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rakush
电动车市场教育我,当卷王没有出路。
一切硬指标,基于一个成熟的汽车工业底座,好的卷不出太好,差的卷不出太差。
我们总是高估贴身防守带来的身位优势,你也卷我也卷,还生怕狂徒捡漏卷;而低估附属伤害,内卷竞争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缺乏突破性的经济意义,把投入产出比带进沟里。
退出内卷战,才能常看常新。
比如,去年下半年推出的阿维塔。这家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的亲儿子,首款车型阿维塔11,让人记住了颜值即正义。
和大多数电动车相比,它的长相非常松弛,甚至看不出想要融入社会主流的努力:立场暧昧的cross-over造型,特立独行的“情感涡流”,奢侈的四座布局,骨骼清奇的尾部……就像一件羊绒大衣,冲进一堆羽绒夹克之中,双手插兜,只要我不尴尬,丑的就是对手。
很大程度上,这个路子要归功于阿维塔科技首席设计官纳德尔·法吉扎德(Nader Faghihzadeh)和整个base在德国慕尼黑的设计团队。前两天我们去到重庆,和到访中国的Nader深度聊了聊阿维塔美学。
无中生有
阿维塔美学,大抵始于一种罕见于中年人的无畏和浪漫主义。
Nader加入阿维塔是在2019年。
当时的阿维塔还不叫阿维塔,甚至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姓名,不少核心信息还保着密——却找到哥们儿一顿画饼。
43岁的Nader,即将在宝马深耕第18年。他几乎参与了宝马所有主要产品的设计,从i3、i8、iNext概念车到X3、X4、6系Coupe、Gran Coupe和Convertible,以及多代7系的外观/内饰。
对着一个八字没撇的东方造车初创企业,他问:那咱会有个什么计划?只记得划过一溜关键词,直到其中一个说到“颠覆性”,一下让他感到灵魂暴击。
在中国创业语境里,“颠覆性”就像APP开屏广告那么固定;可是在一个德国宝马设计师看来,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文化震撼。
宝马当然也强调创新,但是历史沉淀在创新过程中更是偶像包袱,比如设计层面,智能电动车也需要注重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家族式传承。
轻装裸奔简直不能更酷。他再三确认,是要做市场的追随者,还是要做市场的创新者?“当得到肯定是要做创新者的答案时,我就答应入伙了。”
问得草率天真,答得老画饼人,只是没想到阿维塔是认真的。Nader指出,阿维塔将设计作为品牌支柱。而“创新者”的承诺,从设计理念到方案过程中的battle,最终都得到了管理层的尊重。
白手起家创造一套设计理念是复杂工程。
普福尔茨海姆的古典训练,使他先从设计品牌的哲学基石开始,首先就是需要界定清楚“阿维塔是谁”:它一定是中国的,是高端的,是着眼于未来的;它起源于一个不断变革的全新时代,所以必须扣住“智能电动汽车”的本位;它刚刚起步却并非一无所有,在各技术领域,它都有顶尖伙伴。
建立基石的目的就是要由此找到一系列关键问题:初心是什么?用户是谁?定位是怎样?提供什么价值?然后再用体系化的方法去找到立足点。Nader认为汽车设计并不是一时风尚,必须强调“立足”。
最终阿维塔的“未来感”立足于三层:
第一是大胆自信,每一款产品都要产生视觉冲击力。毕竟三家明星公司加持,确实不该知道卑微的滋味。反映在阿维塔11,比如前脸,并不像很多同行那样犀利冷峻,而是采用标志性的F型曲率大灯,增加一种好像永远在热泪盈眶的刚烈。
第二是情感智能,基于全新的技术,从智能驾驶、自我学习、软件升级到人机交互,致力于把体验拉到充分。这其中最直接的设计就是Vortex情感涡流,它整合了扬声器和氛围灯,打通上/下层空间的互动,让阿维塔11屹立于卷无可卷的中控之林。
第三是活力个性,让个体可以表达自我个性,这是对于“高端”的着力诠释。比如车型,不是轿车、也不是SUV,理由是市面上那么多轿车和SUV,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再比如车顶主副驾之间的一条奇妙分割带,并不是一个刚性支撑结构,而是旨在形成视觉切割,让每个个体拥有独立的空间。
独特性贯彻始终。
设计定力
在潮水中做出自我主体性,比起能力,更需要的是勇气和定力。
特立独行总是伴随质疑。
比如Vortex,是Nader团队最早的设计构想之一。它藏在中控后头,相比更外露的交互方案(比如蔚来Nomi),它克制、抽象、隐晦,消费者的感知并不直接。
在Nader看来,Nomi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功能,既体现互动,也体现友好,但是设计相对孤立,也就是说,它可以拔下来插到任何一台车上。
Vortex和阿维塔11是一体的,它相当于中枢神经,调动座舱和你互动响应,因此采用了形似信息流的几何设计。同时座舱使用高档材质包覆,强化空间的温度和浸润整车的陪伴,其他车型无法轻易复制。
这样的设计,基于两项设计原则。
其一,技术应该是产品的内在价值。Nader认为,现代生活非常复杂,他们不想将汽车设计更加复杂化。技术应当去做减法,为设计探索提供更高的自由度。
就像手机。老诺基亚才把功能展示出来,键盘用来打字,屏幕用来显示;多点触屏的智能手机,则能够设计成朴素的板砖样式。
另一个例子是激光雷达,三颗,一颗在车头、两颗在翼子板,都采用不外显的设计,尤其相比于车顶方案,犹如锦衣夜行,不符合中国人锦衣必晒的决心。
它有硬性考虑,华为的方案要求必须覆盖300度视场角,这是满足安全前提的最佳布置。Nader认为优先级非常确定,预防碰撞远比担心维修重要;而当好的设计和技术把碰撞概率降到最低,维修的成本自然也就无限降低。
而在设计层面,车顶从不是备选。技术应该去赋能,而不是作为炫耀的本体露在外头;好比财富,消费百达翡丽、劳斯莱斯是炫耀财富,拿出现金堆成小山是抖音上的行为艺术。
其二就是一体性。比如车顶方案,会使车顶变高,对于车身比例、整体视觉都会造成影响,拉胯阿维塔当前拿捏住的一体性。
通过方方面面的细节,阿维塔旨在打造一致、无缝的体验。比如从概念设计阶段,团队就在讨论形态和比例,匹配尺寸、高度、轴距、宽度、座舱等等用什么标准,以及采取怎样的内饰和架构配置。然后在所有问题上做到技术和艺术的平衡,最终呈现出一个整体美感。
再举个例子,包括3颗激光雷达在内,阿维塔11共有34个传感器,Nader团队需要用不外露的设计聚合功能,同时打造更为理想的用户界面。因此确定架构格外重要,之后才能做出不同选择。“现在看来,当初的争取都非常值得。”
一体性设计追求落到感知层面非常微妙,无法通过数字指标简单地进行比较,只有一个感性印象,非常考验公司的信念。
Nader和团队强调面向未来的设计,总在不断探索区别于传统的设计。这让市场部经常灵魂疑惑,之前市场上有这样的设计吗?有先例吗?有同款在卖吗?于是他们需要说服管理层和兄弟部门,去一道相信、秉持设计理念:“我们不要做追随者;我们要打造独特的全新品牌和全新产品;我们要给尊崇个性的人群提供最具个性化的选择。”
经过不遗余力的内部洗脑,Nader团队力争完整保留所有想要的方案。“在宝马时,偶尔会因为有些好想法没能实现而遗憾。中国公司的文化非常灵活,而且我们阿维塔的管理层都认同,要有这样面向未来的设计。”
再者则是要让消费者也认同阿维塔。设计初期Nader就和潜客进行沟通、各番对比、收集信息,把情报转化成产品,是设计师的核心专业能力。
当然个中不乏争议。比如后备箱,被业内评价是把轿车后备箱安在SUV上,牺牲SUV用户最看重的装载空间。
Nader认为不成问题。阿维塔立足高端,首先要强调的就是个性,阿维塔11的尾部尤其具备辨识度,这无异于给整车加持独立声明,令它鹤立鸡群。
至于功能性,以cross-over的标准并没有牺牲空间。它不需要像传统SUV载货,一层叠一层;它在前端有一个95L的超大前备箱。不仅如此,后备箱做了空间隔断,让座舱更加整洁,进一步加强座舱的豪华感,车身结构也得到一定加强。
此次来到中国,Nader也和许多用户进行了深度交流,积极的反馈令他坚信,自己提供的就是最佳选择。
Nader和设计团队平时驻扎在德国慕尼黑,距离中国7952公里。过去三年,疫情阻碍他们奔赴这个阿维塔总部和唯一市场,他上次来访还是2019年。
不过“不接地气”似乎并无影响。设计就是要打造一种独特的身份,他认为,无论中国、欧洲,乃至美国、中东,对于高端车型的诉求和审美存在共性,尤其是年轻人。
所以在接下来的设计中,他会继续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毕竟别人的路,已经有那么多人在走。
找到基石
随着阿维塔11交付,阿维塔的美学基石逐渐成熟。
基于不变的基石,Nader表示他们已经打造了一个面向未来的设计平台,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来支持不同车型,满足不同需求。未来车型也将用一贯放飞的设计理念来表达自我,继续强调面向未来的母命题。
好的设计,是提供差异、应对内卷的长期回答。
卷的一个重要前提其实就是不分化,大家目标单一、评测体系单一、竞争方式单一,懒惰又狗血,卷出来的产品当然也很单一。
抵御流行压力的设计,往往对于自我价值及其在世界所处的位置,是有深刻体会和反思的。在我看来,这就是处理眼下盲目与焦虑的一个出路。
实际上,复盘过去三年,实现市场成功的品牌,其腾飞拐点都伴随着设计方面质的飞跃。设计的作用不止于提供审美价值,也是一家公司多重能力外化的结果,从阿维塔来看,就是明确的品牌理念、上下对齐的价值观、过硬的技术和制造水平、以及头铁的理想主义精神。
这样的公司和产品,未来值得期待。
搞台专注传统驾驶和用户实际需求的车不行吗?非要弄雷达车机这些现阶段无用的玩意,自以为站高端。学学比亚迪,把销量做起来,先活下来
销量真的惨不忍睹,定价应该在30万,就会成为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