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城,更是一条路。
01
3300亿,深圳的大动作来了
疫情过后,全国各地火力全开,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投入“兔”飞猛进的新年开局中,拼经济的干劲和氛围已经拉满。
从各地开会的主题来看,都是着力于优化大环境,培育新消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是关注的重点。
不过,从来没有一个社会能发个政策文件就能解决债务问题,就像打擂台不能靠嘴。开会只是务虚,政策能不能落实才是关键。
在拼经济这方面,深圳是最坐不住的那个。
前一天省里刚开完大会,隔天上午就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会议刚刚开完,随后接续举办全市11个区同步联办的重大项目开工仪式。
论真刀真枪搞发展,深圳的效率是真的高。
这次的项目投资,也是罕见的大手笔!
266个项目,总投资近3300亿元!
产业领域项目96个,主要包括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项目、平湖智造园(一期)、前海深港创新产业园等;
基础设施领域项目70个,主要包括盐坝高速市政化改造工程、观澜河干流碧道工程、洲石路改造工程(一期)等;
民生领域项目70个,主要包括深圳市儿童医院科教综合楼建设、龙城街道文体中心项目、大鹏新区档案馆·方志馆建设工程等;
房地产领域项目30个,主要包括潭罗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一期)、安托山南天电力城市更新单元一期、皇岗村改造一期项目等。
黄坤明书记在省里大会上说:“再造一个新广东”。话音刚落,深圳直接就给了一个“再造新深圳”的方案。
投资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信心。
只有对2023的经济高度看好,才敢搞这么大规模的投资。
02
搞经济,深圳是专业的
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这是深圳开年后的状态。而深圳特区报头版更是充满了浓烈的“搞钱”、“抢人”意味。
一篇“首趟返岗专列四百工友抵深”的报道,说是为了“抢回”这批工友,深圳官方在阳朔安排了专车接人,送到桂林高铁站,到了深圳北站又有公司大巴送到宿舍门口,点对点无缝衔接。
从广西为深圳运回了400多名工友。
以往抢的都是高技能人才,而这次却是农民工!
事实上,早在1月12日,深圳就公布了节后“抢人大战”的政策红包,又是交通补助、又是员工补贴。
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当然是人!“稳生产”关键之一在于“保用工”,抢人就是深圳2023搞经济的第一步。
其实,爱搞钱的深圳人,一直走在搞钱大路的前列。
举办全球招商大会、包机赴海外找商机.....大动作不断。去年深圳是中国出口额第一的城市,今年前11个月出口额高达1.97万亿人民币,同比大增了15.2%”。
2022年的高起点,意味着2023年增长难度加大。
第一,基数高了;
第二,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快速加息之中,需求在下滑;
第三,人民币最近强劲升值,增加了出口企业获得订单的难度。
所以深圳及早谋划,出台系列措施,一是稳住春节期间的生产,二是提前布局节后用工、生产,出海抢订单就是为一季度开门红打下基础。
就像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大会刚开完,深圳就去了41家企业飞到迪拜布展了,有些企业员工春节假都还没放完。一个个“招商团”从深圳出发“敲门招商”,走访全球主流国家和市场。
当然,不光是企业在拼,深圳地方上的政策大礼包这两个月一直没断过。
在人社部门的用工大礼包之后,2月6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商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8部门联合印发,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纾困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4个方面共提出了20项具体举措。
深圳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中小企业,但他们又是在上一波疫情受冲击最大的市场主体,供应链中断、生产停摆、用工紧缺、订单减少,很多企业账上都没什么钱了。
选择在这个时候真金白银搞补贴,就是帮助中小企业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稳住大局,稳住产业基础。
从抢人,再到抢订单、抢项目、抢发展窗口期,深圳已经拿出非同一般的精神状态,周末无休。
书记、市长一个活动一个活动跑,高位推动,从上到下都是一副“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甚至还要跑出“加速度”。
不过,速度与激情只是表象,战略与趋势才是内涵。
从这些战略布局和执行中,足以窥见深圳市场信心回归的趋势;足以窥见经济重启的蛛丝马迹。
03
一座城,一条路
深圳从不缺神话,40年里GDP增长了12000倍,经济总量跻身亚洲城市前五;填海69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两个澳门。
所以在这座城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利润。
如果你有几个在深圳工作的朋友,你会发现他们每天谈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把业绩搞上去,怎么投资理财,怎么守住主业,扩展副业,怎么赚更多的钱。
哪个行业更赚钱,哪种职业有更前景比如,要不要转互联网? 听说IT很赚钱,学点Python,报个培训班转程序员/测试吧。
拼与不拼,是权衡,是取舍,是选择。
深圳算大账,不是只算小账;看全局,不是只看局部;谋长远,不是只谋眼下。
算账,谁都会。但是账该怎么算,确实得好好说一说。
深圳在2023年如此拼发展,算的不只是一本经济账,更是一本政治账。
这是一座城,更是一条路。
开年短短一月有余,你看深圳政策措施涵盖主体之广,已经让超100万家的企业都享受到利好。要知道,深圳拥有市场主体也就是380万+户,几乎是把1/3的企业都照顾到了,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全国绝无仅有。
拥有开放的红利,承担开放的风险,深圳的先行使命从未改变。一系列措施也是给全国其他城市都提供了一个样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当前这个时间全力冲刺,深圳不仅仅为自己夺回失去的三年,更是为全国开一个好头。
还要为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贡献更多实践。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责任与当担。
有人说过去四十年,深圳的成功建立在天时(国家支持)、地利(位置优势)、人和(大量创业者及打工潮)……三效合一使得深圳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这话细细思考之下,并不完全对。
在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化,卡脖子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这个时代,深圳的天时、地利、人和全都不占。
但是总部设在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就是能超过特斯拉,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带动了深圳东部万亿级产业链的发展。
这一次漂亮的弯道超车再次证明:
深圳经济充满活力,拥有不断创造新亮点、诞生新世界级企业的能力。
2023,那个充满活力的“搞钱之都”回来了,届时深圳将爆发多强的势能,实在不敢想。
用户10xxx80
一个地方真的好是不用抢人的,只有人抢着去,美国就没有到别国抢过人,都是别人抢着到美国去,美国还不要。现在连农民工都不愿去,要上门去接,就不要到处宣扬了
游客9527 回复 小美 02-18 09:02
深圳赚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小美 回复 02-17 00:11
你是有多无知和无脑,抢人不是说缺人,是重视人才。深圳短短40多年的发展,这么高速的发展速度,有大把经济值得借鉴和学习,深圳已经连续多年全国净流入人口最多,最受年轻人打拼向往第一城,都还如此重视人才
tb15947141
抢人他感到了危机
沧海一声笑
唉都是搞混泥土!!!!
少吹牛逼多干活
新洲村什么时候改造?
雨露均沾
第六代人民币很快出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