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匪张寡妇,26岁丧夫,3个儿子全部惨死,行刑前还惦念报仇
世人皆知民国时期的土匪势力猖獗,可谁又知道在河南洛宁,曾有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女土匪头子?她不是生来就是土匪,而是一个被生活逼上梁山的可怜女子。26岁时,她的丈夫因劳累过度撒手人寰,留下她和三个幼子相依为命。天妒红颜,命运弄人,她的三个儿子相继惨死,这让原本柔弱的她,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张寡妇"。1933年,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她仍在高喊着要为儿子们报仇。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让一个柔弱女子变成了令官府都头疼的女土匪?她的三个儿子又经历了怎样的悲惨命运?
一、从良家妇女到寡妇
1918年的深秋,洛宁县城南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贺贞和丈夫张友正在收拾着新打下来的麦子。这个时节,秋收已近尾声,农家人家都在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贺贞出身贫寒,十六岁那年经人介绍嫁给了张友。张友虽然家境不富裕,但为人老实本分,在村里口碑极好。两人成亲后,张友更是对贺贞百般疼爱。
"树上的柿子红了,我去摘几个给你。"张友经常这样说。每到秋天,他总会爬上院子里那棵老柿子树,摘下最红最甜的柿子给贺贞解馋。在当时的农村,能有这样疼媳妇的男人并不多见。
婚后第二年,贺贞生下了大儿子张振升。公婆见孙子可爱,对贺贞更是喜欢。那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其乐融融。两年后,二儿子明升出生了,又过了一年,小儿子先升也来到了这个世上。
然而好景不长,公婆相继病故。按照当地风俗,张友不得不四处借钱,操办了一场像样的丧事。这一下,家里欠下了一屁股债。
为了还债,张友起早贪黑地干活。白天在自家地里耕种不说,晚上还要去帮别人家干农活挣工钱。贺贞心疼丈夫,常劝他:"慢慢来,身体要紧。"可张友总是笑着说:"咱家还有三个娃要养活呢。"
天公不作美,1922年的那个冬天特别冷。张友顶着寒风去帮人家打场子,回来后就发起了高烧。贺贞赶紧请来了村里的郎中,可是药石无效。张友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
"贞儿,对不住,恐怕要撇下你和孩子们了。"病榻上的张友泪流满面。贺贞强忍着泪水,一边照顾病重的丈夫,一边还要操持家务,照看三个年幼的孩子。
那一年,贺贞刚满26岁,丈夫就这样撒手人寰了。从此,村里人都叫她"张寡妇"。送走丈夫后,贺贞站在院子里那棵老柿子树下,望着满树火红的柿子,再也控制不住,放声大哭。
这一年的秋天,院子里的柿子树依旧结满了果实,可再也没有人为她摘下那红彤彤的柿子了。贺贞知道,从今往后,她不仅要当爹又当妈,还要想办法还清那一屁股债务。
就这样,一个年轻的寡妇,带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开始了她艰难的生活。村里人都说:"张家那个寡妇,命苦啊。"可谁又能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日后会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女土匪头子呢?
二、寡母抚子路
次年春天,农忙时节,村里的田野里总能看到贺贞忙碌的身影。白天,她在自家的几亩薄田里耕种;傍晚时分,她又去帮人家纺线织布。一个女人要撑起一个家,实在不容易。
"张寡妇,你家那几个娃,要不送去张更山那里吧,他是你们家的长辈,总不会不管的。"邻居王婶常这样劝她。张更山是贺贞公公的哥哥,在当地是个有名的地主,家里有好几十亩地。
1923年冬天,大儿子张振升病了,高烧不退。贺贞实在没办法,才抱着孩子去找张更山求助。那天下着雪,贺贞站在张更山家的大门外整整等了一个时辰。
"我们家的规矩,不管寡妇的闲事。"张更山的夫人隔着门缝说完这句话,就把门关上了。贺贞在寒风中抱着发烧的孩子,浑身发抖。
从那以后,贺贞再也没去求过张更山。为了给孩子们挣口吃的,她什么活都干。春天插秧,夏天割麦,秋天打场,冬天纺线。渐渐地,她的双手布满了老茧,脸上也晒得黝黑。
"娘,我来帮你。"大儿子张振升懂事了,常常主动帮着干活。二儿子明升和三儿子先升也渐渐长大,兄弟三人都很听话,从不让母亲操心。
192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席卷了洛宁县。庄稼地里的禾苗被蝗虫啃食得精光,贺贞家那几亩薄田也未能幸免。那年冬天特别难熬,贺贞为了省粮食,常常自己只喝稀粥,把仅有的一点干粮留给孩子们。
"娘,你也吃点。"大儿子张振升把自己的窝头掰了一半给母亲。贺贞摇摇头,说道:"娘不饿。"可是她的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叫起来。
日子虽然艰难,但贺贞还是坚持让孩子们读书认字。村里有个退职的老秀才,贺贞用自己织的布换取学费,送三个孩子去上学。她常对孩子们说:"穷人家的孩子,更要读书。"
1927年,张振升已经长成了一个壮小伙。一天,他对母亲说:"娘,我去镇上找个活干,挣钱补贴家用。"贺贞没有拦他,她知道,儿子长大了,总要出去闯荡。
可是世事难料,这一走,却让贺贞的生活走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张振升在外面遭遇了不测,从此,贺贞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这时,张更山家又添了新房,他家的谷仓里堆满了粮食。村里人都说,他是靠盘剥佃户发的家。贺贞站在自家的破旧茅屋前,望着远处张更山家的高墙大院,紧紧地握住了拳头。
三、大儿子的悲剧
1927年的那个春天,张振升听说张更山家有四亩好地要出租。这是块肥沃的水田,一年能收两季稻子。张振升想着,若能租到这块地,一家人的日子就能好过些。
"更山叔,我想租您家的那块水田。"张振升一大早就来到张更山家门口。张更山正在院子里喝茶,听到这话,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那块地已经租出去了。"张更山淡淡地说。可是第二天,村里人都知道,那块地被租给了县城里一个开布庄的富商。这个富商出的租金,比张振升愿意出的整整高出一倍。
张振升不死心,又去求了几次。最后一次,张更山家的管事直接把他轰了出来:"一个寡妇家的穷小子,也敢来跟我们老爷讨价还价?"
"我不是来讨价还价,我只是想多出些租金。"张振升站在院子外大声说道。话音未落,几个家丁冲出来,对着张振升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那天晚上,张振升躺在床上,对母亲说起了这件事。贺贞叹了口气,把当年去求张更山的事也讲给儿子听。张振升听完,拳头攥得紧紧的。
几天后,张振升不见了。村里人议论纷纷,都说他去投奔了附近山上的土匪。那时候,山上有个叫"王老虎"的土匪头子,手下有几百号人马。
过了半年,张振升回来了。他不再是那个衣衫褴褛的农家子弟,而是穿着军装,腰间别着手枪。原来,他在山上凭着胆识和能力,当上了一个小头目。
"娘,我现在有钱了,咱们不用再看张更山的脸色。"张振升把一包银元放在桌上。贺贞摇摇头,说道:"钱可以慢慢挣,但要走正道。"
可是张振升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1928年春天,他带着几个弟兄回到村里,要找张更山算账。可张更山早就得到消息,带着全家躲到了县城里。
"你们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张振升站在张更山家的大门前,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喊道。这句话后来成了他的遗言。
三天后,一个血淋淋的消息传来:张振升在回山的路上被人暗算,死在了半路上。有人说是其他土匪头目嫉妒他升得太快,也有人说是张更山花重金买通了杀手。
消息传到村里的时候,贺贞正在田里插秧。邻居王婶跑来告诉她这个噩耗,贺贞手里的秧苗掉在了田里,整个人愣在那里,一动不动。
那天晚上,贺贞坐在儿子的床前,摸着他留下的那身军装,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她就把二儿子明升叫到跟前,轻声说道:"咱们上山去。"
四、从良家到女匪
1928年深秋,洛宁县的山区里突然出现了一支新的土匪队伍。与其他土匪不同的是,这支队伍的头领是个女人,正是贺贞。人们都说,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一个中年寡妇带着儿子,竟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聚集了近百号人马。
"大家都叫我'干娘'。"贺贞第一次见到新来的弟兄时这样说道。她制定了严格的规矩:不许打劫穷苦百姓,不许欺负妇女儿童,违者立即驱逐出山。山上的弟兄们都说,跟着"干娘"有规矩,有人情味。
贺贞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豫西地区。不少被土豪劣绅欺压的农民,纷纷投奔她的队伍。到了1929年初,她手下已经有了将近五百号人马。
一天,镇嵩军派人上山,要招安贺贞的队伍。使者说:"朝廷愿意让你们的队伍编入正规军,所有弟兄都能当兵吃饷。"
贺贞站在山寨的大门前,对使者说:"我还有未了的心愿,但山上的弟兄们都是被生活所迫,我不能耽误他们的前程。"
就这样,贺贞把大部分弟兄送去当了兵,只留下几十个死忠的手下。她让二儿子明升带着一支小队伍去当了团长,自己则留在山上,继续招兵买马。
"干娘对我们真好,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那些下山当兵的弟兄们常常这样说。即便是在军营里,他们还是习惯性地称呼贺贞为"干娘"。
1930年春天,贺贞的队伍又发展到了七百多人。这时,国民党又派人来招安。贺贞依然如前一般,把大部分弟兄送去当了兵。
"干娘,您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走?"有人问道。贺贞摇摇头,说:"我还有事情没做完。"
到了1931年,贺贞第三次组建队伍。这一次,来投奔的人更多了。有逃荒的农民,有被欺压的佃户,甚至还有一些读过书的知识分子。他们都说:"跟着干娘,就像找到了家。"
贺贞对山上的生活做出了很多改变。她让识字的弟兄教其他人认字,在山寨里开设了医馆,照顾生病的弟兄。每逢年节,她都会给每个弟兄发一份礼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你们都是被逼上山的,但不能忘了做人的本分。"贺贞常常这样教导山上的弟兄。在她的带领下,这支队伍成了豫西一带最特别的土匪队伍:他们不抢穷人,专门找那些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的麻烦。
这支队伍最后发展到了两千多人,成了当地官府的一个心腹大患。可是在老百姓眼里,"张寡妇"却是个传奇人物。他们说,这个女人虽然是个土匪头子,却比那些正经当官的还讲道理。
每次送走一批投诚的弟兄,贺贞都会站在山口目送他们离开。她说:"你们都是好孩子,只是命运不好。现在有了正经出路,一定要好好做人。"
五、最后的结局
1931年的深秋,一个更大的打击降临在贺贞身上。二儿子明升在头峪镇被一个乡绅设计打死。这个乡绅正是当年经常欺负明升的人。得知消息后,贺贞立即带领手下血洗了头峪镇,为二儿子报了仇。
"打死了明升的凶手,但我的儿子却再也回不来了。"贺贞站在明升的坟前,对着山上的弟兄们说道。这一年,贺贞已经年过五十,鬓角开始泛白。
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就在贺贞为二儿子报仇后不久,留在家中的小儿子先升也遭遇不测。张更山终于等到了机会,派人将先升活活打死。这个消息传到山上时,贺贞正在整理军备。
"先升死了!被张更山的人打死的!"山下的探子气喘吁吁地跑来报信。贺贞放下手中的账册,立即召集弟兄们准备下山报仇。
可是这一次,张更山早有防备。他不仅在村里布置了大量民团,还请来了县里的军队驻守。贺贞的队伍在村口遭遇了顽强抵抗,最终只能撤回山上。
1932年,国民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剿匪。贺贞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一批又一批的弟兄被招安或剿灭,山寨里的人越来越少。
"干娘,要不我们也投降吧?"有弟兄劝道。贺贞摇摇头:"你们都是好孩子,应该去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我不能走,我还有仇没报。"
就这样,贺贞把最后一批弟兄也送下了山。她带着几个死忠的手下,开始了逃亡的生活。从洛宁到嵩县,从嵩县到灵宝,她们不停地转移。
1933年夏天,贺贞在乘坐去西安的火车时,被人认出举报。当时她正要去寻找新的藏身之处。官兵很快就包围了车厢,将她抓获。
押解的路上,贺贞看到街道两旁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她突然大声说道:"乡亲们,我就是张寡妇!我当土匪是被逼的,我杀过人,也放过火。但我从没有欺负过穷苦百姓!"
行刑那天,天气异常闷热。当贺贞被带到刑场时,她的脸上没有一丝惧色。行刑官问她有什么遗言,她高声说道:"死了也要报仇!"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据说在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从一个柔弱的寡妇到威震一方的女土匪,贺贞的一生充满传奇。她的故事在豫西一带流传了很久,人们提起她时,总是说:"那个张寡妇,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啊!"
枪声过后,一阵秋风吹过,带走了这个传奇女子的最后一句话。而她的故事,却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令人唏嘘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