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记载吕不韦是喝毒酒死的。一般人们认为吕不韦是秦始皇逼死的,但是如果仔细看看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特别注意时间节点,就会发现有一些不合常理的地方。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成人礼,亲政。这一年嫪毐造反,然后被镇压。公元前237年十月,吕不韦才罢相。公元前236年吕不韦因为被认为可能要造反,被迁到蜀地。公元前235年饮毒酒自杀。
吕不韦
秦始皇如果痛恨吕不韦,为什么要花三年时间才搞死吕不韦?为什么不在嫪毐造反的那一年就罢了吕不韦的相,要等了整整一年?注意秦始皇那个时候是有足够的权力置吕不韦于死地的。年羹尧从降职到被搞死,一年都没到。
而且秦始皇从来没有不定罪而杀大臣的记载,没有什么枉杀大臣的记录,不可能有大臣像白起的那种原因被处死。还有一种传说,说毒酒是秦始皇赐的,可惜秦始皇没有用毒的记录。
第三个疑点就是吕不韦罢相后,是因为有很多诸侯国的人请他,所以被认为要造反。问题是吕不韦是那么一个张扬的人吗?这个时候他应该躲在家里深居简出,来人一概拒绝,他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秦始皇要吕不韦死的原因是吕不韦专权,那是说不过去的。秦始皇亲政前,吕不韦主管朝政是名正言顺的,史记中的记载就是“委国事大臣”。而且在吕不韦传中,你看不出吕不韦专权。有钱有权,养了三千门客,不等于专权。何况他还很有志气,组织编写了吕氏春秋,这是聪明人的行为。
在嫪毐之前,吕不韦和秦始皇母亲赵姬有染,当然是赵姬主动。吕不韦不缺女人,但死了丈夫的赵姬缺男人,这一点在史记吕不韦传中更是写的惟妙惟肖。吕不韦是为了甩掉这个麻烦才弄的嫪毐。这也说明了吕不韦不是一个张扬的人。
嫪毐赵姬
秦始皇应该不是在政治权力上与吕不韦有矛盾。嫪毐反叛一年后才罢了吕不韦的相,事实可能就很简单,因为查出嫪毐是吕不韦引见给赵姬的。
这个时候秦国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因嫪毐而引发的逐客令。沙暴认为支持逐客令的势力可能才是吕不韦的死因。
客卿挤占了秦国人的权力和利益空间。而且客卿和秦国人在思想方面不同,比如客卿一般支持郡县制,而秦国贵族一直希望分封制。嫪毐事件正好给了他们借口,能够对秦始皇施加压力进行逐客。而吕不韦作为客卿的标杆,如果能够证明此人的罪恶,那是很有利的。
秦始皇
秦始皇其实不想杀吕不韦,因为罪不至死。很多人说是因为吕不韦门客众多,势力大,秦始皇投鼠忌器,这是不合理的。都已经逐客令了,还理什么门客。秦始皇根据吕不韦的功过,就是不想杀而已。
罢相后吕不韦被认为造反,因为众多诸侯国的人请他。问题是,谁把这个情报告诉秦始皇的?史书上没有秦始皇喜欢阴谋诡计或者间谍暗杀的记载,他自己都差点被张良刺杀。而吕不韦也不是个张扬的人,所以沙尘暴认为谋反可能也是秦国本土政治势力的诬告,或者给秦始皇的某种压力。秦始皇把吕不韦迁到蜀地说不定是一种最后的保护呢?对于双方的一种妥协。
最后,吕不韦死的时候至少55岁,已经老了。如果吕不韦真的是喝毒酒死的,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重病痛苦的解脱,或者失去荣耀权力后的失落?但沙暴认为秦始皇是绝对不会把毒酒送到吕不韦那里的。