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将黑色演绎得五彩斑斓?(上)

森风聊文化 2023-02-09 11:56:04

大家好,我是沐言。

究竟是建盏成就了斗茶还是斗茶造就了建盏,无论怎样,两相结合成为宋时茶文化风尚,无论宫廷内院抑或市井街头,这股席卷大宋的“文化旋风”带来了雅趣横生,更将建盏传入邻邦,带去文化交融。

纵观中国陶瓷史,虽说黑釉器物由来已久,但能在宋代异军突起赢得大众亲睐,将一袭黑色演绎得“熠熠生辉”,建盏当之无愧。

南宋 建窑油滴束口盏 2016纽约佳士得

建窑本是民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初创时期,烧制水平并不高,以烧制青釉为主,器型特征与同时期的浙江越窑相似,以仿越窑为主。进入宋代,建窑以烧制黑釉器最为著名,在其近一千年的烧造历史中,在北宋晚期达到了第一个顶峰,尤其是“斗茶”的风行,对于黑釉茶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宋 建窑黑釉兔毫斗笠盏 波士顿博物馆藏

而建盏除了实用性佳,最引人追捧的无疑是部分建盏的釉面上会出现绚丽的斑纹。建盏的釉属于结晶釉,在窑炉烧制过程中,由于火候与气氛的原因,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斑纹,它们非人工雕琢而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成品斑纹间的差异性,极大地丰富了建盏的造型和样式。正是这些斑纹的千变万化,才使得它如此迷人,将一袭黑色演绎得五彩斑斓。

北宋 建窑曜变天目盏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早在宋代时期,建盏就随着当时的“斗茶”潮流而风靡,甚至远销海外,部分特殊之作如今也成为日本的国宝,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珍视。

宋 藤田世传蓝兔毫“天目”茶盏 2021保利春拍

“斗茶”之风的兴起与当时的贡茶制度有关,上供给朝廷的品质最佳,民间在向宫廷贡茶之前,通过“斗茶”的方式来衡量茶叶的品质,经过集体品评后,以俱臻上乘者为胜,获胜者茶叶可上贡。

在后来的发展中,“斗茶”逐渐从贡茶的程序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项娱乐游戏,流行于社会各阶级之间。“斗茶”不仅考验茶水的质量、色泽、香气,以及“斗茶”者泡茶的技艺,还极为考验沏茶杯盏的质量。在斗茶中有“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之说,口大足小底深的建盏便成了最适合斗茶的器具之一。

建盏的胎是半裸露的,不同于其他施满釉的瓷器,其厚胎和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工艺成熟的建窑建盏,胎体厚,铁质感强,厚重大气,胎体的质感是收藏建盏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从造型特征上可以看出,建盏的美学表现力极强,它摒弃了浮华,走上了淡泊含蓄、实用内敛的路线,风格上也呈现出质朴清新、沉静典雅的特点。

宋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

建盏口沿有很多种,大口小足是其经典造型,其中束口盏最为典型。从外形上来说,这样的特点可以使它容纳更多的汤花,便于观察汤色和白色泡沫的水痕,足小底深易于茶渣沉淀,减少茶渣对茶色的影响,它的实用性特点也在“斗茶”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

器型端正的建盏,加之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端庄肃穆的感受。它求正不求奇,线条造型简洁,尺度分寸拿捏得刚刚好,这也成就了建盏独特的美学特征。建盏的美没有刻意的浓墨重彩,简单利落的线条加上浑然天成的色彩变化,就已然散发出沉静素雅的气质。

南宋 建窑兔毫盏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建盏自然也受到宋代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喜爱,蔡襄《试茶》中道:“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泥,云间为垂缕。”陈蹇叔撰《郎中出闵漕别送新茶》中道:“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所谓“器用为上”,它将美感与实用融而合一,不受亲睐才怪。

而说到建盏的款识,最有名的就是“供御”和“進琖”,同样一款建盏,只要有此款识,价值可以相差几十倍。除“供御”和“進琖”外,还有很多其他款识。而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中晚期窑址都有贡品款标本出现,证明建窑曾经长时间烧制贡品。

建盏款识:「供御」和「進琖」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建盏的釉色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也蕴含了独有的律动与自然的变幻,下一期我们就一起聊聊它釉色中的玄妙。

0 阅读:1

森风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