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前2070-前1600)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是由氏族发展形成的国家。夏朝共传14代,17位君主,夏朝君主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大禹。还有人认为夏朝是由启建立,定都阳城,安邑等地。夏朝是由十多个姒姓部落组成,夏族在部落中居于领导地位。尧舜时期逐步强大,鲧治水失败被杀。夏禹经过多年努力,取得治水显著成就。因此,得到各族部落首领支持,逐步建立夏族王权。
夏朝建立
禹本来传位于伯益,伯益让位给禹子启,这就是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夏启在位晚期,发生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承后位。在位时期,不理政事,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有穷氏部落趁机西进。东夷族有位首领叫羿,羿率军迁至穷石,与当地夏人通婚,形成有穷氏。羿在夏民拥护下,夺取夏朝政权。随后,太康投奔斟鄩的斟鄩氏。羿拥立中康为王,国事皆由羿来治理,引起不少部落的不满。其后,羿派胤率兵讨伐羲和两个部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夏禹
夏朝动乱
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为王,投奔斟鄩,斟灌两氏部落。从此,羿独承王位。羿好射猎,得到权力后,喜好狩猎,荒废国事。他废弃武罗,伯困,龙圉等忠臣,重用不孝子弟寒浞。寒浞少时因造谣惑众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后被有穷氏首领羿收养,成为有穷氏得力助手,得到重用。寒浞势力日益强大,趁羿在外射猎机会将羿及其家人杀掉,霸夺其妻,生下豷浇二子。寒浞把戈封给儿子豷,把过封给儿子浇。浇受命率兵先后灭掉斟灌氏与斟鄩氏,追杀逃走的相。相的妻子缗当时怀有生孕,她从墙洞逃走,在母亲有仍氏家里避难,不久生下遗腹子少康。
少康复国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浇闻讯后,派人追杀有仍氏,少康投奔有虞氏,担任庖正。有虞氏首领虞思膝下有两女,将两女许配少康,将纶城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纶邑为根据地,组织夏部族民众,设立官职。同时,派女艾到浇廷中密探,准备恢复夏室。数年后,夏室遗臣靡得知少康准备夺回政权,亲自带领斟灌,斟鄩氏残余民众与少康会师,联合击败寒浞,复立少康为夏后。随后,少康灭浇于过,又派儿子杼灭豷于戈。至此,东夷族有穷氏覆灭,结束四十载无王时期,史称为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
夏朝中兴
少康复国后,平定中原方国部落叛乱,稳定夏朝政权。少康死后,其子杼继承后位。为了巩固在东方势力,把都城从原东迁至老丘。他重视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还派人讨伐东部地区的东夷部。夏朝版图在杼的统治下扩张到东海之滨,在位期间是夏朝最昌盛时期。夏人对杼格外尊重,为夏杼举行过报祭。槐在位时期,东夷族与夏朝开始和平共处。其中,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等部落通常向夏后纳贡祝贺。槐逝后,其子芒继位。芒逝后,其子泄继位,东夷族与夏人逐渐同化。泄在位期间,开始向西方发展。同时,开始对方国部落封土封号。泄逝后,其子不降继位,多次率兵征讨西方的九苑。
暴桀亡国
不降死后,其弟扃继承后位。扃死后,其子廑继位。廑继位后,在位数年病死,其堂侄孔甲继位。在位期间,改变夏礼中祭祀祖宗的传统,开始着重恭顺天帝。方国部落对夏室产生不满,夏朝与东夷关系仍然友好。孔甲死后,其子皋继位。皋死,其子发继位。这段期间,方国部落与夏室关系恶化,氏族内部纠纷矛盾激烈化。孔甲在位时期,夏朝统治日益衰落。发死后,其子夏桀继位。在位期间,与方国部落关系产生破裂。
夏桀贪色,击败某个部落后,会从部落中挑选出女子作为妃子。其中,妺喜早已与伊尹结好,桀在洛把她夺走,伊尹愤怒中投奔商汤,有缗氏因不服从桀被灭掉。此时,商部族商汤在夏乱期间兴旺起来。桀开始借机讨伐商首领商汤,并将其击败。汤被囚禁于夏台,随后被释放。桀在位期间,贪图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方国部落讨伐桀,灭掉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夏桀开战。商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边逃边战,最终败于有娀氏旧址。桀逃至鸣条,被汤追击,又在鸣条展开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商汤放逐于历山。商汤灭亡夏朝后,妺喜与夏桀同奔南巢而死。

夏桀骑人
夏朝历代君主
1大禹:姓姒,名文命,字密,夏朝开国君王。夏后氏,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史称大禹或帝禹,颛顼后代,父鲧,母修己。自幼随父亲鲧东迁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期,中原发生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在岸边设置河堤,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水患,因此被杀。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事务。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因治理洪水而受世人传颂,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拥戴下即位,以阳城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国,分封商均于虞国。从此,结束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社会组织形态,创造国家社会政治形态。他将版图划分为九州,从而推动历史沿革发展。夏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

夏禹
2姒启(~前2032)又称夏王启,夏禹子,母涂山氏,夏朝第二任君王。大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建都安邑。此后,通过甘之战,击败有扈氏部落,消除华夏族内的敌对势力。同时,荒于音乐和饮食。在位晚期,发生武观之乱,造成政局动荡。在位38年,四处征战,前2032年病死,葬于河南安邑。从大禹到姒启,彻底终结儒家推崇的禅让制,并为后世开启世袭制度。

夏启
3姒太康(前2068-前2002)姒启长子,夏朝第三位君主。在争夺统治者战争中,获胜即位称后,迁都斟鄩。即位后,生活非常腐败,饮酒游猎,不理朝事,在外出打猎时,被大将后羿夺取政权。在位四年,有穷氏首领羿起兵发动战争,攻占夏都城斟鄩,流亡至戈地。前2002年病逝,享年67岁,葬于太康陵。

太康
4姒仲康(前2060-前2001)姒启第四子,太康之弟,夏朝君主。后羿废黜太康后,临朝八年,因诸侯不服,拥立中康为王。中康继位后,建都于斟鄩,在位19年。在位期间,不甘心成为傀儡,曾派大司马胤侯征伐后羿党羽羲和,终因实力薄弱,反而被后羿软禁,因此忧郁而死,享年60岁,葬于安邑附近。

仲康
5姒相(前2030-前1973)姒仲康子,夏朝君主。有穷氏首领后羿把持夏朝政权,改立中康为王。中康死后,其子相即位。统治时期,羿攻打淮夷,风夷和黄夷部落。后羿称王后,开始依附诸侯斟鄩氏。不久,羿被寒浞所杀,寒浞掌握夏朝大权。数年后,派兵灭斟灌氏及斟鄩氏,派人诛杀相。前1973年寒浞率兵奔袭帝丘,攻入城中,拔刀自刎而死,享年58岁。
6姒少康(前1972-前1912)姒相子,母后缗,夏朝君主。仲康死后,相被羿立为王,羿掌握夏朝大权。前1973年相被寒浞所杀,随母亲出逃有仍国。长大后,担任牧正,逃至虞国任庖正。君主虞思将两女许配少康,帮助其争取夏朝遗民。前1936年派间谍女艾于浇,使季抒诱豷,攻杀浇豷等人,前1933年与伯靡等人攻灭寒浞,恢复夏朝统治。在位时期,国力逐渐增强,史称少康中兴。前1912年病死,享年61岁,葬于阳夏。

少康
7姒杼(前1953-前1895)少康子,前1912-前1895年在位,夏朝君主。早年随父亲领导恢复夏国战争,立下许多战功。在位时期,大举征伐东夷部落,取得胜利,夏朝国力达到鼎盛期。曾经发明甲和矛,士兵战斗力大增,夏朝积极对外扩张,使夏朝疆域扩张。前1895年去世,享年59岁,其子槐继位。

杼
8姒槐(前1927-前1851)名芬,姒杼子,前1895-1851年在位,夏朝君主。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九夷部落,史称九夷来朝。至此,夏朝进入辉煌时代。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夏朝国力强盛。前1851年病死,享年77岁,葬于安邑。
9姒芒(前1897-前1833)又称帝芒,槐帝子,夏朝君主。在位期间,隆重举行祭祀黄河仪式,开创持续千年沉祭仪式传统。前1833年去世,享年65岁,葬于安邑,其子泄继位。
10姒泄(前1868-前1812)名洩,芒帝子,夏朝君主。前1851年芒帝驾崩,姒泄即位。在位期间,册封六夷部落爵位,六夷部落与夏朝联系更加紧密。不久,商族上甲微攻灭有易氏,取得胜利,夺取商部落首领之位。前1812年去世,享年57岁。
11姒不降(前1830-前1753)帝泄长子,前1812-前1753年在位,夏朝君主。在位期间,对内加强经济管理,发展经济。对外与夷族方国保持友好往来,讨伐九苑叛乱并且取得胜利。统治时期,夏朝版图达到最大。前1773年拜其弟扃为相国,由扃总揽国事。前1753年崩逝,享年78岁,葬于老丘。

不降
12姒扃(前1815-前1732)帝泄次子,姒不降弟,夏朝君主。前1773年拜相国,总揽朝政。前1753年不降死后,立其为王。在位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昌盛。前1732年去世,享年84岁。
13姒廑(前1772-前1711)又名胤甲,帝扃子,夏朝君主。在位时期,迁都西河,夏朝统治衰败。统治期间,出现十个太阳异象,酷热异常,百姓苦不堪言。前1711年崩,享年62岁。

廑
14姒孔甲(~前1680)不降子,帝扃侄,夏朝君主。前1711年帝廑去世,由其继位。在位期间,刘累曾向豢龙氏学习驯养龙,因此受到嘉奖,赐名御龙氏。此后,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国势逐渐衰落。信奉鬼神,举行求雨仪式,前1680年去世。
15姒皋(前1730-前1669)又称昊,孔甲子,前1680-前1669年在位,夏朝君主。孔甲死后,继承王位。在位时期,迁都渑池,夏朝统治日渐衰弱。前1669年病死,享年62岁,葬于崤山。

姒皋
16姒发(前1708-前1652)姒皋子,夏朝君主。在位时期,广施仁政,任用贤臣关龙逄为相,夏朝国势得以恢复。同时,恢复经济发展,使夏朝更加繁荣。前1652年去世,享年57岁。

发
17姒桀(前1673-前1595)姒发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时朝,重用奸臣,不听忠臣劝告,各国诸侯不来朝贺。同时,从各地搜寻美女,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在位时期,迁都于斟鄩。性情暴虐,出兵讨伐有施氏,得到美女妺喜,对妹喜十分宠爱。统治后期,修建倾宫和瑶台,民众苦不堪言。会诸侯于有仍,有缗氏叛乱,随即率军攻灭。大臣关龙逄和终古劝谏,杀死关龙逄,终古奔逃商族。前1600年商汤乘机伐夏,两军战于鸣条,夏军彻底溃败,将其流放于南巢,数年病死于南巢。

夏桀
夏朝君主列表
帝王
在位时期
都城
陵墓
享年
大禹
前2115-
前2070
阳翟(河南禹州)
大禹陵
启
前2070-前2032
阳翟(河南禹州)
启陵
78岁
太康
前2032-前2028
斟鄩(洛阳偃师)
太康陵
67岁
仲康
前2020-前2001
斟鄩(洛阳偃师)
仲康陵
60岁
相
前2001-前1973
帝丘(河南濮阳)
相陵
58岁
羿
前2028-前1993
鉏(河南滑县)
大羿陵
58岁
寒浞
前1973-前1933
穷石(河南孟县)
寒浞冢
81岁
少康
前1933-前1912
原城(河南济源)
少康陵
61岁
杼
前1912-前1895
原城(河南济源)
杼陵
59岁
槐(芬)
前1895-前1851
老丘(河南开封)
槐陵
77岁
芒
前1851-前1833
老丘(河南开封)
芒陵
65岁
泄(洩)
前1833-前1812
老丘(河南开封)
泄陵
57岁
不降
前1812-前1753
老丘(河南开封)
不降陵
78岁
扃
前1753-前1732
老丘(河南开封)
扃陵
84岁
廑(胤甲)
前1732-前1711
西河(河南安阳)
胤甲陵
62岁
孔甲
前1711-前1680
西河(河南安阳)
廑陵
皋(昊)
前1680-前1669
西河(河南安阳)
夏高陵
62岁
发
前1669-前1652
斟鄩(河南偃师)
发陵
57岁
桀(履癸)
前1652-前1600
斟鄩(河南偃师)
桀陵
79岁
夏朝世系

夏朝世系(一)

夏朝君主世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