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其实还有3员大将,奈何相继离世否则曹操刘备孙权谁敢造次

墨斗鱼史纪事 2025-01-30 23:26:34
前言

历史总有让人惊叹的巧合。东汉末年,汉献帝身边曾有三位堪比诸葛亮的超级猛将!他们不仅能文能武,更是战功赫赫。单看战绩,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都栽在他们手里。

可惜天妒英才,这三位大将在短短三年内相继离世。要是他们活到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刘备、孙权还能称雄天下吗?

第一章:御林军统帅卢植:刘备的恩师为何惨遭废黜?

东汉朝廷的御林军,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统领的。这支军队号称"北军五校",包括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个精锐营。派这样一支王牌军去打黄巾军,可见朝廷对黄巾起义的重视程度。

卢植是谁?说他是刘备的老师,那是大大低估了他的分量。这位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一位难得的实干家。在他出任北中郎将之前,已经当过三郡太守,政绩斐然。百姓们都说:"有卢太守在,老百姓才能睡个安稳觉。"

黄巾军起义爆发后,朝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卢植。为啥?因为这位文人将军有真本事。带兵打仗讲究"将在谋不在勇",卢植最擅长的就是运筹帷幄。他带着御林军一到冀州,立马摸清了张角的底细。

连打几仗,卢植的战术可谓高明。他不贪功冒进,而是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先是切断张角的补给线,再一步步蚕食敌军。战报上说他"斩获万余人",这可不是吹出来的数字。

眼看就要拿下张角的老巢广宗县,卢植却突然被罢官问罪,还差点把小命搭进去。这是咋回事?原来是朝中有人看他功高震主,怕他成为第二个窦武。一纸诏书,就让这位能臣锒铛入狱。

卢植在狱中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糟糠念故交,济困知其贤。"这首诗后来被刘备引用过,说的就是卢植对他的提携之恩。

你说这事儿多冤枉。正当朝廷用人之际,却因为一些小人的谗言,把最能打的将军给废了。卢植从狱中出来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公元192年,这位统领过御林军的名将,在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

第二章:皇甫嵩:一人之力平定黄巾的超级猛将

提起皇甫嵩,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老将军"。没错,他确实年纪不小了,可这位老将的战绩,足以让曹操、孙权这些后起之秀自愧不如。

皇甫家是地道的将门世家。他叔叔皇甫规就是东汉赫赫有名的大将。皇甫嵩打小就在军营里长大,对打仗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当他被任命为左中郎将时,手下可是掌管着两万多精兵。

要说皇甫嵩最牛的战绩,就是干掉了黄巾军的三个头目:张角、张宝、张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他打仗有个特点:该稳的时候稳如泰山,该狠的时候雷霆万钧。

打张梁时,皇甫嵩用了个妙招。他假装撤退,引诱张梁追击,然后突然回师,把张梁的主力部队给包了饺子。这一仗,直接让张梁的人马损失大半。

更绝的是他对付张角。张角在广宗县死守不出,皇甫嵩就把城外的粮草都给烧了,逼得张角不得不出城决战。这一战,黄巾军主力算是被彻底打垮了。

皇甫嵩的狠,在对待叛军的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光把张角的尸体挖出来,还把头砍下来献给朝廷。这种做法虽然有点残忍,但确实起到了震慑效果。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的犯错让皇甫嵩心寒了。他看到卢植的遭遇,也明白自己这把年纪经不起折腾。公元195年,这位平定黄巾的功臣,带着满腔无奈离开人世。

要我说啊,皇甫嵩要是能活到三国时期,别说曹操,就是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恐怕也得敬他三分。你说这人生无常,让这样的大将英年早逝,是不是太可惜了?

第三章:朱儁:从寒门到右中郎将的江东猛虎

在东汉末年的将领中,朱儁可以说是个另类。不像卢植出身名门,也不像皇甫嵩是将门虎子,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平民子弟。可就是这么个出身寒门的汉子,硬是凭本事爬到了右中郎将的位置。

朱儁打小就在江东长大,那地方山高水险,养出来的人都特别能打。当地人都说他"生来就是打仗的料"。为啥这么说?因为朱儁打仗特别有一套,从不按常理出牌,总能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黄巾军在南阳兴风作浪的时候,朝廷派朱儁去平叛。给他两万人马,让他去收拾张曼成、赵弘这些黄巾军头目。这些人在南阳称王称霸惯了,哪把朱儁放在眼里?

朱儁用了个绝招。他先是装作兵力不足的样子,让手下人到处说:"咱们人少,得小心应付。"黄巾军一听这话,更是得意忘形。等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朱儁突然发动夜袭,一战就把张曼成给干掉了。

打赵弘的时候更有意思。赵弘的人马比朱儁多出好几倍,占着地利还不够,还囤积了大量粮草。换别人可能就怵了,朱儁倒好,派人假扮成赵弘的部下,趁夜放火烧了他们的粮仓。没了吃的,赵弘的队伍顿时就散了。

后来朱儁又接连打败了韩忠、孙夏这些黄巾军首领。这些仗打下来,愣是没让朝廷多花一个铜板。因为他有个规矩:打下来的战利品,除了上交朝廷的,全都分给士兵们。手下人都说:"跟着朱将军打仗,不愁吃不愁穿。"

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元195年,朱儁突然得了重病。临终前,他还在惦记着剿匪的事。要是他能多活几年,说不定真能帮汉献帝守住大半个江山。

第四章:三大名将的共同特点:为何他们能够力挽狂澜?

这三位大将,一个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一个是将门虎子,一个是白手起家的平民。看起来好像八竿子打不着,可他们身上却有着惊人的共同点。

说到带兵打仗,这仨人都有一个特点:重视士兵的生命。卢植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皇甫嵩再急也要先摸清敌情,朱儁更是靠智取少伤亡。这一点跟董卓、李傕那些只知道拿人命填的将领形成鲜明对比。

董卓

三位将军还有个共同点,就是特别会过日子。卢植当太守的时候,一分钱都不乱花。皇甫嵩打了胜仗,缴获的财物全都如数上交。朱儁更是廉洁得出了名,一辈子没贪过一个铜板。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三个人都懂得治理之道。卢植教出了刘备这样的英主,皇甫嵩治理的地方老百姓安居乐业,朱儁打下来的地盘连年丰收。这就是典型的"既能打仗又能治理"的将才。

要说他们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对汉室的忠心。在那个人人都想着分一杯羹的年代,这三位将军始终不改初心。卢植宁可坐牢也不肯同流合污,皇甫嵩明知功高震主也从不生二心,朱儁更是把平定叛乱当成毕生使命。

这么好的三位将军,要是能活到三国时期,局势肯定大不一样。可惜天不佑汉,让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候相继离世。你说这是不是老天都在跟汉朝作对?

第五章:历史的假设:如果他们活到三国时期

假设卢植、皇甫嵩和朱儁这三位大将能活到三国鼎立时期,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让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可能的情景:

首先,三足鼎立的格局很可能被改写。以卢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极有可能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甚至超越诸葛亮的地位。有了这样一位军政全才的辅佐,刘备称霸中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其次,曹操称帝之路恐怕会举步维艰。皇甫嵩若在,以他平定黄巾之乱的赫赫战功,完全有实力与曹操分庭抗礼。即便不能阻止曹操崛起,至少也能牵制其兵力,为其他诸侯争取更多发展空间。

再者,朱儁若能继续镇守江东,孙权想要独立建吴的难度将大大增加。朱儁不仅熟悉江东地形,更深得当地民心。这对孙权来说无疑是个巨大威胁。

最关键的是,有了这三位忠心耿耿的大将,汉室的江山很可能得以保全。他们的存在,将给予汉献帝极大的底气与支持。韩馥、袁绍等人即便有心篡位,也会有所顾忌。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但通过这样的假设,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三位将领在历史中的分量。他们的英年早逝,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损失。

结语

历史总让人充满遐想。卢植、皇甫嵩、朱儁这三位大将的离世,或许正是改变东汉王朝命运的关键转折点。假如他们能活到曹操、刘备、孙权割据天下的时期,东汉的结局会不会完全不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24
墨斗鱼史纪事

墨斗鱼史纪事

墨斗鱼史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