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见:生成性Al对教育十大改变(框架)
教哥王红顺
2025-03-28 04:25:08
个见:生成性Al对教育十大改变(框架)
1、搜索与求索
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只提供与你输入关键词相关网页,仅提供搜索到的答案,缺少梳理提炼,而以DeepSek办代表的具有逻辑推理功能的大数据模型,不仅提供答案,而且还告诉明析问题、折解问题、逻辑思考的过程。
2、人脑与Al脑
过去我们仅用个人大脑去思考,现在AI成为人的外挂大脑、第二大脑,现在实了人脑与Al脑协同思维,重复性的事情就交给Al脑去完成。
3、个人思维与Al思维
推理大模型出现,让AI具备了逻辑推理能。如今遇到问题,就可遵循独立求索→AI求索、→比对求索,实现策略优化、思维生长。同时,学生的自我求索与Al的深度求索、联网搜索进行整合,会创造出新的学习模式。
4、单一文本语言与多文本语言
Al时代文字语言可以转换为图片、视频、音乐语言,对一个事物、事情的认知实现了多元、多维表征。语言可互相转换,互为载体、互启灵感,跨领域创新。比如,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尝试用音乐、美术语言表达;一幅名画可以让学生用文学语言去描述;一首名曲也可以让学生赏析。围绕同一主题活动,可以大胆探索让学生用自已喜欢、擅长方式如诗歌、舞蹈、图画表达自已心情、感悟等。
5、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
以往课堂上只有师生或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而现在课堂就可利用智能体实现人与Al互动。比如围绕一个问、观点,就可让学生与Al辩论,让另一种Al作评委。可见,人际互动、人机互动将改变课堂形态。
6、追求答案与学会提问
过去学习,多为掌握知识,寻求问题答案。Al时代会提高质量问题,将成为一个人的元素养。培养发现真问题、重构问题框架的能力,将成为一个人元创新能力的标志之一。
7、备课与"背课"
过去查阅资、分析学情、构思教学柜架思路,撰写教案是备课重点。如今在多种A|协助下,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能较轻松完成,这样教师备课重心就要对生成的教案流程,尤其是问题结构、解决策略、多元答案进行消化、理解,熟记于心,即"背课″。
8、经验判断学情与科学诊断学情
过去,教师多凭经验进行定性的学情分析判断,如今借助Al可进行量化的科学分析,精准、高效、可视化。
9、统一作业与私人定制作业
以往教师是布置统一作业。作业设计多采取″地毯式轰作",而不"精准打击″,是平均用力,而不是刻意训练。在AI辅助,可对学生对大概念理、迁移应用中遇到问题、疑难、困惑进行分析诊断,推出一对一的层级式的个性化的私人定制作业,实现"漫灌灌″到"滴管″跃迁。
转变观念天地宽。为末知而教,为未来而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