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对孔子思想的挑战

怀霖济物 2022-11-26 14:42:02

很多人喜欢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甚至有很多人喜欢说西方文化已经走到了尽头,将来人类文明的何去何从,还是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寻找答案。

说到中国文化,一定要说到孔子。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说清楚孔子思想的重点呢?

还有,孔子思想在先秦时期,是否曾经被人所挑战过?如何挑战?盛行一时的墨子思想,其实就是在挑战孔子思想。那么,墨子是如何的挑战孔子思想呢?

孔子思想

我们先来说说孔子思想。孔子思想的重点,也很容易说清楚,我们来看看这两句对话就明白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以上的对话,说明孔子思想有三个要点。一是,一以贯之,没有那么复杂。至于是如何一以贯之呢?答案是两个字,一个是忠,一个是恕。

以上的论点,孔子说过好几次。我们可以在论语的其他记载中,看到一样的说法。

1、孔子一以贯之的论点

上述的一以贯之说法,是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与曾子的对话。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与他的得意弟子子贡,有这样的对话: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的意思是说,不要想象他学问多渊博、见解多复杂。孔子的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是一以贯之。

2、孔子忠的论点

孔子对于忠的论点,可以见于以下与子张的对话。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所以不管是作为一个当政者,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言行之间,都要有忠的概念。到了曾子,对于这个忠字,格外重视,甚至会每天检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孔子「恕」的论点

孔子对于恕的论点,可以看一下的这段对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孔子的思想重点很简单。坦白说,也谈不上什么博大精深。其实就是两个字。一个是忠,一个是恕。那么我们接着就要问,到底什么是忠,什么是恕呢?

我认为,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忠与恕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望文生义。这两个字的文字组合,就说明了字的含义。

忠就是中心,要把心放在一个端正的位置,要有个不偏不倚的心。恕就是如心,要将心比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是一个有智慧的长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论语,主要都是在阐述做人的行为准则。如何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如何与身边不同关系的人和谐相处。

墨子思想

孔子的年代是公元前551年到479年。墨子的年代不可考,应该是在公元前479至前381之间。 孟子的年代较晚,是在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

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成大名的有72位。所以,孔子的思想与言论,在墨子的年代已经风行天下了。既然孔子的理论风行天下,在当时学术自由的环境下,一定会有人提出异议、挑战孔子的思想。

墨子的理论,就是在挑战孔子的思想。那么,从墨子来看,孔子的学说有什么缺失呢?墨子提出了什么样不同的哲学观点呢?我们先来看看墨子与孔子,在生活经验上的差异。

1、墨子与孔子的个人差异

孔子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是毕竟是贵族的后裔,所以孔子有浓厚的社会次序、人伦规范的思想。所以孔子会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当政者是个大颗的北辰星,老百姓是银河里的小星星,社会必须是秩序井然的。

孔子成长的环境,是接近官宦之家、是富于礼乐规范的。所以才会有所谓的,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的生活范围,与统治阶级是关系密切的。

孔子是鲁国的氏族。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是中国朝廷制礼做乐的始祖。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从这句话可以看得出来,周公是孔子的楷模。所以,孔子的背景是出身贵族,生活的内涵接近统治阶级,孔子的人生楷模是为周朝制礼做乐的周公。

墨子的生平,各家说法不一。我想象中的墨子,生活俭朴、非常接近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墨子似乎经常行走江湖,是个游侠。墨子的行动力很强,建立了严密的组织,足以进行军事行动。

墨家弟子是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墨子很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江湖风采,也具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义气精神。

因为墨子与孔子的出身不同、生活的历练不同,所以两者的理论,自然就有根本的差异了。孔子是偏宫廷贵族的、是讲礼仪规矩的。墨子是偏草根游侠的,是为生活而奔波的。

2、墨子与孔子宗教观的差异

墨子的主要论点有兼爱、非攻、尊天明鬼、节用、薄葬、非乐。这些论点,都在旗帜鲜明的挑战孔子的论点。我们可以逐一说说。

墨子的兼爱,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

换句话说,墨子提出的兼爱,是不认同孔子的社会秩序与人伦的规范。墨子认为,理想的世界,应该是爱人如己,爱是没有等级差异的。

至于宗教观,孔子是不谈鬼神的。在【论语.述而篇】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在【论语.先进篇】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当然,孔子讲究祭祀的礼仪。不过,孔子的讲究的祭祀,基本上还是在讲孝道,侧重在人伦与社会关系的规范。

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所以,儒家所讲究的祭祀与礼仪,还是在讲生活面的道德与规范,不是宗教。但是,墨子的看法是尊天明鬼。换句话说,在宗教观上,儒家是无神论,墨家是有神论。

墨家的【天志】篇与【明鬼】篇中,都讲到神爱世人,神的意旨就是要世人兼爱。神会经常监察人的言行,尤其是监察当政者的言行,并且会做出回应,赐给福祉或是降予惩罚。宗教观上的有神论与无神论,是儒家与墨家一个很基本的差别。

3、墨子与孔子的生活哲学差异

孔子主张厚葬,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三年,对祭祀礼仪非常重视。墨子主张薄葬、非乐。非乐的意思是讲丧礼简单隆重即可,不必太过铺张。墨子也不赞成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墨子认为,对于父母的孝思,还是要回归到生活的实践中。换句话说,努力过日子是最重要的,形式上的守孝三年,是没有必要的。

有人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民间疾苦。但是孔子似乎还是很讲究生活的质量。孔子可能是个美食家。在【论语.乡党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相对来说,墨子似乎更加理解谋生的不易、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墨子主张节用,墨子自己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墨子是个和平主义者,强调非攻。希望诸侯之间不要有战争。但是有趣的是,墨子也很讲究科学。有一次楚国要攻打宋国,楚国请了巧匠公输般设计了攻城的机械与战术,做出了完善的准备。墨子为了消弭战争,特地跑到楚国的郢都,与公输般进行了模拟战争。结果在模拟战争中,墨子获胜了,楚国最后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所以墨家是富有科学精神的,墨家推崇物理、数学、机械与工艺。墨子的非攻,不是一厢情愿的非攻,还是以坚实的综合力量为后盾的。

4、墨子思想的结构体系

墨家认为上帝是存在的,最后将对个人作出最终的审判。因此,人应该要为善。为善就要兼爱与非攻。墨家似乎深切感受到民间的疾苦,所以强调节用、薄葬与非乐。

墨家也讲究尚同与尚贤,换句话说,墨家希望天下统一,不要有战争。但是国家要由贤能的人来领导。墨家的思想,有我们今天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的意义。

墨家的思想,在今天来看确实是很有意思。墨家的理想,简单来说,就是有神论的乌托邦。

墨家讲究科学精神、不浪费、崇尚自力更生,似乎也很在意环保。墨家追求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与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普世价值是相符合的。

孟子是个没有逻辑的打手

在我的心目中,孟子是个华而不实、喜欢夸夸而谈的文化打手。孟子夸赞自己善养浩然之气,完全没有孔子的谦冲与优雅。孟子谈事情,逻辑观念很差,辞胜于理。

我们可以来看看孟子的这一段说法: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杨朱强调的是,每个人要把自己打理好。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打理好了,天下也就差不多太平了。孟子就骂杨朱无君。墨子讲兼爱,孟子就骂墨子无父。然后孟子的逻辑一转,杨朱与墨子就都成了禽兽。

我觉得孟子是个可怕的抹黑专家。最后居然说:杨、墨之道不息,…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把一个人生哲学上的不同论点,尤其是,摩顶放踵,利天下则为之的墨子思想,戴上了一个,人将相食的恐怖大帽子。

从墨子的兼爱、非攻,怎么会推演成人将相食呢?这在逻辑上完全是不通的。中国的诸子百家中,很少人会像孟轲这样胡乱骂人的。

孟子在宋朝之前的地位并不高。到了宋神宗之后,地位才逐渐窜升。很遗憾的,我认为孟子地位的提高,代表文化打手得到较为尊崇的地位,其实就是代表了中国文化水平的走向衰退。

总结

我认为墨子思想,是对于孔子思想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其实很值得参考省思。墨子有比较浓厚的宗教、博爱、科学、和平、环保、生活简单化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是今天的普世显学。

墨家思想,对于孔子的儒家思想,有很好的平衡作用。如果几千年来,两者得以并存,中国文化就不会变得如此苍白贫乏。

非常可惜的是,几千年来,墨家思想,从中国人的思维中,被儒家思想给很不合理的排挤出去了。

12 阅读:727
评论列表
  • 2023-02-01 23:50

    我觉得都很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智力的增长,他们都有进化的可能,可那天的一成不变和一无所知才是悲哀的开始。

  • 2023-03-14 21:41

    墨子也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后学鲁班,只是受不了他的礼,以节用去发展,但兼爱非攻尚贤及位列三公就是西方博爱及三权分立还有物理学的成像学及机械制造及几何面的由来祖师爷!

  • 2023-01-09 15:35

    好文章。

  • 2023-02-24 09:59

    孔学在先秦时期并非显学,一个证据是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人鸟他,另一个证据是孟子所发出的哀叹“杨墨之言盈天下”。这两个证据都说明孔学在先秦时期没有地位,现在所遗留的后世资料说孔学在先秦时期就已是显学,是孔学在汉武帝之后成为独尊之后,后世儒家拔高的结果。道家才是中国最基底的文化,诸子百家都从道家化出。道德,道理,正道,上道。。。等等等等,道文化早已融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化于无形,以致于你身处其中却不自知。

    林深河 回复:
    谁让道家不重视教育喽!你说武帝之后儒家雄起了?错!法家之后道家称雄,之后是道、佛争霸,到宋代三教合流,儒家定鼎!正是因为儒家重视教育,得以代代相传,而道家传至庄子就开始歪楼了!而且后来的儒家,孔子重生也是不认识了,因为,孔子不讲“性命”!
  • 2023-03-17 15:23

    墨子无父

怀霖济物

简介:怀霖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