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是北宋城市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这一时期的宋朝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拥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拥有繁荣的市场经济要素,拥有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成果,还拥有一群积极参与城市公共生活的市民群体。
市民阶层的兴起,带动着北宋文化艺术领域向下发展,最终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文艺内涵。
北宋时期的皇宫当中有优雅端庄的宫廷乐舞,民间也有妙趣横生的民俗舞蹈。
王公贵族的家庭里有技艺精湛的宫廷画师,民间也有妙笔生花的江湖画家。
官僚群体自负才华,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民间的文人墨客也才华横溢,其文学作品令人见之忘俗。
由市民阶层发起的市民艺术,在北宋时期为何会如此兴盛?北宋市民艺术作品有哪些典型代表?
时代背景,充满活力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承接了唐朝的繁荣社会景象,也即将开启元朝军事政治实力强悍的政权。
有人说这是一个过渡政权,也有人说这完全不能称之为统一政权。
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始终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导致整个宋朝生活在岌岌可危的高楼大厦之中。
朝廷面临的外部压力虽然巨大,但这并不能代表宋朝民众没有实现安居乐业的生活目标。
相反,宋朝的社会矛盾相比历朝历代来说算是最轻,因此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冲突并未发展到白热化阶段。
所以整个宋朝的政治环境,仅仅指内部环境,会更加平和,更加安稳。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他们不用担心统治阶级突然加重赋税和徭役,不用担心某个区域突然爆发农民起义,也不用担心统治者颁布某条政策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对国家政权充满希望,对朝廷政治统治充满信心,这就导致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
有了安全感,有了希望,那就有了奋斗的动力,所以宋朝市民阶层之所以能崛起,那是因为市民群体有了早已经计划的目标和路线。
政治上的包容和稳定,为市民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坚固的保障,也让市民群体可以抛却后顾之忧,专注于精神世界的创造。
除了政治以外,经济的发展也为市民艺术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最。
要知道,在同一时代横向对比,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可谓是登峰造极。
生产总值从何处来?当然是从农业、家庭手工业和商业中来。
宋朝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重农抑商的传统,但是不像前朝那样对商业实行疯狂打击,相反,统治阶级更希望社会不同的产业类型能够平衡发展,同步进步。
在农业上,他们开辟了土地租赁和农业工具租赁的先河。
民众可以实现生产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分离和结合,自由掌控时间节点,这就导致各项农业资源得到了最充分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过去农民辛辛苦苦耕种一年,能够获得的成果或许只有总体产值的十之一二,他们会将大部分劳动成果上交给朝廷,付出了最多的辛苦,却享受着最少的成果。
这就导致极度不平衡的社会现象,也会导致农民与上层阶级的矛盾扩大。
所以宋朝朝廷在最大可能上解放农民,解放生产力,把更多的劳动成果返还到农民手中。
家庭手工业作坊,在这一时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条件。
当农业生产已经渐趋饱和状态时,部分社会生产力转变便计划转变发展赛道,从其他途径赚取生活资源。
小规模的手工业劳动,就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手工业小生产者不需要承担过多的成本,也不需要承担太高的经济风险。
这项产业所需的最大的生产资源就是劳动力本身,而非其他,因此即便是产业发展不景气,劳动者也不需要负担额外的经济压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那就更是不用多说,宋朝商品经济已然达到一定规模,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也与这一时期的奠基有关。
宋朝的商人类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内商人,一类是海外商人。
国内商人存在于宋朝各种类型的集市上,不管是早市还是夜市,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商人涉及的商业范围也十分广泛。
除了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类商品之外,他们还会推出一些丰富民众精神世界的产品,比如小说画本,比如字画,比如印章。
商品经济的飞速繁荣,使得参与经济交易的各类要素在市场上快速流动,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活了。
相比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死气沉沉的模样来说,宋朝的商品经济更像是初升的太阳,仿佛能给人带来无限希望。
经济是一切社会进步成果的基础,有了经济,国家建设的其他各项工作都有了资源保障。
朝廷推出的重文轻武政策,也在这一时期稳定发挥作用。
重文轻武原本只是统治者对于官僚体系的态度,但这种态度逐渐影响了民间社会成员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
大家普遍认为,参加科举考试才是最能出人头地的方式,因为朝廷重视文官集团的培养,不断增加新的文化类官员职位,给了学子更多的晋升空间。
不管是个人情怀带动还是社会功利思想的驱使,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投入到文化艺术创作之中。
当他们崛起为市民阶层后,他们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就能被称为市民艺术。
不是每一个人的艺术创作成果都能成为统治者眼中的瑰宝,但市民艺术却逐渐演变为大众眼中的精神食粮。
除了客观的社会条件之外,市民艺术的兴起与市民群体的整体崛起有着很大关系,或者说,市民崛起才是其根本发展动力。
阶层壮大,成果斐然北宋时期,商业体系逐渐建构完善,不管是朝廷官员还是普通民众,不管是世代经商的专家级人士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逐渐投身商人队伍当中,共同推动着商业浪潮向前流动。
引领社会发展的群体,悄然之间发生了变化。
如果与唐朝对比,我们就能轻易发现这种变化的特色之处。
唐朝时,市民群体主要由上层阶级和官僚群体组成。
他们在某种意义上算是能够操控国家政治机器的人物,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话语权,能够自主决定个人命运和人生走向。
贵族阶层优越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区别于普通民众,官僚集团的成员手中掌握着公共权力,他们的优越性也展露无遗。
可二者都是统治者手中的政治工具,所以他们的思想具有封闭性和落后性,一举一动都在为统治阶级而服务,整个循环过程形成了闭环。
相比之下,底层平民百姓的声量实在太小。
他们无法通过独立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政治权利,更无法摆脱被上层阶级操控的命运,也无法抑制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的逐渐分化。
这一时期的底层民众自顾不暇,没有办法以国家天下为己任,更无法拥有市民阶层的责任感和情怀。
可是到了宋朝,经济重心逐渐向下移动,群体发展重心跟着向下移动,文化艺术类重心也在向下移动。民俗文化逐渐兴起,民间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也在向上影响着统治者的审美风潮。
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他们关心国家的政治大事,关心经济发展的动向,关心文化创造的成果。
他们常常把自己看成了社会的一份子,也愿意用主人翁的意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当社会变成了底层群众共同生活的家园,那每一位群体成员就有动力将之建设为更美好的模样。
除了个体主人翁意识增强之外,群体抱团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比如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形成就是典型例子。
北宋时期的东京遍布酒楼,各个酒楼的经营者之间难免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如果他们能够利用优势实现资源联动,或许会取得更好的经营效果,如果只是分割经营,无法合作,那最后它们可能会因为竞争而两败俱伤。
所以行业协会的诞生极为必要,这一单位为经营者们创造了合作和联动的平台,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选择方式。
行会和商会的出现,也是市民阶层崛起的重要标志。
他们的声量逐渐壮大,群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他们为主体创作的艺术作品,自然开始在全社会流行。
宋朝的集市之上,勾栏瓦舍之间,市民艺术层出不穷。
群众的思考是各项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更多的市民群体加入创作,会使市民艺术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特征。
代表作品,交口称赞谈到北宋时期的市民艺术,不得不提的代表作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形象和全面囊括了北宋市井生活的图像,观众能够通过画面的不同区域和细节,了解北宋市民生活的真实模样。
画上的人们,仿佛并不是独立的纸片人,而是被赋予了灵魂的时代人物。
他们坐在酒馆里喝着美酒,坐在学堂里跟着教书先生摇头晃脑,坐在街头的小摊上吃着一碗面条,坐在镜子跟前看着剃头匠挥舞着手中的剪刀。
他们的生活是那样真实,真实到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能透过纸面,传递到每一位观众的心间。
《扬州慢》《杏花天影》,以之为代表的诸多音乐作品,就是北宋市民音乐的典范。
这类乐章在曲调上并没有严格遵守宫廷音乐对于宫商角徵羽的划分,节奏和节拍也并不如宫廷音乐大气端庄。
但是它们的曲调却更容易入脑,也更能被大众所接受、欣赏。
乐章反映的生活气息,丝毫不比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更少。
结语:
北宋的市民艺术,是一个特殊时代的艺术流派的象征。
市民艺术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国家政治环境稳定,商品经济飞速发展,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市民阶层崛起后,市民艺术便有了更多的养分,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资料:
《东京梦华录》
《宋朝市民艺术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