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高层在东京开会,王毅当场立规矩,话刚说完,日本的石破茂连退两步,然后不到24小时又对两个字提出抗议,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21号去了日本,参加22号在东京举行的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这是自2023年以来,中日韩第一次开这样的三方会谈。借着这个机会,中国也对日本说了一些必须说的话。

针对最近日本的一些表现,王毅外长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中日关系稳定的重要性,要求日本在台湾问题上谨慎发言,守住承诺。
王毅明确表示,日本必须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里定下的原则,维护两国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认真履行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做出的承诺。

尤其是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关键时间点,王毅强调,日本应该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任,做出明智的选择。
很明显,王毅这次就是在给日本“划红线”,明确告诉石破茂当局,有些事情绝对不能碰。比如,台湾问题上,中国绝不会允许日本插手,更不可能容忍东京当局和“台独”势力搞暧昧。

可以说,中国已经把话说得非常直白了:日本必须遵守自己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的承诺,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王毅刚表明中国的态度,话音未落,石破茂当场连退两步,立刻表态,向王毅外长承诺。

石破茂先是强调,“中国是日本非常重要的邻国”,两国在维护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肩负着重要责任。
接着,他还表示,日本已经充分认识到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重要性,尊重中国的立场,并愿意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3月23日发生了一件事,又让中日关系变得紧张了。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外交部当天向中国提出抗议,说中方发布的新闻稿里有一句话不对。
问题出在“石破茂表示,日本充分认识日中四个政治文件的重要意义,尊重中方阐述的立场”这句话上。
日本抗议的重点是“尊重”这个词,他们否认石破茂说过“尊重”。日本方面解释,石破茂只是说“理解”中方的立场,而不是“尊重”。

那日本为什么这么纠结这个词呢?
别看“尊重”和“理解”表面上差不多,其实在国际环境下,背后意义差很多。
“尊重”在国际法上意味着承认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理解”只是表示知道对方的观点,没那么正式,也没有承认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措辞差异其实传递了很重要的政治信号。

《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里,明确规定了日本必须履行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重要承诺。
简单来说,就是石破茂在会谈时没注意到这个细节,等到中方新闻稿发布后才意识到问题,最后只能通过否认来“耍赖”。
日本这种反复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的右翼势力压力太大。这些右翼势力对中日友好关系一直很警惕,总想着找机会搅局。

他们经常把历史问题拿来搞政治操作,试图否认或篡改历史,为日本的扩张野心找借口。他们反对任何涉及反思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认为这是对日本的“羞辱”。
所以在中日关系的敏感问题上,这些右翼势力总是制造麻烦,企图维护他们极端的立场。
日本反复横跳的态度,其实也跟国际局势的变化有关系,尤其是在中美博弈中表现得很纠结。

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盟友,日本需要配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但同时,中国又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依赖度高达22%。这种矛盾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为了不彻底得罪中国,日本试图通过模糊态度给自己留点操作空间。
但对中国来说,《中日联合声明》是两国关系的根本,任何偏离都会被看作不守信用、不值得信任。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立场。

未来中日关系怎么发展,关键还是看日本能不能正视历史问题,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
如果日本能抛开右翼势力那些极端想法,用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来处理中日关系,两国合作会有更多可能。
但如果日本继续搞模糊态度,或者用双重标准处理问题,那中日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麻烦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日方要求中方删稿https://weibo.com/6244553417/Pk2ro22K6?refer_flag=1001030103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