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视角下洋酒走私案的税款扣减策略与辩护路径

刑事律师梁栩境 2025-02-14 18:07:25

实务视角下洋酒走私案的税款扣减策略与辩护路径

梁栩境律师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盈科广州刑事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

专注走私犯罪辩护

走私洋酒案件因涉案货值高、偷逃税款数额大,常面临重刑风险。此类案件中,如何通过技术性辩护降低涉税金额、厘清责任主体,成为实现量刑降档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近年代理的典型实务案例,从计核程序合法性审查、成交价格调整、走私行为阶段划分等维度切入,探讨税款扣减策略与情节认定的协同运用,以期为同类案件提供可参考的辩护路径。

案例一:广州某白兰地走私案——计核程序瑕疵与责任主体切割

案情概要:当事人A某系某洋酒经销商进口部门经理,负责境外采购及境内销售。案涉单位通过伪报原产地、低报价格走私白兰地,A某被指控为主管人员,涉税3500万元,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1.税款扣减

涉案单位共9家,A某仅参与其中4家的业务,其余5家无证据关联,相关计核税额(约2600万元)应予排除。

计核材料中未明确白兰地产地、已缴税款及计税依据。因不同原产地税率差异显著(如法国白兰地适用10%关税,其他国家或为40%),产地证据缺失直接导致计核结果失准,需重新核定。

2.责任主体降格

A某虽挂职经理,但无实际决策权,仅执行采购指令,应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非主管人员。

与单位实际控制人责任切割,主张从犯地位。

裁判结果:法院采纳辩护意见,将A某涉案税额降至900万元,身份调整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及从犯,最终量刑三年六个月。

核心启示:通过切割无关单位业务、质疑计核程序合法性,可有效降低税额;结合职权范围限定责任主体,为从犯认定奠定基础。

案例二:深圳某红葡萄酒走私案——反倾销税时效与罪名竞合

案情概要:当事人B某作为报关公司负责人,通过伪报原产地、对敲支付协助走私澳大利亚葡萄酒,涉税2000万元,并涉洗钱罪,数罪并罚或面临十五年刑期。

1.税款扣减

部分报关行为发生于反倾销税公告前,对应税额(约100万元)应剔除。

提交真实交易发票,主张以实际成交价重新计核偷逃税款。

2.情节与罪名辩护

B某在调查初期主动配合并如实供述,符合自首认定条件。

资金转移行为系走私手段,洗钱罪与走私罪构成牵连关系,应“从一重处断”。

裁判结果:法院认定自首情节,扣减反倾销税部分税额,洗钱罪不予成立。最终涉税1900万元,量刑六年。

核心启示:反倾销税时效争议可成为扣减突破口;牵连犯理论可阻断数罪并罚风险;自首情节是量刑减让的关键依据。

案例三:某省跨境电商轩尼诗走私案——保税区规则与行为阶段划分

案情概要:当事人C某作为报关公司负责人,协助推送虚假单证走私轩尼诗洋酒,涉税700万元,可能面临十年以上刑期。

1.走私阶段划分

已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出区的货物属既遂(200万元);

仅制作“三单”但未实际出区的货物属未遂(400万元);

仅入区无出区记录的货物与本案无关。

2.从犯认定

C某仅负责“推单”,未参与核心环节(如身份信息伪造、低价发票制作),属次要作用。

裁判结果:法院采纳未遂划分及从犯意见,最终量刑三年、缓刑四年。

核心启示:利用保税区货物进出状态区分既遂/未遂,可大幅降低涉税金额;厘清参与环节的实质性,是突破主犯认定的关键。

实务要点总结

1.税款扣减维度多元化:包括计核程序合法性审查、成交价格真实性举证、走私行为阶段划分等。

2.情节认定需前置化:自首、从犯等情节需在侦查阶段即收集固定证据。

3.罪名关联性分析:对手段与目的型罪名(如走私与洗钱),可通过牵连犯理论阻断数罪并罚。

4.规则与时效结合:反倾销税、保税区新政等特殊背景,可成为辩护的重要抓手。

通过上述策略,即便在税额巨大的走私案件中,仍能通过技术性辩护为当事人争取量刑降档,实现有效辩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