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首义鲜为人知的十个史实,你了解几个?

阆苑历史 2025-01-25 20:56:41
一,大革命失败后,最先主张武装暴动的人是李立三,最先提出发动南昌起义的人是谭平山。

1927年,继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汪精卫于7•15日公开宣布分共。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肆逮捕和屠杀。至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的处境日趋艰险。但由于自身力量弱小,大多数人仍寄希望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

在汉口会议及7月1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大家仍然决定说服张发奎一起南下广东,创建广东革命根据地,获得苏联援助后再图北伐。

当时只有李立三坚决主张武装暴动,以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的暴力,但李立三的主张在几次会议上都没有引起重视。

7月20日,李立三、谭平山一行受中共中央的委派提前赶赴九江,欲联络张发奎共同南下。但李立三等人到达九江后,得到张发奎已经全面倒向汪精卫的密报。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谭平山主张立即发动武装暴动。否则,共产党掌握的部队将会遭到张发奎的清洗。谭平山的建议得到本就主张武装暴动的李立三的双手赞成。

于是在李立三的主持下召开了九江会议,史称“九江谈话”。九江谈话达成了南昌起义的初步设计并上报中共中央。

二,众所周知,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是贺龙,前敌总指挥是叶挺。但当时为了迷惑敌人,在对外宣称上,总指挥是张发奎而不是贺龙。

起义军沿用的仍然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第11军,第4军,第9军,第20军。这其中以第11军和第20军为主。第11军有叶挺的第24师和蔡廷锴的第10师1万余人;第20军7500人左右;第4军周士第25师的两个团3000余人;第9军只有朱德手下的军官教育团500余人。

三,第10师被叶挺拉到南昌时,师长蔡廷锴并不知情。

蔡廷锴和叶挺是老乡,两人私交甚好。当初在策划起义时,众人都担心起义部队太少,力主起义的叶挺在会上担保能够说服蔡廷锴一起举事。

但叶挺并没有机会说服蔡廷锴,因为就在起义的前几天,蔡廷锴已经上了江西庐山参加汪精卫主导的庐山会议。联系不上后,叶挺便以第11军副军长的身份命令第10师开赴南昌。

庐山会议后,回到九江的蔡廷锴成了光杆司令。他打电话询问叶挺,叶挺才将实情一一告之,并邀请他到南昌共举义旗,蔡廷锴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但蔡从内心来讲并不认同起义,所以在南下途中反水,这是后话。

四,起义军各部两万余人于7月25日开始陆续开到南昌,为何没有引起南昌守军的重视?

这是很多人最困惑不解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起义军打的仍是“东征讨蒋”的口号,部队开始都集中在牛行车站附近,谎称只是路过南昌、等待列车,所以一开始并未引起南昌守军的重视。

不过后来起义军越聚越多,加之在南昌城外频繁调动,守军已有所觉察,作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由于力量悬殊,当然无法与起义军抗衡。

五,南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委员会。

南昌起义战斗于8月1日拂晓结束,全歼守军3000余人。8月1日上午,在前委书记周恩来的主持下,于南昌召开了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大会选举的革命委员会25位委员中,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国名党左派人士,还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大会仍然任命张发奎为总指挥,由贺龙代理总指挥职务。

六,周士第第25师并未参加8月1日的起义,第25师是在8月2日下午才到达南昌。

周士第25师战斗力极其强悍,特别是73团是货真价实的叶挺独立团,却为何没参加8月1日的起义?

这是因为周士第当时只是第25师的副师长,师长是反共急先锋李汉魂。周士第完全有把握掌握的只有他兼任团长的73团,75团的共产党员也比较多,但团长不是共产党员,74团团领导中只有参谋长王尔琢是中共党员。

南昌起义前夕,李汉魂已有觉察,防范得很紧。在这种情况下,周士第没有把握将掌握的部队提前拉到南昌,搞不好还会打草惊蛇影响起义。所以前委决定周士第先按兵不动,等南昌起义成功后再举义旗赶赴南昌。

8月2日,周士第、聂荣臻在驻地马回岭起义,之后成功将73团、75团3个连、74团机枪连带到南昌。

七,起义军南下潮汕的真正目的是占领一个出海口,等待接受苏联的援助。

起义军夺取南昌后,无论是南京国民政府还是武汉国民政府都大为震惊,纷纷派出部队围剿,参加围剿的兵力达到10万以上。

考虑到敌我兵力悬殊,前委决定放弃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为什么起义军不在江西坚持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而非要千里南下潮汕?

其实最初也有人建议将部队转入山区同敌人周旋。但当时中国共产党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而共产国际要求起义军南下潮汕占领出海口,表示苏联政府会通过海运方式援助起义军军火等物资。

南昌起义本就因事出仓促而准备不足,苏联的军火承诺无疑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所以前委决定部队南下。

八,起义军佩戴的红领巾只是同反动军队区别的标志。

南昌起义从策划到举事时间很短,加上革命经费紧张,共产党没时间也没钱为起义部队赶制新的军服,所以起义时大家仍然身着国民党军服。

敌我双方都一样的服装,为了在战斗中加以区分,所以起义军每人都佩戴一条红领巾。除此之外,还有左臂扎白毛巾等等。

九,南昌起义统一的口令是“山河统一”。

这也是为了区别敌人,防止误伤自己人而设定的。特别是部队在夜间行军、作战中,迎面而来的也许并非敌人而是友军,所以开打之前先喊句口令,如果对方没有反应便予以歼灭。

部队休息时,口令对于站岗放哨也很重要,哨兵不可能认识每一个人,这时就需要通过口令来确定陌生人是敌是友。

十,小划子会议,叶剑英拯救了叶挺、贺龙,拯救了南昌起义。

7月24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的叶剑英获得密报:汪精卫、张发奎打算在庐山扣押贺龙、叶挺并解除他们的兵权。

叶剑英得到消息后,同高语罕等人分头联系上叶、贺二人,五人为了安全起见,在九江市甘棠湖租了一只小划子,于湖上召开了会议,史称小划子会议。

叶剑英将获得的情报告知叶、贺二人,本欲参加庐山会议的叶挺、贺龙才知事态紧急,商议立即先后将部队带往南昌,以免节外生枝。

小划子会议不仅拯救了叶挺和贺龙,还拯救了南昌起义。所以说,叶剑英虽然没有参加起义,但仍然功不可没。

0 阅读:22
阆苑历史

阆苑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