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张学良见到墓碑上4个字,跪地痛哭,说出一句肺腑之言

历史的八音盒 2024-08-02 08:20:47

被软禁了大半生的张学良,在一九九一年重获自由后,所干的第一件事情,一度令人感到诧异。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的张学良,毅然搭乘了飞机,飞往美国,他这次去居然是为了见一个人,当然这个人却是早已离他而去,为何他要如此执着地见这样一个人呢?以至于他来到这个人的墓碑上时,还泪流满面,说出了一生中难得的肺腑之言,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张学良又说出了什么样的肺腑之言呢?

一、不远万里去见发妻

一九九一的台湾机场里,一位特殊的老人,引发了媒体的关注,这样一位老人正是刚刚重获自由的张学良。张学良刚刚得到自由,就迫不及待地乘飞机离开台湾,不少人误以为他这是念起了对蒋氏父子的恩怨,实际上他这一次出远门,主要是为了一个人,她就是已故发妻-于凤至。

自从一九八八年,得到了于凤至离世的消息后,张学良便开始日渐苍老,曾经酷爱文娱运动的他,也开始清静了不少,往往独自一人呆在书房里,似乎是丢了魂一般。最后一段软禁时间,可谓是十分难熬的,张学良在用独处的方式,来慢慢减少内心的伤痛,直到重获自由后,他才放佛看到了希望,以完全忘记自己年龄的态度,直奔美国而去。

来到美国后,张学良直奔发妻的墓地而去,当看到刻有“张于凤至”四个字的墓碑后,他突然感到了内心的释怀之情,开始泪流满面。长跪发妻墓地不起的张学良,一度久久不能平复情绪,直到一旁工作人员的搀扶,他才在哽咽之下,说出了一句肺腑之言—“此生无憾事,唯负于凤至。”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则是张学良埋藏内心多年的一个遗憾,当然此时站在墓碑前的张学良,已然明白此生必然要抱着遗憾离去了。

说到自己辜负发妻,张学良则是将自己年幼时的无知与那样一个时代的无助联系了起来。年幼时的张学良,还在在求学期间,就不得不面对身为军阀父亲安排的包办婚姻,这使得他一度十分抵触,甚至一度想用留学来逃避这场包办婚姻。

除了自己想要逃避外,年纪尚小的于凤至实际上也想要逃避,不愿自己的一生被安排到这个素未谋面的男人身旁。尽管双方都很是抗拒,却敌不过一心想要复辟当上帝王的张作霖,他得知了于凤至的凤凰命格后,便十分迷信地认为这是自己儿子登上帝位的重要辅佐者之一,于是不惜做出了重大让步,迫使张学良接受了自己的安排。

听从了父亲安排的张学良,到了婚后便开始表现得极为抗拒,当时他不懂于凤至为何要出现在自己身边,于是他仅仅把她当作了一位佣人看待,与其同房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面对着守活寡的考验,于凤至十分耐得住折服,她就这样默默地陪伴在了张学良身边,希望对方有朝一日发达之后,不忘自己这么一个恩人就可以了。如此不计代价的折服,于凤至当然还有另一层考虑,那就是借助夫家的地位,帮助自己的娘家在当地站稳脚跟,成为日后的名门望族,于是背负着任务的她,在陪伴张学良时,才会表现出如此之大忍,愿意为其受着守活寡的委屈。

二、辜负发妻的一生

从与张学良结婚,到一九二七年与其闹起了离婚变故,这些年来于凤至都成了元帅府离不开的女人,同时她的女主人地位也逐渐夯实,正因如此当她在一九二七年看到张学良带着赵一荻回了元帅府后,一度勃然大怒,叫嚣着要与其离婚。这场离婚变故,于凤至心里非常明白,不过是自己想要稳坐女主人地位的一个筹码而已,于是在张作霖的斡旋之下,她得到了想要的承诺,这才让赵一荻进了门。

于凤至的让步可是有代价的,当时赵一荻只能以秘书的身份活动在元帅府,多年来没有正式名份的她,直到西安事变爆发后,才等来了机会。屡次营救张学良不成后,抑郁成疾的于凤至,后来患上了癌症,不得不前往美国治疗,她这一走,后续留下了照顾张学良的赵一荻,才最终圆了与其结婚的目的,成为了一位合法妻子。陪伴张学良数十年的赵一荻,得到了名份和关爱,自然是最多的那一位,以至于张学良到了晚年还一度忘记了曾经自己有过一位发妻。

后来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拥有了国际电话后,张学良才得知发妻给自己在美国留下了不菲的财产,甚至专门准备了一套别墅供张学良与赵一荻日后养老之用。听闻这个消息后,张学良才明白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发妻原来从未离去,自己青年时期的年少轻狂与无知使得自己辜负发妻的一生,这才会有了他在日后发妻墓碑前的感叹。可见无论人的身份地位如何高贵,一生中还是难免留下遗憾的。

1 阅读:10

历史的八音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