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自幼便立志成圣贤,入仕后曾因直言遭祸,却在锻炼中立功立言

史海撷英 2024-10-30 15:24:29

在中国历史上,王阳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王阳明在我国的政治历史、思想史、军事史、文学史、哲学史以及教育史上,都是一座无法绕过去的丰碑。一般的历史人物,能够在以上任何一个领域当中取得一些成就,就足以名留青史了。能够在两个领域取得成就,那绝对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至于像王阳明这样横跨多个领域的全才,似乎只有一句话能来形容他的成就了:真乃神人也。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出生在浙江绍兴,从小就是一位天赋异禀,勤奋刻苦的孩子,“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祖父王伦以教书为生,父亲王华是成化辛丑科状元。10岁的时候,王阳明就开始会作诗。11岁的时候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中了状元。至此,他们全家就都搬家到了北京,踏入了京城。

王阳明从小就是一个喜欢思考,喜欢追求真理的孩子。中国一直有一种官本位思想,这种思维一直影响至今,在明朝的人自然也不例外。身为状元之子,王阳明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学教育。与时人不同的是,他读书学习却不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王阳明11岁在京师读书,曾问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私塾老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却并不认同,认为“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王阳明十三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兵法,学习骑射武艺,开始文武全面发展了。但是同样就在这一年里,王阳明的母亲去世了。即便如此,王阳明依旧是没有放下自己学习的进度,依然是没有放慢自己追求理想的脚步。

王阳明不愧是有大志的孩子,王阳明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敢大胆地向皇帝上书了,想要为国靖难。“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时畿内石英、王勇、秦中石和尚、刘千斤俱作乱,屡欲献书于朝,龙山公斥之为狂,乃止。”结果也是丝毫不出意料直接被皇帝给拒绝掉了。毕竟当时王阳明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孩子。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王阳明从小的时候胆子就比较大,而且时常可能还会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对于有一个这样的儿子,王华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啊。

王华

后来王华为了能够压制住自己儿子的神力,压制住自己儿子的这些奇思妙想,决定在王阳明17岁的时候,给他说一门亲事,想着儿子成家立业之后就会开始成长,会变得成熟、稳重。或许就不会再这样想什么干什么,想一出是一出了。

说干就干,于是王阳明的父亲就在南昌,真的就给王阳明寻了一门亲事,找到了南昌的一户官家,想要娶人家官家的小姐成亲,但是在结婚当天,王阳明却是突然失踪不见了,这可是急坏了大伙,不知道的还以为王阳明这是要逃婚了呢。

其实也不是,王阳明之所以会失踪,其实是因为王阳明当天看见了一位道士在打坐,王阳明见状,就直接想去跟道士请教一二,结果道士还真的就给他讲了一些养生术,之后王阳明就开始和道士相对着打坐忘归,保持着这样的状态,一直到第二天的时候,王阳明的岳父才找到了王阳明,把他给叫了回去,最后还是把这个婚给结了。

第二年,王阳明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在赶往老家余姚的路上,路过广信,广信有什么作用呢?广信是当时朱宁的理学宗师娄谅前辈居住的地方。那既然都到老师家的家门口了,那么登门拜访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更何况王阳明还是一位如此好学好问的人,在拜见娄谅的时候,娄谅给王阳明讲授了一个影响了王阳明一生的思想,这个思想就是朱熹的思想之一,“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按照世界的运转方式来说,人的终极意义就是要去探索寻求最高级别的原则与道理,那么对于人类而言最高的原则道理都蕴含在什么当中呢?那一定是抬头仰望的日月星辰,以及触手可得的草木虫鱼之中。其实就是蕴含在生活的大自然之中,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蕴含着自己的道理。

王云

那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就是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日积月累,终有一天一定能够豁然贯通,领悟到这其中的真理,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因为“圣人”一直都是王阳明对于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一直以来都是王阳明的梦想,所以之后的王阳明也是即刻就开始投入到了实验当中。

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搞得王阳明都出现了幻觉,却什么都没有发现。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这个时候的王阳明其实是有点挫败的,王阳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圣人其实也是需要天赋的,自己是不是根本不具备这个天赋呢?但是王阳明还是不能够放弃自己的梦想,心里产生一个想法,面对一个竹子都如此困难,更何况是全天下的这些事物呢?

这个时期算是王阳明的混沌期,因为过于热忱、过于激进的行为方式,让王阳明开始一根筋,已经是单纯地陷入到了竹子本身,开始被表面、字面的意义所困顿。所以当时王华对王阳明的做法简直就是气得不行,王华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老老实实读书,做点读书人该做的事,然后最后考取个功名,当个官,一辈子顺顺利利的岂不是美事?

但是好在,这时的王阳明产生了自我怀疑,以及对朱熹思想的怀疑之后,王阳明就放弃了朱子理学,还是继续沉迷于之前的文学、兵法、养生术等等一系列的学习,这才算是安然地度过了这段时间的思想混乱期。这样王华这颗天天揪着的年迈的老心才算是稍微放下。

王云

后来的王阳明就开始准备科举考试,没日没夜地疯狂读书,开始沉浸于书海不可自拔,还跟随自己的几个堂兄夫妇一起学习,终于在弘治五年(1492年)的时候,王阳明参加了第一次的乡试,与胡世宁、孙燧同榜中了举人,在学习方面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之后的王阳明更是不单单只是谈学问道,王阳明开始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骑射的技术也是越发的精湛。但是,王阳明二十二岁的时候要去考取进士,结果不幸没有中,对此王阳明也比较沮丧。但是这个时候内阁首辅李东阳却对王阳明劝解说,虽然这次没有考中,但是下次一定能够考取状元的,不如直接来写一篇《状元赋》吧。王阳明落榜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道,其实王阳明的天赋以及文学造诣一定是十分优秀的。王守仁提笔立就,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

王阳明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再次参加了科举,这一次年纪不小了吧,但是结果却是再次落选了。

没考上不要紧,后来的王阳明在偶然间又读到了朱熹的一句话,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王阳明在看了朱熹的话之后可以说是幡然顿悟,王阳明开始检讨自己,虽然自己的确是多方涉猎,在每一个方面都有学习,学的也都不错,知识面很广,但是自己并没有静下心来研究儒学,并没有针对儒学精心地学习,所以才会导致至今虽然有所收获,但是收获的并不显著。至此,王阳明开始按照朱熹的教导,循序渐进地,认认真真地钻研了起来。

经历过两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之后的王阳明并没有灰心,王阳明终于在自己28岁的时候成功考中了进士,成功地进入到了自己的仕途。进入仕途之后的王阳明开始担任刑部主事,开始负责查查案件,看看卷宗,或者没事就出去出差旅游。

就在王阳明四处出差,四处游走的过程当中,王阳明偶然进入到了一间寺庙当中。在此,王阳明领悟到了一条人生哲理,就是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境地,无论是因为什么样的理由,人性永远都是不能够,也完全不会被泯灭的。

王云

其实这样的思想无论是放在古代,还是放在今天都是一样的。人性就好像是一条规则,一条人类无法跨越,逃不出去的规则。但是人性又不具有具体的规则,因为世人万千,人性也是多种多样,变化莫测,无法定义的。就好像如今有的觉得王阳明就是很优秀的圣人,他的思想其实放在今天仍然适用。可是有的人对王阳明的理解则是,他说的都只是一些大道理,根本不怎么实用,在古代是否被称为圣人不知道,放在今日则是过誉了。世人万千,看问题的角度与思想也是千万种,世界与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没办法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初入官场的王阳明一开始其实还是顺利的,不单单是顺利,而且也算是比较悠闲的,所以王阳明就在自己闲着的时候,仍然是没有放弃读书学习,日常看书看到半夜都是时常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理学,还有各种的书籍,王阳明都进行钻研。

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王阳明累积的学问也越来越多,阅历也是越发丰富,这个时候的王阳明仍然是没有放弃自己一心想要当一个圣人的远大理想,既然是圣人,传道解惑这个绝对是避免不了的。这时候的王阳明就开始和京城之中的文人雅士们大肆切磋学问,探讨文化。其实就在当时搞不懂朱子学,或者对朱子学抱有怀疑以及疑惑的,不可能单单只是王阳明而已,为此,王阳明还开始搞起了书院讲座。

高谈阔论的这段时间里,王阳明得到的不单单是学问以及见解,王阳明还结交到了知己,王阳明的知己就是湛若水。这个湛若水是谁呢?他是白沙先生陈献章的高徒,这个白沙先生又是谁呢?他是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儒,不单单是生前影响很大,死后进入了孔庙当中。

酷爱文学的王阳明,遇到了同样阅历丰富的湛若水,两个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非常看好彼此,二人没事就在一起切磋文学,一起传道解惑,当时二人的行为在京城里也是激起了一定的反响,也曾有人对此不满过,但是好在都是小打小闹,日子过得也是十分的舒爽,惬意。

王云

可惜好运不能一直都眷顾王阳明一人。后来王阳明三十五岁的时候,孝宗驾崩,武宗继位,武宗身边的贴身宦官刘瑾开始掌权,并在朝堂之上开始大肆排除异己,在这些倒霉的异己当中,王阳明也是其中之一,王阳明被打了四十大板,还关了监狱。最后被贬到贵州龙场,“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一下子不单单是王阳明自己被贬,连带着王阳明的父亲也有所连累,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王阳明被贬还不算惨的,王阳明在去往贵州的路上,还被刘瑾派来的人追杀,最后王阳明假装自己要跳河自尽,这才算是躲过一劫。死里逃生的王阳明偷偷摸摸的一路到了南京,找到了自己的老爹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其实圣人就是如此,圣人走到哪里都是圣人,圣人无论在哪一个时间点上都是圣人。圣人不会因为官职的高低、条件的贫富而失去当圣人的资格。圣人应该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为百姓传道解惑的。人性也是如此,如果不放过自己,就永远都不会得到救赎,相反如果无论在多么刻苦的环境下都坚持努力,那么上天也一定会眷顾。很快。王阳明的眷顾也悄然而至了。

因为王阳明所做之事可以说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很快,王阳明这个人就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很多的大人物开始纷纷都与他交往,甚至还会请王阳明前往桂阳文明书院进讲学,很快的,王阳明就开始声名远扬了。

王云

后来的王阳明总算是博得云开见月明,刘瑾终于倒台了,王阳明又被重新重用,先是到了吉安府庐陵任知县,后来又几经调任。在这期间王阳明仍是没有停止自己的传道解惑的圣人职责,并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因为后来王阳明的官职几乎都是闲职,所以搞讲学、搞文学见解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圣人王阳明也可以说桃李满天下了。

随着王阳明的阅历越来越高,学问方面也是越发精湛,开始越来越有一个圣人该有的样子。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授课,不断地加强自身,人到中年的王阳明开始越发顺利,开始升迁了,“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书杨一清改之验封。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这个时候王阳明就开始不是什么闲职了,这个时候剿匪是王阳明的主要工作,王阳明开始招募民兵,并自己训练,开始对百姓推行十家牌法,“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浰头,皆称王,与大庾陈曰能、乐昌高快马、郴州龚福全等攻剽府县。而福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又起。前巡抚文森托疾避去。志山合乐昌贼掠大庾,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吴玭战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填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先讨大帽山贼。明年正月,督副使杨璋等破贼长富村,逼之象湖山,指挥覃桓、县丞纪镛战死。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指挥王铠等擒师富。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尚书王琼奏从其请。乃更兵制:二十五人为伍,伍有小甲;二伍为队,队有总甲;四队为哨,哨有长,协哨二佐之;二哨为营,营有官,参谋二佐之;三营为阵,阵有偏将;二阵为军,军有副将。皆临事委,不命于朝;副将以下,得递相罚治。”最后终于用了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彻底平定了南赣毒瘤,困扰了南赣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匪患之状。

提起王阳明,更多的人对其印象可能只是一介书生,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阳明对于兵法方面学的也是十分的优秀,不但是匪患,宁王朱宸濠在南昌造反的时候,王阳明发布檄文,声称调动了全国的兵马要准备前往南昌进行合围。“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都御史王懋中,编修邹守益,副使罗循、罗钦德,郎中曾直,御史张鰲山、周鲁,评事罗侨,同知郭祥鹏,进士郭持平,降谪驿丞王思、李中,咸赴守仁军。御史谢源、伍希儒自广东还,守仁留之纪功。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但是此时的王阳明已经彻底准备好了,招兵买马,“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守仁遣知府抚州陈槐、饶州林城取九江,建昌曾玙、广信周朝佐取南康。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妃娄氏以下皆投水死。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士实、养正及降贼按察使杨璋等皆就擒。南康、九江亦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王阳明并不是文弱的书本圣人,更是有谋略,懂武艺的能臣强将。但是就算是如此优秀的王阳明,就算是立下了如此功劳的王阳明,却还是不被朝廷重用,仍然有很多的朝中小人污蔑、构陷王阳明,果真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帝时已亲征,自称‘威武大将军’,率京边骁卒数万南下。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平贼将军左都督刘晖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诸嬖幸故与宸濠通,守仁初上宸濠反书,因言:‘觊觎者非特一宁王,请黜奸谀以回天下豪杰心。’诸嬖幸皆恨。宸濠既平,则相与媢功。且惧守仁见天子发其罪,竞为蜚语,谓守仁先与通谋,虑事不成,乃起兵。又欲令纵宸濠湖中,待帝自擒。守仁乘忠、泰未至,先俘宸濠,发南昌。忠、泰以威武大将军檄邀之广信。守仁不与,间道趋玉山,上书请献俘,止帝南征。帝不许。至钱唐遇太监张永。永提督赞画机密军务,在忠、泰辈上,而故与杨一清善,除刘瑾,天下称之。守仁夜见永,颂其贤,因极言江西困敝,不堪六师扰。永深然之,曰:‘永此来,为调护圣躬,非邀功也。公大勋,永知之,但事不可直情耳。’守仁乃以宸濠付永,而身至京口,欲朝行在。闻巡抚江西命,乃还南昌。忠、泰已先至,恨失宸濠。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嫚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言:‘宁府富厚甲天下,今所蓄安在?’守仁曰:‘宸濠异时尽以输京师要人,约内应,籍可按也。’忠、泰故尝纳宸濠贿者,气慑不敢复言。已,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会冬至,守仁命居民巷祭,已,上冢哭。时新丧乱,悲号震野。京军离家久,闻之无不泣下思归者。忠、泰不得已班师。比见帝,与纪功给事中祝续、御史章纶谗毁百端,独永时时左右之。忠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试召之,必不至。’忠、泰屡矫旨召守仁。守仁得永密信,不赴。及是知出帝意,立驰至。忠、泰计沮,不令见帝。守仁乃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王守仁学道人,闻召即至,何谓反?’乃遣还镇,令更上捷音。守仁乃易前奏,言‘奉威武大将军方略讨平叛乱’,而尽入诸嬖幸名,江彬等乃无言。”

王云

后来的王阳明就依旧还是讲学,朝廷不重用自己没有关系,自己还是传道解惑呗,这个时候的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以及“四句教”。

一直到广西的思恩、田州发生叛乱的时候,王阳明这个人才又被朝廷给想起来,被任命前去平定叛乱,就在王阳明临走的前一天晚上,王阳明的众弟子们前来就“四句教”问学,王阳明就在庭院的填全桥少为自己的学生们作答,这就是“天泉证道”。“总督姚镆不能定,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绾因上书讼守仁功,请赐铁券、岁禄,并叙讨贼诸臣,帝咸报可。守仁在道,疏陈用兵之非,且言:‘思恩未设流官,土酋岁出兵三千,听官征调。既设流官,我反岁遣兵数千防戍。是流官之设,无益可知。且田州邻交阯,深山绝谷,悉瑶、僮盘据,必仍设土官,斯可藉其兵力为屏蔽。若改土为流,则边鄙之患,我自当之,后必有悔。’章下兵部,尚书王时中条其不合者五,帝令守仁更议。十二月,守仁抵浔州,会巡按御史石金定计招抚。悉散遣诸军,留永顺、保靖土兵数千,解甲休息。苏、受初求抚不得,闻守仁至益惧,至是则大喜。守仁赴南宁,二人遣使乞降,守仁令诣军门。二人窃议曰:‘王公素多诈,恐绐我。’陈兵入见。守仁数二人罪,杖而释之。亲入营,抚其众七万。奏闻于朝,陈用兵十害,招抚十善。因请复设流官,量割田州地,别立一州,以岑猛次子邦相为吏目,署州事,俟有功擢知州。而于田州置十九巡检司,以苏、受等任之,并受约束于流官知府。帝皆从之。断藤峡瑶贼,上连八寨,下通仙台、花相诸洞蛮,盘亘三百余里,郡邑罹害者数十年。守仁欲讨之,故留南宁。罢湖广兵,示不再用。伺贼不备,进破牛肠、六寺等十余寨,峡贼悉平。遂循横石江而下,攻克仙台、花相、白竹、古陶、罗凤诸贼。令布政使林富率苏、受兵直抵八寨,破石门,副将沈希仪邀斩轶贼,尽平八寨。”前前后后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彻底剿灭了两处的匪患。

但是这个时候的王阳明已经是接近油尽灯枯了,此时的王阳明已经生病了,而且病得也是十分的严重,这个时候的王阳明已经等不到朝廷的批复之日了。王阳明决定自己坐船回家,到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王阳明在走到南安青田的时候,将自己的部分弟子召集到了身边,说了一句“吾去矣”,学生含着眼泪问王阳明有没有什么遗言,王阳明则是淡淡地说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这样,一位宗师圣人,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七岁。

王阳明的观点就是,天地虽大,但是只要一心向善,心存良知,就算是凡夫俗子,也都是圣贤。王阳明有一句名言:“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这样的王阳明,绝对是一位圣人,一个值得赞誉,值得夸赞的圣人。

0 阅读:13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