜是庐江人,也就是今合肥南部。在周瑜的帮助下,孙策横扫江左,为东吴做好了奠基。但是孙策毕竟是外来的军阀,虽然武力强横,但是要想在江东长治久安,还是需要和本地的世家大族和睦相处,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东吴世家大族

当然,孙策作为一员武将,实力强横,在孙策时期基本就是不服就干,基本可以辖制江东几大家族。当时掌管江东兵马的还是孙策的核心团队,如周瑜、程普等人。但是随着孙策意外去世,孙权并不是一位善于打仗的君主,为了保持稳定,就需要军政两手抓,前期有周瑜在还好,只需要拉拢张昭等人做好内部统治就好,而在孙权时期开始,就不断引入了江东四大家族的精英,共享天下。

这里就要说到江东的四大家族了,陆、朱、顾、张四家,陆家自不必说,陆逊和陆抗父子皆是人中龙凤,在东吴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朱家同样是人才辈出,朱桓、朱异、朱治、朱然、朱据都在东吴高层。顾家也一样,顾雍、顾谭、顾荣也是东吴核心圈子的大人物,顾雍主政东吴长达19年。张家也很厉害,张昭、张温皆是东吴大管家级别的人物。除此之外,步家等族,对东吴朝廷影响巨大。

在孙权前期,大都督还能由周瑜,与被周瑜提携起来的鲁肃和吕蒙掌管荆州水师,但是随着前三任大都督的去世,外加孙氏从汝南和淮南带出来的人才相继凋零,作为外来户的孙家失去了重要倚仗,为了拉拢江东大家族,孙权不得不进一步放权给四大家族,自此开启了孙氏和江东世家大族之间的一段蜜月期。

大都督陆逊

孙权重用陆逊,甚至委任其为大都督,江东大家族开始掌管东吴兵马,而东吴朝政,基本是由江东大族掌控,除了首任丞相孙邵之外,后续的顾雍、陆逊、步骘、朱据、陆凯等数位都是江东大族,只有诸葛恪、孙峻、孙綝等人不算事江东四大家族,可见四大家族在江东的影响力。

但是这段蜜月期,让江东四大家族对东吴的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公然干涉孙权继承人的问题,因此引发了孙权的不满和猜忌,特别是陆逊支持孙和,严重引起了孙权的不满,最终孙氏和四大家族矛盾激发,所以在此之后多年,东吴的丞相要么由孙氏子弟担任,要么由心腹重臣担任,反正就是不用四大家族的子弟。而这,自然也引起了东吴内部的不满,江东世家大族抱团取暖,最终东吴不得不妥协,再度起用世家子弟。而东吴没有解决江东大家族的问题,使得江东大家族有能力和君主一起共治天下,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后来的东晋和南北朝前期,可谓是影响极为深远。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曹魏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曹魏世家大族

曹操作为宦官之后,因为东汉末年宦官弑主和卖官鬻爵政治影响很差,所以曹操家族并没有完全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形下,曹操通过礼贤下士,放低姿态,表现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形象,成功得到了颍川氏族的支持,因此曹操有了第一波人才储备,正是这些人才的谋划,曹操得以统一北方。

而随着北方的统一,关中世族、华北世族、山东世族、来自河南的颍川氏族、来自安徽的曹家、夏侯家族之间的平衡就很重要了。曹丕即位之后,为了降低本族人士对于朝政的影响,刻意打压曹家和夏侯家,只给这些人爵位,却不授予实权,算是解决了诸曹夏侯的问题。至于如何平衡各大世族,那就要说一项重要选官制度了,曹魏开创性的改革了两汉时期的察举制,衍生出了九品中正制度。

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这些人出仕,按等级授予官职。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益分配,朝廷的官职是一块大蛋糕,由中正制度来分,最厉害的家族推举出来出仕之人肯定就是影响大且排名靠前,而稍微差一点的家族出来的人才就靠后一些。如此往下,整个世家大族就被妥善分配了各自的名额,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制,不同家族出仕起点不同,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不同,都有机会而不是被一家或几家垄断,官场发展更加健康一些。这项制度,一直到两宋之间都一直存在,直到元明时期,被发展了五六百年的科举制度全面取代。

曹魏人才团队

所以,三国最终由曹魏的继承者西晋统一,不仅仅是因为人才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处理内部矛盾,消化世家大族和皇室之间的内耗方面,曹魏也做得更好,曹丕时代就解决了蜀汉和东吴长期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6 阅读:2916
评论列表
  • 蓝色 16
    2024-02-25 01:56

    是解决了,最后曹家也被解决了。

  • 李默 15
    2024-03-21 02:52

    其实本质上开国皇帝最大的问题都是勋贵和世家的矛盾 曹丕之所以理顺是因为勋贵是曹操的勋贵不是他曹丕的 所以他全盘放弃勋贵家族倒向世家 然后就是如五子良将之流的外姓军功家族 随曹操打天下的各曹姓夏侯姓分支全体没落 就剩下几个曹家嫡系也相继死去 被取而代之也成为了必然

  • 2024-02-27 16:21

    曹魏灭亡就是曹丕打压宗族埋的雷,曹真曹休以后宗室后继无人。导致军权旁落,等曹叡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

  • 2024-03-05 14:38

    曹操刘备孙权生前都在做同一件事,打压士族,打击当地豪强,巩固自己的根基!

    杜若璟瑜 回复:
    哪里打压士族了,孙权不提拔江东士族能做的稳至尊么,刘备直接就是拥抱士族,先是完全拥抱荆州系,到益州也重用东洲系,不要以为益州当地豪强就是益州本土人,东洲系早就完成扎根益州了,益州本地豪强应该是东洲系,而益南刘备重用的是李恢也是本地第一豪强,打下上庸直接重封上庸第一世家申家。曹操兖州崩溃之后,用的是程昱督兖州后来是司马朗,幽州六郡督是幽州第一世家鲜于家,田豫牵招等都是当地豪强也依然被重用,只有徐州士族是被压制的,那是因为实际管理是臧霸,曹丕收回青徐之后,徐州世家不又被重用了么。但凡打压士族的都坐不稳,比如孙策,直接被刺杀,李傕郭汜劫掠三辅南阳,也直接被干掉,东汉以来你得不知道当地士族支持,你连太守县令都坐不稳,更不用说是当主公了,主公只玩制衡,利益交换。打压士族的永远都是士族本身,非我乡党其心必异,正常都不需要主公打压,自然会有人帮忙
    孟蛟 回复:
    刘备和刘禅做得好多了 刘备手下的益州派系还真不是吉娃娃 政治权利并不少
  • 2024-02-25 09:16

    小编是正话反说吗?曹魏建国不到三十年即发生高平陵之变大权被世家控制

  • 2024-03-31 09:06

    解决个毛线!为了称帝,向士族大家妥协,实行九品中正制,向士族让渡权利,最后导致司马氏篡位!

  • 2024-09-04 21:20

    北方统一南方的原因是因为冷战争兵器时代,人口的数量和生产力决定的。

  • 2024-03-06 10:00

    笑死 老爹曹操为了打破士族的垄断耗尽心力 儿子曹丕为了当皇帝一上台直接让老爹前功尽弃 最终曹魏的江山也一并葬送

    杜若璟瑜 回复:
    请问唯才是举,举了谁,曹操手下非武将的,有谁不是世家大族,就是有寒门那也是落魄的世家大族,这世家大族是承认的,还为了打破士族垄断,曹操自己不是大族么,曹操父亲当过三公九卿,曹纯曹洪父亲是侍中曹休父亲是吴郡太守,就是夏侯家也是当地豪强地主。士族垄断的是文化这怎么打破,就是科举制出现,也得到宋朝才行,打破士族垄断的是黄巢起义五代战乱,是物理上干掉了世家大族才打破的,曹操的唯才是举只是口号而已,曹操用的也只是宗室制衡士族
  • momo 5
    2024-08-28 22:28

    九品中正制可以说遗臭万年了,不管曹丕初心是怎么想的,九品中正制一代人都没撑过去就成了世家大族的玩物了

  • 2024-06-30 15:50

    九品中正制现在看是落后,对世族垄断的当时来说也是一种妥协,曹操唯才是举提拔了一批寒门,但始终形不成制度,即便形成制度,举贤的权利还是会落后世族手里,曹丕生来就是公子哥,没有曹操接触寒门的经历,更是通过司马懿等人拿下皇位,对世族投桃报李让其壮大。所以黄巢起义的意义到底怎么样?

    犀獾 回复:
    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原因是世家人才都去了袁绍那里,击败袁绍后曹操就很少选拔寒门,大部分都是世家人才选。
  • 2024-05-04 22:32

    九品中正制连察举制都不如,就硬吹

  • 2024-04-12 19:44

    解决了? 曹丕直接把曹家夏侯家都解决了,本质上解决了问题。

  • 2024-04-14 14:46

    曹魏的九品制结果制造了司马懿夺取曹魏江山 宗亲 功臣后代几乎不反抗 淮南三叛也只是各怀鬼胎 而蜀汉 什么元老派 荆州派挤占了益州士族狭小空间 益州士族怨气很大 相反 东吴内部 虽有臣子叛逃曹魏 内部动荡也是宗亲争权 孙皓作天作地下 如此不得人心 还是有许多死节忠臣 丞相张悌更是在明知无力回天下 率领一众文臣武将反扑晋军战死沙场

    全都给我闪开 回复:
    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制导致丸国,所以司马家继续延续九品中正制导致八王之乱又丸国了?蜀丸时投降的一大批都不是益州士族怎么又把这锅按在益州本地人身上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